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大国司厨金龙鱼:从一粒五常大米说起

2023-03-16 09:27:32    来源:今报在线

本网3月15日讯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一过,全国大部分地区陆续进入春耕时节。

在黑龙江省五常市卫国乡,水稻种植农民王春光已经开始育苗准备工作。2022年,他建立的春光合作社共种植水稻4000亩,水稻产量1800多吨,成为了当地数一数二的种植大户。“今年,我会把水稻种植规模继续扩大,未来3~5年,每年增加10万元科技设备投入。”王春光说。

对王春光而言,这样的规模和产量在从前是很难想象的,过去一亩地的收成想要达到700-800斤还要看年景,给他带来这一转变的是四年前与粮油企业——益海嘉里金龙鱼开始的订单合作。通过与企业的合作,王春光不仅解决了水稻的销路问题,更在种植的过程中得到了科研团队的专业指导,解决了传统种植的许多难题,在实现增产增收的同时,也让本地的水稻更加符合市场需求。

鲜米背后的“硬科技”

米饭,几千年来都是人们餐桌上的一大主角,作为享誉全国的稻米之乡,五常生产的大米以其软糯甘甜的品质得到了人们的喜爱。近年来,随着市场的不断升级,消费者对大米的需求也产生了新的变化。

“传统的做法是一季吃一年,水稻刚割下来的时候新鲜度、含水量都很好,所以大家吃新米觉得都很好吃,但是渐渐地米越吃越陈,就变得不好吃了。”益海嘉里食品营销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陈波意识到,吃米要吃“鲜”是市场对大米提出的新要求。

凭借多年来在大米行业的深耕发展及对“鲜米”品质的执著追求,益海嘉里金龙鱼创新开发了“鲜割、鲜谷、鲜存、鲜碾、鲜装、鲜食”的稻谷“六步鲜米精控技术”,从稻谷加工的各个环节保证大米的新鲜和食用品质。

在这六个环节中,大米“鲜割”是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传统种植中,农民只能根据自身经验来判断收割的合适时机,比如在五常地区,人们通常选择在霜冻之后开始收割。然而对此,金龙鱼的科研团队却有着不同的看法。经过对当地气候、土壤、农作物等数据对比分析,团队发现在稻谷成熟度达到百分之九十左右的时候进行收割效果最佳,不仅可以防止稻谷的水分和营养物质被呼吸作用消耗殆尽,还可以减少收割时稻谷自然脱落带来的田间损失,而这个时间点,要比传统收割时间提前一周左右。

在王春光看来,这无疑是一个冒险的决定,提前收割意味着要改变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种植经验。为了打消他和更多当地农户心中的顾虑,金龙鱼团队不仅挨家挨户进行推广科普,还在当地的田间举办了一场“鲜割”启动活动,手把手向农户们展示“六步鲜米精控技术”的优势。

经过实际对比,王春光发现比起传统的收割方式,“鲜割”的稻谷出米率明显更高,“以前稻米在霜冻之后收割时很容易就碎了,但鲜割的大米颗粒就很完整,没想到按企业要求的时间收割,出米反倒比以前更多了。”

这件事让王春光意识到,种水稻不仅是个体力活,更是一个“科技活”。“我觉得最大的改变就是我的认知,在与企业订单合作之前,我们种地真的就是靠天吃饭,这件事让我明白要科学种植才能增产增收。”

从“收割”到“鲜割”,一字之别,差之千里。鲜割技术不仅使得消费者能够享受到更加优质的鲜米食材,同时也能减少5%左右的田间损失。“以北方一作区水稻产量估算,如果普遍采用鲜割模式,预计可减少约235万吨田间损失,相当于吉林省年产量的三分之一。”益海嘉里金龙鱼米业事业部总监王巍表示。

在“鲜割”之外,为了更好地保持稻谷的鲜活,金龙鱼还采用低温循环烘干、低温带壳储存、精准碾米加工、密封避光低氧包装、科学蒸煮等创新技术,实现从收割到烹饪全过程保鲜加工,并将水稻图像色差识别技术、稻谷品种纯度鉴定、香味物质分析、虫卵检测等研究应用于不同环节,全方位锁定稻米的新鲜品质。

依托六步鲜米科技,大米的风味、新鲜度和口感均得到了显著提升,获得了许多消费者的青睐,金龙鱼“稻谷鲜生”系列产品一经推出便成为时下高端大米品牌的明星产品。另一方面,这一节粮减损的创新技术也得到了行业的广泛认可。凭借在稻谷加工先进模式的探索成果,稻谷“六步鲜米精控技术”创新体系开发及产业化获得了2022年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荣誉奖项,中国粮油学会专家组评审认为,稻谷“六步鲜米精控技术”创新体系开发及产业化为国内外首创,总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益海嘉里金龙鱼研发总监、益海嘉里研发中心总经理姜元荣表示,“我们很愿意把这样一个技术跟整个行业来分享,充分地去论证这个项目的创新性、体系的先进性以及在这个项目里对国家经济、科技兴农的重要性,也希望同行和整个行业能够往这个方向上去发展。”

一粒米牵出的绿色产业链

六步鲜米精控技术,仅仅是益海嘉里金龙鱼水稻加工生产创新实践的一隅,科技的力量从小小的稻米开始,辐射至更为广阔的产业链条,每一粒稻谷都可以在被“吃干榨净”的过程中迸发出巨大的能量。

