2022-08-25 22:37:04 来源:中国新闻社
昨日处暑,今日出伏。
回顾今年的三伏,绝对可以用“热到疯狂”来形容:中央气象台连发35天高温预警,打破历史纪录;川渝地区40℃+成标配,最高气温极值堪比吐鲁番;长江流域出现罕见的“主汛期反枯”……
(相关资料图)
全国普遍高温之后,近日各地温差之大,足以体现我国幅员之辽阔。
来看一场南方城市群vs北方城市群的对话:
嘉陵江重庆段水位低,跨江大桥桥墩底部清晰可见。周毅 摄
高温天气即将“退烧”
据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石妍介绍,未来一周,在冷空气和台风的南北“夹击”下,副热带高压整体有东退南压的趋势,强度也将有所减弱。这也意味着南方今年旷日持久的高温天气即将“退烧”。
出伏迎秋凉。以今日的北京为例,昼夜温差可达11摄氏度,凉意渐显,周日最高气温或将降至23℃。小编观察到,下午时分,虽然北京依旧阳光灿烂,但相较于蝉鸣声声、树叶纹丝不动的最热天,风力明显增强,已经有老人穿上长袖长褂。
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未来三天四川盆地、江南仍有高温天气。中央气象台8月25日6时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此外,随着华西秋雨的逐渐开启,四川盆地、陕西中南部等地也要警惕旱涝急转。
“要么一同采取行动,要么一起自杀”
2022年的地球怎么了?为何极端天气越来越多?人类还能控制气候变化吗?
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巢清尘近日接受中国新闻社“东西问”专访时介绍,全球变暖是北半球高温热浪事件频发的气候大背景,大气环流异常则是6月以来全球多地高温热浪频发的直接原因。
气候变暖会改变全球的海洋和大气环流形势,并通过海洋和大气、陆地和大气的相互作用进一步影响局地气候。气候变暖加剧了气候系统的不稳定性,更易导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有科学家预计,到2100年,一半以上的沿海地区可能会遭遇百年一遇的极端海平面事件。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7月18日在彼得斯堡气候对话会议上发出警告,“要么一同采取行动,要么一起自杀”。
巢清尘表示,减缓和适应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两大策略,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减缓”是通过能源、工业、交通等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较长时间的调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适应”则是针对已经发生和预期将要发生的气候变化,通过对自然系统和人类系统的调整,来减轻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并充分利用气候变化带来的某些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