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文:吉林省抚松县:绿水青山驻 幸福随之来

2022-08-05 15:57:09    来源:光明日报

长白山脉连绵不绝,郁郁葱葱的密林中,一条公路蜿蜒盘旋。路旁就是吉林省抚松县万良镇大方村大片的人参地,遮阳棚膜下,人参长势正好,红豆般的人参花点缀枝头。

站在自家地里,参农李有义的笑容如人参花开般温暖:“再过1个月,这批人参就可以起货了,行情好的话,一亩地能卖出7万块钱。”

对丰收的希冀源于抚松县农田参种植技术的推广。大方村党支部书记王增柱说:“大方村属高寒地区,种粮食作物总是歉收,可这里的自然条件却非常适合人参生长。但农田种参没有先例,乡亲们敢想不敢干。直到这项技术在大方村试验成功,实实在在的效益证明了这条路子行得通。”


(相关资料图)

担任大方村会计的李有义算起账:“随着农田种参技术逐渐成熟,利润能达100%。农田种参成了乡亲们的首选,全村超过7成的农户搞人参种植,平均每户参农每年都能挣个十万八万块钱。”

距离大方村不远就是亚洲最大的人参交易集散地——万良长白山人参市场。7月30日是个星期六,市场几间办公室里都是人们忙碌的身影。

“我们正在核对市场摊位申请人员信息。”市场负责人张国红说,“9月水参上市时也是市场全年的交易旺季,市场24小时营业,平均每天进出将近2.5万人次,旺季两个月总交易量达7360万斤。今年公布的39个摊位吸引了3192人报名,将采取摇号的形式抽取。”

“大方人”有了大方的底气,万良成了真正的“万粮”,抚松“中国人参之乡”的美誉也更加名副其实。2019年,抚松人参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估值达206.32亿元。2021年年末,抚松人参产量为3650.3吨,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190.93亿元,4.5万人直接从事人参相关产业,占全县农村人口的44%。目前,抚松县已开发出食品、饮品、保健品、化妆品、药品5大类600余种人参产品。

“从伐林种参到农田种参是传统种植方式的转变,更是绿色发展的变革。”抚松县人参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李昊说,“近年来,抚松努力从良种、标准化种植技术等种植源头上解决好人参产量、参农收益、生态环保等问题,让人参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位于长白山脚下、松花江源头的抚松县不仅是“中国人参之乡”,更有“森林城市”“冰雪运动天堂”“中国蓝莓之乡”等响亮名片。这里拥有10万公顷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87.6%。依托宝贵的资源,抚松县坚持生态强县发展理念,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转化为提升群众幸福感的生动实践。

2013年,为了发展生态旅游,抚松县前进村和枫林村整体搬迁,枫林村村民乔昌磊和乡亲们一起搬到了旁边的松江河镇。

“我们住上了楼房,老人生活更舒坦了,孩子上学也更方便了。原来住的地方建起了度假村,我还在那儿找到了稳定的工作。”乔昌磊感叹,“我从来没想过县里发展生态旅游,能给自己的生活带来这么大的变化!”

乔昌磊的新工作单位——长白山鲁能胜地国际度假村,是抚松县引进的百亿级投资项目。“项目在建设中就以保护生态为前提,在征迁村落原有形态上改造,竭力保护植被;取暖全部使用电能,做到零碳排放;建设净水厂和污水处理厂,实现水资源的绿色循环。”度假村市场推广部活动执行人孙新杉说,“度假村的生态效应正在转化成产业效益,2021年仅冬季滑雪运动一项就吸引来3万名游客,旅游、康养、拓展及各类研学营地活动同样稳步发展。”

绿水青山驻,幸福随之来。如今,抚松绿色生态产业总产值占全县GDP的73%,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常年超过90%,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未来,在生态保护中收获“绿色红利”的抚松将沿着“生态强县、产业兴县、特色富县”的路线,朝着“奋力打造高质量‘两山’实践创新的抚松样板”的目标奋进。

光明日报记者 任爽 光明日报见习记者 李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