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6 10:05:01 来源:河南商报
改造后的西河湾古建筑受访者供图
27年前,张思恩离开家乡,去北京做起了建筑工程工人;几年后,他创立了自己的建筑劳务公司,最辉煌的时候,他的年收入达百万元……但5年前,张思恩跟故乡之间有了更深的羁绊:放弃百万元年收入,回乡创业。
回归
他放弃百万年收入扛起建设家乡的大旗
1991年,信阳市新县周河乡西河湾村的张思恩19岁,到北京做工程工,1999年组建建筑劳务团队,之后成立了公司,到2013年,张思恩的个人年收入已达百万元。与此同时,张思恩的家乡越发破败。
2013年,张思恩回到家乡,发现童年时的一切彻底变了。“真的就是‘空心村’,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张思恩说,“回家的路上长满了灌木,车都开不进去,走到家,手机也没有信号。看着眼前的一切,我很心痛。”了解到新县提出“英雄梦、新县梦”规划设计公益行活动暨美丽乡村建设,西河湾被纳入打造红色历史、绿色生态、古色乡村三条精品旅游线路规划后,张思恩看到了希望,主动要求成为一名志愿者,并放弃公司,全身心投入到西河湾建设中去。
张思恩的信心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他对这片土地了如指掌,“周河乡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村里保留了不少古建筑。新县有厚重的红色历史,植被覆盖率达到90%以上,森林覆盖率近80%,这些都是财富。”张思恩说,另外,政府在政策和规划上也给予了很大支持。2014年1月,张思恩联系了村里其他几名在外工作的成功人士,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新县周河乡西河农耕园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至此翻开了西河湾变化的新篇章。
发展
把“空心村”建设成为国家AAA级旅游区
张思恩的设想很丰富,但万事开头难,“很多人觉得我们这是瞎折腾,不太愿意来跟我们做这个工作。我找到村里能干活的人,先承诺给他们支付劳动费用,之后慢慢告诉他们我的计划,大家就对我们有了信心。”张思恩说。
清理河道、灌木丛等先后用了20多天时间,其间产生的五六万元费用都由张思恩和几位合作社成员支付,这次行动为合作社赢得了公信力。在第二次进行近180家旱厕、牛棚拆除时,村里、县里有不少人开始不要报酬来帮忙,只用7天就拆除完毕。此后,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合作社。
有了政府和村民的双重支持,之后的工作推进得很顺利。修桥修路、建设景区基础设施、开发民宿、餐饮、旅游产品的衍生等水到渠成。
2015年,得益于游客的自发宣传,西河湾旅游优势在自媒体上快速引爆。2016年首届中国(新县)乡村复兴论坛在西河湾召开,也让西河湾得到认可。张思恩称,预计西河湾今年旅游人数30万左右。
西河湾成功了,曾经的“空心村”变成了“中国景观村落”、国家AAA级旅游区,并成功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更让张思恩骄傲的是,越来越多的原住村民回来了。“最近两年,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回到西河湾,做文创店、开民宿、开餐厅,西河湾成了他们的骄傲。”张思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