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企业”是这样被孵化的

2021-12-28 06:36:24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原标题:产业正在迅速崛起,活跃集群逐渐形成;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创新举措接续推出(引题)

“明星企业”是这样被孵化的(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张玺 通讯员 李云阳

阅读提示

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天津打造“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的重点之一,也是“一主两翼”产业创新格局的两“翼”之一,成为工业产业发展的重点“赛道”。

日前,作为中国医药研发生产服务外包领军企业的凯莱英医药集团再次IPO敲钟——正式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完成“A+H”两地上市之旅。

据天眼查不完全统计,自2005年以来,我国“医药研发”相关融资事件合计已达100起,金额超260亿元。在凯莱英的诞生地天津市,生物医药产业正在迅速崛起,逐渐形成高度活跃的产业集群。

记者了解到,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天津打造“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的重点之一,也是“一主两翼”产业创新格局的两“翼”之一,成为天津工业产业发展的重点“赛道”。

创新平台的孵化力量

今年4月,康希诺生物新冠疫苗三期生产基地产品下线,成为国内目前获批上市唯一采用单针免疫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康希诺生物新冠疫苗在全国多地接种点开展接种工作,并先后向墨西哥、巴基斯坦等国出口。

大名鼎鼎的康希诺,实际上是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孵化的“明星企业”。

一头是会议楼,一头是实验楼,在天津市滨海新区洞庭路上,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的两座主要楼体被一条长长的连廊连接,气势磅礴。

2009年,在联合研究院办公楼601室,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董事长宇学峰和他的团队一起开始了创业征程。

“联合研究院为康希诺的成功打下了基础。”宇学峰说,联合研究院不仅有分析检测等各类平台,还有专门的服务人员,可以让创业者沉下心来搞研发,让成功来得更快一些。

成立于2009年的联合研究院吸引了一大批企业和高端人才,逐步成为天津乃至国家新药研发、生物医药研发的大平台,成为生物医药企业的梦想“启航地”。

在联合研究院孵化的丹娜(天津)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侵袭性真菌病等病原微生物创新体外诊断产品研发、生产和全球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要参与者,目前已成为本行业全球细分领域具有竞争力的知名品牌。

丹娜生物董事长周泽奇介绍说,联合研究院为丹娜生物的发展提供了政策、设备、活动等多方面的支持,让企业发展之路更顺畅,也实现了快速发展。

如今,全国各地的科研人员来到这里研发、测试,又拿着成果匆匆而去。一些创业者只带着技术拎包入住,在联合研究院全方位的扶持下成功创业,又离开这里建厂扩产。

与其他传统科研院所只注重基础研究不同,联合研究院建院伊始便定位于综合性大平台,不仅为孵化企业提供研发、经营场地和办公方面的专业化共享设施,还帮助企业解读政策,为企业提供工商注册、税务、融资、市场推广、项目课题申报等方面的服务,并帮助企业进行成果转化。

“联合研究院打破产学研之间的藩篱,建起‘专业化大平台+众创空间+孵化器’的新机制,为天津生物医药产业汇聚资源、激发活力。”联合研究院党委书记黄亚楼表示。

截至目前,联合研究院累计引进培育科技企业340余家,累计注册资本35亿元,直接招商引进企业200余家。

“企业吹哨部门报到”

今年1月,从事细胞药物研发十多年的于福利博士,在滨海高新区创办了劲风生物。企业注册完成的当天,于福利就拿到了天津生物医药人才创新创业联盟提供的一份服务指南。

在这份指南里,不仅包含了审批、建设等环节60多项服务,还有相关办事单位和行业专家的联系电话。产业链上下游,上百家优质企业的名单也一一在列。

天津滨海高新区派出专班一对一服务,借助指南上的信息对接各环节涉及的部门,并规定了工作时限,为企业的落地提速。很快,药监局上门指导设计方案,天津生物医药设计院承接了项目的建设。

眼下,企业投产在即。于福利说:“完全没想到,原计划24个月实现投产,没想到只用了8个月,提速了16个月。”

在生物医药产业的赛道上,天津市落实“企业吹哨、部门报到”的工作机制,提供新服务,成立工作专班,为企业服务的效能明显加速。

天津为生物制造产业搭建了完整的检验检测、试验、咨询评价等服务平台,成立生物制造产业(人才)联盟,推动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金融链有机融合……

天津中新科炬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李洲说,搞研发的人员初创企业,像人力、财务、融资等等,比面对实验室里的困难要“难”得多。

这家企业在天津18年,得到了科委、工信、市场监管等多部门的支持,在新药证书注册、重点专项扶持、税收优惠等方面,都给予了“VIP”服务。

据介绍,企业员工也先后得到天津市引才政策支持,16人通过天津市人才积分、海河英才落户,享受到住房补贴、学历提升补贴、职称提升补贴、技能提升补贴的员工达到了32人。

培育一批隐形冠军

重点布局生物医药产业,在天津有着深厚的底蕴和基础。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上,诺和诺德(中国)制药、天津市医药集团、天士力控股、红日药业、施维雅(天津)制药等企业榜上有名。

目前,康希诺、瑞普生物、丹娜、凯莱英……众多生物医药领军企业茁壮成长;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100多家具有国际水准的科研创新平台涌现。

今年以来,天津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创新举措接续推出。

6月,京津冀特色“细胞谷”试验区在滨海新区揭牌成立,将按照“一核、两区、多园”的产业空间布局,打造“细胞谷”专业化承接载体。

9月,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生物医药工程实验室落户泰达,在技术创新、资源融合、人才培养等方面发力,为京津冀地区在生物医药领域加强产业合作提供有力支撑。

11月,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揭牌。作为生命领域的天津版“国之重器”,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将聚集全球细胞产业高端创新资源,推动天津打造有全球号召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实验室主任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德培担任,目前已经会聚了十余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外籍院士,以及众多领军人才、国际专家、临床专家和青年骨干。

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程涛说:“实验室由政府主导、市场化建设、独立法人运作,而且单位不设级别、不设工资总额限制,将设计具有国内国际竞争力的人才薪酬体系政策。”

“天津目前拥有包括化学药、中药、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在内的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在创新孵化、产业化、流通等价值链主要环节完成了布局。”据天津市工信局生物医药产业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日前,天津市工信局组织编制了《天津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十四五”专项规划》。未来4年,天津市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预计将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到2025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总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

届时,天津市将聚集200家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在基因、免疫、疫苗等细分领域培育形成一批隐形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