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07 10:48:20 来源:羊城晚报
中山三院成功开展腹腔镜活体供肝肝移植手术(副题)
文/羊城晚报记者 刘欣宇 通讯员 周晋安 甄晓洲 图/通讯员提供
“割肝救子”有了新技术加持!记者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三院”)获悉,该院肝脏外科暨肝移植中心于近日成功连续为8月大和7月大的终末期肝病患儿实施了全腹腔镜下活体供肝切取和儿童肝脏移植手术,该手术是华南地区首次开展的腹腔镜下活体供肝切取肝脏移植手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5月6日上午,记者在医院病房见到了其中一位“割肝救子”的广西妈妈晓丽(化名),她的孩子患上了先天性胆道闭锁,病情恶化后出现肝硬化,只有肝移植才能挽救生命。一周前,晓丽将自己五分之一的肝脏捐给了孩子,术后两人各项功能恢复良好,目前晓丽已经达到出院标准,孩子不日即可出院。
捐肝妈妈和患儿
腹腔镜微创技术
将成为未来趋势
“活体肝移植能够增加供者数量、缓解供肝短缺,为更多的患儿提供手术机会。不过传统的开腹肝切手术会留下20-30厘米的大切口,而腹腔镜微创肝切手术可在几个0.5-1厘米的操作孔下即可完成该手术,切口小而美观、恢复快,这对想避免留下巨大疤痕的捐肝者来说十分友好,同时心理也更好接受。”此次全程主刀活体肝切手术的中山三院器官移植科主任易述红教授指出,捐肝一方可谓是此腹腔镜微创技术的较大获益者。
“我们经过手术、麻醉、护理、监护、输血及影像等多学科团队的充分准备,分别在4月24日和4月26日,在两位患儿妈妈的腹部打了四个0.5-1厘米大小的操作孔,通过操作孔完成手术,历时4小时左右,术中出血仅100毫升,均未输血。”目前,两位捐肝妈妈分别于术后第6天和第7天达到出院标准。
易述红表示,这一手术的成功有力推进了华南区域腹腔镜技术在肝脏移植中的应用,标志着肝脏移植手术已经进入微创化时代,未来将成为主流术式。不过这种术式存在要求高、难度大等特点,特别是要在保证“供体安全第一”的前提下,充分显露肝脏主要血管、胆道,并确保供肝侧及受体侧肝脏均有完整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同时还要严格控制热缺血时间,需要在极短时间内完成血管离断及供肝取出。目前国内外仅有少数移植中心能够开展腹腔镜活体供肝切取术。
儿童肝移植手术
为何如此迫切?
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俗称为“小黄人”,是因为他们的胆汁无法从胆管顺利排出,导致皮肤、巩膜都会变黄。晓丽告诉记者,孩子出生后经医生检测发现黄疸数值偏高,但她和家人并没有过多在意,以为是正常的生理性黄疸现象。直到后续逐渐发现孩子出现多处“异常”,如巩膜、皮肤变得越来越黄、大便颜色越来越淡,甚至偏白,她察觉到不对劲,怀疑是病理性黄疸,去了医院详细检查后这才确诊为先天性胆道闭锁,但由于辗转各地求医问诊等各种原因错过了葛西手术时机,肝移植成为彼时唯一有效的救治方法。另一名患儿也大致和晓丽孩子的情况类似,亟须尽快进行肝移植来“续命”。
中山三院副院长、肝脏外科学科带头人杨扬教授带领医护团队克服了两名低龄儿童营养不良、血管纤细和腹腔粘连等困难,将切取的供肝成功移植到患儿体内,其中动脉吻合采用了高倍显微镜下操作,保证了移植肝脏功能的顺利发挥。他告诉记者,一旦罹患先天性胆道闭锁或者是先天性代谢疾病,肝脏功能是无法正常运转的,孩子也就无法正常生长发育、正常生活,若不及时干预将危及生命。
“2003年时,我们为一名3岁患儿做了活体肝移植手术,如今他在按时吃药的情况下,已如常人一般生活了20年。肝脏作为人体唯一能再生的器官,会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而长大,供肝者被切下的肝脏也能生长。”易述红教授说。
记者随后在病房见到患儿时,两人的肤色均与常人无异,可顺利进食辅食。医生说,孩子们最快下周即可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