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民宿带动乡村游转型升级

2018-05-02 15:45:17    来源:北京日报

北京的春色在京郊绽放得分外美丽,一拨又一拨游客纷至沓来,流连忘返。近年来,本市加大乡村游供给侧改革力度,发挥优长,力补短板。记者近日深入本市十余个村落探访发现,北京乡村旅游正从吃完就走的农家乐低端业态,逐步转型为以星级民俗村户为主体的特色深度游。市旅游委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全市共有星级民俗旅游村240个,比上年增长14%;星级民俗旅游户5588家,比上年增长19%。

山楂小院让低收入户“摘帽”

在延庆刘斌堡乡下虎叫村,来山楂小院“打卡”的游客就从来没停过。这儿的农家小院和传统的农家乐已大不相同,6个院落均为老宅改造,由专业公司负责运营。

2016年底山楂小院开门迎客,在延庆区政府的支持下,下虎叫村成立了乡村旅游合作社。今年4月初,乡村旅游合作社迎来了成立以来第一次分红的日子,村支书张有旺挨个点名,合作社成员现场签字领钱。村民时连山2016年入股合作社,这一天拿了两千元 ,心里倍儿高兴。

张书记说,当年的下虎叫村是北京的低收入村,自从有了“山楂小院”,这个沉睡的村落迎来了大批游客,村民们的钱袋子鼓了起来,32户低收入户中近九成“摘帽”。旅游盈利不只靠民宿,特色农产品颇受欢迎,村民们搞起了种植,红彤彤的山楂和金灿灿的玉米被大量收购,去年一年村里种植业收入总额90万元,今年村里旅游业预计收入利润达20万元左右。

在大山脚下的房山周口店镇黄山店村,“姥姥家”民宿旁的餐饮服务区里,游客们正兴致勃勃地品尝着村里特色的铁锅炖油鸡。这个曾靠水泥厂和矿山开采增收的村落,现今最重要的营生就是乡村旅游。

村党支部书记张进刚说,村里目前共完成了30套精品民宿的改造,今年要再改20套。这个曾经的低收入村依靠发展中高端民宿,带动了村里及周边村300多个就业岗位,就近就业率达到了100%,村民人均年收入从不足2000元提升至2万余元。

精品民宿取代农家院,成为更多游客的新选择,也吸引着更多乡村参与到民宿建设及改造中来,从而盘活农村闲置农宅,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带动周边经济发展。

特色旅游催生“网红”民宿

说起北京的乡村旅游,很多人印象中就是农家院,实际上各类不同的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早已遍布京郊。

“ ‘五一’和‘六一’的房子订满了,其他时间的房源您一定要提前订!”在位于房山区蒲洼乡东村花台景区的森林乡居酒店,接待中心的电话响个不停。这家森林乡居酒店坐落在海拔1200米处,置身于“最美乡村”东村民俗旅游村内。21栋原生态木屋内部是标准客房,凭窗远眺,能看见高山梯田和云雾缭绕的山脊风光。在森林乡居门口,两块招牌格外显眼,一块是“北京海拔最高的高端乡村度假酒店”,另一块是市旅游委评定的“养生山吧”乡村旅游特色业态。

“乡村旅游得做出特色,游客才能多起来!”村支部书记孙广亮说。几年前这儿是一处不温不火的酒店,他和参与改造的两位外来年轻人铆足了劲儿,借着改造森林乡居想为整个村搞民俗旅游“打个样”。森林、氧吧、天然……这些标签成了设计方案的关键词,森林乡居摇身一变成了风靡旅游网站的“网红”民宿,蒲洼乡东村成了很多游客向往的乡村游目的地。

北京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自2009年起开始评定,目前共有741家,涵盖采摘园、乡村酒店、山水人家、养生山吧、生态渔家、休闲农庄、国际驿站、民族风苑、汽车营地、葡萄酒庄等十种类型。“业态类型的多样化、专业化发展带动京郊旅游的产品体系不断健全,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市旅游委产业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引导金融资本介入

在密云令公村村东头,去年新开的一家“荣华居”民宿成了村里面的明星项目。这家民宿的主人是王建华,几年前他决定把自家老宅改成民宿,可手头缺钱成了难题。

密云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中心了解到了他家的情况,帮忙联系到了京郊旅游融资担保平台,通过银行提供三年贴息贷款200万元,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在“荣华居”的带动下,村里的民俗户纷纷开始农家院升级提档。

据介绍,2014年市旅游委设立1亿元专项担保资金,建立京郊旅游融资担保服务体系,委托北京市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进行运营,引导金融资本投向民俗旅游经营户、旅游新业态项目及中小微旅游企业。京郊旅游政策性保险服务平台也于去年搭建,通过财政补贴保费引导京郊旅游经营单位(户)参保投保,建立起旅游经营风险保障机制。

北京休闲农业的蓬勃发展为乡村旅游注入了新动力。市农委相关负责人称,截至2017年,北京景观农业面积达到10万亩,美丽田园覆盖率约17%。各类农业嘉年华活动和农事节庆活动不仅满足了游客休闲观光需求,也增加了为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关键词: 民宿 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