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9 15:48:17 来源:极目新闻
4月26日,58集团旗下房产事业部安居客市场策划部工作的侯先生爆料,2022年2月4日,他的父亲查出肝癌症晚期,由于之前合规缴纳了“58爱心基金”,所以侯先生向公司申请使用补贴。但临近父亲手术前夕,侯先生却收到了裁员通知,要求其于4月25日离职,并且拒绝他使用基金的合理需求。
侯先生所参与并申请使用的“58爱心基金”,是企业内部的一项互助性福利。员工每月只需付出10元捐款,公司将1:1追加捐款金额,当本人或直系亲属遇到困难时,可提供适当补贴,只要捐款满6个月后可以申请资助。
这一模式与此前网络上的大病互助很相似,每个月花较少的钱,给自己和家人增添一份保障。只是,以“捐款”的方式,面向企业内部,相对影响范围较小,更具有可操作性,也规避了非法集资的风险。如果能切实地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并且在员工遇到困难时积极帮扶,算是好事一桩,也能提升公司内部的凝聚力。
但是,交钱交了一年多,到了申请补贴的时候,立刻就被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踢出申请范围,这就让人很难受了。即便解除劳动合同的原因,的确如公司所回应的,是因疫情和经营环境的影响而进行的人员结构调整,如此时机巧合,难免让人觉得是釜底抽薪。
这种公司内部互助基金,虽然在不少民营企业中都存在,但严格来说,是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的。按照法律程序而言,设立这样的基金需要经过有关部门的审批,并且需要召开全体员工大会,将所有相关事项公开说明,员工的加入必须真正基于“自愿”原则,基金的运作也要保证公开透明。
但是在实际情况中,所谓的“自愿”很容易变成“被自愿”,资金的权属也常常混淆不清,员工交了钱未必能得到补贴,离职时也不会退回,很容易产生纠纷。而参与其中的员工,多数都缘于对公司的信任,对互助精神的认可。这样的互助基金,要安全持续地运行下去,信任和认可正是不可或缺的。
无论侯先生是否因为申请补贴而被裁员,现实状况就是,他老老实实地参与了互助,却没有得到公司的爱心资助,以爱心为名的福利措施,却对真正有困难员工冷若冰霜,那么其他参与捐款的员工会怎么想呢?一个丧失了信任的互助基金,又有什么延续下去的动力?一个公司对待自己的员工尚且如此,又怎么能得到消费者的信赖呢?
虽然现在58同城回应称,会考虑员工的家庭情况,协商人道主义扶助。但很难说,这不是一种被曝光之后的“危机公关”,更不能保证,下一个申请使用爱心基金的员工,能够保住饭碗。滴水成流,互帮互助,本来是件挺温暖的事,这么一番操作,反而变成了公司对于员工的“特殊扶助”。只能说,为商者应有契约精神,解释权不能永远归公司所有,基金能不能这样设,约定能不能这样随意打破,还是得法律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