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放水养鱼”壮大实体经济

2018-01-12 08:54:32    来源:河南日报

有一种速度叫“洛阳速度”——

在河南自贸试验区洛阳片区,投资150亿元的银隆新能源产城融合产业园从2017年4月开始对接、协商到8月签约,再到11月实质开工,“两个100天”的推进速度,让人赞叹。

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从珠海来洛阳只带着相关材料的电子版就可以,不用来回跑腿,非常省心,在自贸试验区综合服务中心24小时内就办结了营业执照。”

有一种效率叫“洛阳效率”——

上市公司深圳新星2017年与洛阳偃师市签约,拟投资10多亿元建设轻合金材料生产项目。谈起该项目建设,项目负责人王亚先十分感慨:“在偃师注册公司,一站式服务,全程代办。没想到,办理时间比‘网购’还快!”

新时代,新气象,新环境,新作为!随着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河南自贸试验区等国家战略相继落地,随着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洛阳加快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设若干意见的出台,古都洛阳迎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洛阳市加大“放管服”力度和商事制度改革,着眼用权力“减法”和服务“加法”来激发市场“乘法”,让自主创新、科技创新在国际化、法制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中如鱼得水,让企业在两个国家平台上各展所长,充分汲取政策带来的阳光雨露,有效激发了新的活力。

坚持问题导向,简政放权做“减法”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李亚表示,洛阳市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入手,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切实为企业“松绑”、为群众“解绊”、为社会“腾位”、为廉政“强身”,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

作为在河南自贸试验区洛阳片区诞生的第668家企业,去年8月,洛阳财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拿到了洛阳首张“三十五证合一”的营业执照。

一张看似普通的营业执照,竟然最多可以发挥三十五个证照的效力。目前,洛阳各县(市)区行政服务中心工商部门窗口均可办理这种营业执照,创业者可以少跑腿、多干事。

“简政放权关键在简、核心在放,目的在于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洛阳市审改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洛阳在巩固深化注册资本实缴改认缴、简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企业年检改年报和“先照后证”“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等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二十二证合一、三十五证合一”改革先后在河南自贸试验区洛阳片区落地,企业注册登记所需时间大幅缩短。

洛阳市聚焦权力瘦身,“放”的力度在持续加大。

洛阳在全省率先推行企业投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2017年取消下放行政审批、行政职权等事项281项。在投资审批改革方面,将项目备案管理权限全部下放到县(市)区和产业集聚区就近办理。

放水养鱼,水肥鱼旺。去年洛阳新登记市场主体8.2万户,较2016年大幅增加。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洛阳市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对国务院“非公经济36条”“民间投资36条”“鼓励社会投资39条”和省委、省政府相关意见要求进行细化,先后出台了《关于鼓励外来投资投向重点产业项目的意见》《关于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实施办法》等具体实施办法,精准对接目标企业,促进了民间投资持续增长。

2017年,洛阳市87个项目入选国家、省PPP项目库,总投资1021.8亿元。

打好组合拳,服务企业做“加法”

面对经济下行,洛阳市栾川县制定了县财政供矿价格补贴政策,拿出2023万元扶持10多家半停产矿产企业稳产增产。栾川县还与百瑞信托、洛阳银行等合作成立30亿元综合发展基金,拿出其中的20亿元给重点企业“输血”。

用权力做“减法”,减出了企业的获得感;用服务做“加法”,让企业发展得更快、更健康。

“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高综合竞争力。”洛阳市市长刘宛康说,2016年以来,洛阳市强化“放水养鱼”意识,落实企业反映问题受理办理、企业问题办理推进监督、企业服务考核三项工作机制,在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等方面打好“组合拳”,千方百计降低企业成本和税费负担,让企业轻装上阵、增强市场竞争力。仅此一项,去年全市减轻企业负担40亿元。

作为传统老工业基地,洛阳市拥有一批基础条件优良、发展潜力巨大的重点企业。

为加快振兴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2017年8月,《洛阳市重点企业提质倍增试点行动指导意见》出台,提出力争到2020年把15家试点企业培育成行业排头兵和领跑者,为打造带动全省新的增长极提供重要支撑。

其中,阿特斯光伏电力(洛阳)有限公司、普莱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伊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入围,享受与中信重工、一拖集团等国企同等待遇:市里成立了由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财政局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专门领导小组,为企业提供要素保障、项目建设、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协调和服务。

针对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洛阳市大力实施“引金入洛”工程,通过设立还贷周转金、增信基金等创新金融服务,推动和帮助企业上市挂牌,不断降低融资成本,化解融资风险。去年,全市资本市场直接融资377亿元。

招财又引才,“乘法”效应更喜人

2017年,承载着建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打造全省增长极使命的洛阳,迎来了重大项目落地、开工的密集期——

投资110亿元的洛阳石化炼油结构一期工程、投资88.8亿元的洛宁抽水蓄能电站等重大项目先后开工建设,分别投资150亿元的格力自主创新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银隆新能源产城融合产业园项目相继成功落地……

“我们在沿海地区考察多次,最终选择落户洛阳,是看中洛阳市的引才魄力和良好创新创业环境。”

在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的视微影像(河南)科技有限公司超净实验室里,美国硅谷博士彭先兆创业团队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5个人只带着大脑来,除了市里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外,洛阳市和涧西区的负责同志还全程陪同我们办理手续,他们实行的是长期跟踪服务。”

种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洛阳市既抓企业、大项目落地的服务环境,又抓符合优秀人才落户、成长的社会环境,既“招财”又“引才”。

以“河洛英才计划”为例,目前该市已引进“千人计划”专家、中原学者等领军人才21人,硕士以上人才156人,新建研发平台4个。

在春风化雨的营商环境内,企业加速成长,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去年,洛阳市实施了重点企业“提质倍增”行动,1至11月,洛阳15家“提质倍增”行动试点企业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接近3倍,带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40.7%,增长率高于全省30.4个百分点。新增创新主体1102家、创新平台(载体)396个,分别是年度目标的2.8倍和1.5倍。

东风吹放花千树,打造营商好环境。古都洛阳已成为投资创业的新乐土。(记者 田宜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