在传统的粗放产业模式中,水稻加工通常只为获取大米,其余产生的稻壳、米糠不仅无法得到有效利用,还容易带来环境污染。经过十几年生产研发的探索,益海嘉里金龙鱼建立起水稻循环经济模式。

在这一模式下,稻谷除了化身大米之外,其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米糠也摇身一变成为了高营养价值的稻米油。不仅如此,稻米分离出来的稻壳也走进了工厂车间,成为生物质能发电的良好燃料,稻壳燃尽后的稻灰还被“变废为宝”提炼出高分散型白炭黑和活性炭等高附加值产品。

在科技赋能下,一粒稻谷的“一生”远比人们想象的更加精彩,对于整个行业和社会而言,这种循环经济模式也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

以米糠深度加工为例,稻米油精炼的技术突破,不仅打开了原本在国内一片空白的市场,更为减轻油料进口压力提供了新的思路。经测算,如果全国约2亿吨水稻加工产生的米糠都用于榨油,可生产约230万吨稻米油,约为全国小包装油供应量的5%,相当于节省1.1亿亩大豆耕地。

正如益海嘉里金龙鱼米业事业部总监王巍所说,按照水稻循环经济模式,品牌大米只是此模式的一个产品,而所谓的“副产品”可能将来成为主要的产品和盈利支柱。“我们认为这应该是一个利国利民、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王巍表示。

在助力节粮减损、藏粮于技的同时,水稻循环经济模式的开创也为整个产业链带来了动力。作为行业领航的粮油制造企业,益海嘉里金龙鱼以科技引领粮油产业可持续发展,助推粮油加工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健康化转型升级,更将自身视为产业链的“中间环节”,让企业所涉及的各个主体——农民、消费者、上下游合作方都成了循环经济模式的创造者和受益者,在这条由一粒大米牵出的绿色产业链上,每一个像王春光一样的参与者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

“零”突破撬动健康新时代

从六步鲜米精控到水稻循环利用,益海嘉里金龙鱼用一粒稻米诠释了企业对消费者、行业与社会的责任初心。作为家喻户晓的粮油品牌,益海嘉里金龙鱼更肩负起大国司厨,守护国人餐桌健康的使命。

不仅仅是在稻米领域,在食用油等整个粮油板块,益海嘉里金龙鱼也推出了一系列满足消费者高品质、健康化需求的产品:从1991年金龙鱼第一瓶小包装油横空出世,改变了国人从吃散装油到小包装油的习惯;到2002年第2代金龙鱼调和油上市,“1:1:1黄金比例”的膳食健康理念深入人心;再到推出金龙鱼稻米油,引领了全新的健康品类......三十年来,金龙鱼几乎总是走在守护国民健康的前列。

为了解决植物油中反式脂肪酸为人们的健康带来的危害,早在2010年,金龙鱼就与行业权威机构开始了这一领域的研究。不过对于整个行业而言,单一油种、单一批次,实现反式脂肪酸的精准控制并不难,难的是要将不同油种、所有批次的食用油都实现“零反式脂肪酸”,不仅在国内,即使在全世界范围内都还从未实现。

为了将“零反”工艺进行产业化落地,益海嘉里金龙鱼在十年间累计投资3亿元,在全国启动26座加工工厂,针对每一种油种不同的加工工艺进行精准定制,最终采用绿色精准适度工艺技术,推出了“金龙鱼零反式脂肪”系列食用油,不仅将反式脂肪酸的含量控制在“0”标准之内,更实现了不同油种、所有批次的“零反”突破。

“即使是现在油脂加工技术非常前沿的欧洲的公司,目前都达不到这一点”,对于“零反”系列食用油的科研成果,益海嘉里金龙鱼研发总监姜元荣至今谈起仍然充满骄傲,在此前的一次采访中她表示,“零反”突破背后攻克的难关不尽其数,这是科研团队人员十几年努力的成果。

“零反”工艺的研发不仅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加丰富的产品选择,也将国民食用油的健康、安全、营养标准提高到全新的维度。与此同时,在创新研发之外,金龙鱼还将探索的目光投向传统技艺。

其旗下花生油品牌“胡姬花”,保留了中国古法榨油技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匠心精髓融入产品之中,既保持了良好的传统风味,又结合现代科技保留了更多营养物质,实现了传统工艺的创造性转化。让消费者得以体验古法风味与营养健康兼具的花生油产品,也为国民餐桌健康提供了更多优质之选。

秉持着品质为先的理念,益海嘉里金龙鱼不断创造更加健康、安全的产品造福社会。2021年,益海嘉里金龙鱼获得了中国质量奖提名奖,成为粮油行业唯一获奖的企业。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此前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推动农业关键技术核心攻关,坚持产业需求导向,构建梯次分明、分工协作、适度竞争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扎根粮油行业三十余年,“大国司厨”金龙鱼的品牌密码,正是对于品质的坚守,对于科研创新的不懈努力和追求。金龙鱼是司厨,更是一家先进的科技企业,守护国人餐桌健康、引领行业升级换挡。未来,益海嘉里金龙鱼还将通过技术、产品和模式创新,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的餐桌食品,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升级转型,助力农业强国建设。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