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行业多年,他们获得落户机会

2021-12-17 06:21:13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原标题:综合素质高、行业工种丰富、原户籍地分布广……新市民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引题)

深耕行业多年,他们获得落户机会(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叶小钟 通讯员 魏莱 来穗宣

阅读提示

今年,982名特殊技能、特殊艰苦行业一线从业人员在广州入户,比去年增加7%。日前,广州为这些一线从业人员发放入户人员信息卡。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各个地区,在城市务工期间努力提升技能、掌握新本领,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眼中的工匠爸爸,在钢筋工事业上刻苦钻研、技艺精湛,去年成为了央企的一名正式员工,还成功申请了广州市集体户口,把我和哥哥从湖南老家接到广州来上公立学校……”日前,在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百场宣讲进工地”活动上,尹嘉诚小朋友开心地分享了他的故事。

今年11月3日,广州为2021年度广州市特殊技能、特殊艰苦行业一线从业人员积分制入户工作发放入户人员信息卡,尹嘉诚的爸爸尹喜元就是其中一员。据悉,今年有982名特殊技能、特殊艰苦行业一线从业人员在广州入户,比去年增加7%,具有行业工种丰富、原户籍地分布广、综合素质高等特征,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切从“留下来”开始

年近50岁的尹喜元来自湖南衡阳的一个小乡村,年少时家庭贫困没能完成学业,20岁左右便外出务工,2011年来到广东。“因为没有什么文化,只能在一些建筑工地做苦力,夏天绑钢筋时经常把手烫出水泡。”尹喜元说。

正因为如此,尹喜元深知学习的重要性。在工地上务工多年,他逐渐感受到了行业的变革,以及对人才的需要。由于工地上画图、建模都需要用计算机软件完成,尹喜元挤出时间读夜校,补追专业知识。凭着吃苦耐劳的韧劲和进取精神,他在2010年5月入职中建四局一公司,从事钢筋翻样的工作。

尹喜元告诉记者,“在这里不仅仅是重复原来的工作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找到了一个可以提供更多施展空间的平台。”进入新公司后,他发现有项目专人收集工友的学习需求,提供精准化和有针对性的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已经能熟练运用CAD制图等建模软件的尹喜元,不放过每次培训活动,还在施工过程不断实践,从一名苦工成长为一名懂技术、会创新的现代工匠。

想要更好地胜任工作,保持学习的劲头是必要的,这对从事护理工作的何玉燕来说同样如此。1983年出生的何玉燕来自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文井村,从广东阳江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同村的姐姐建议目前护理员需求大,可以考虑去找这方面的工作。

2008年3月,何玉燕成功应聘上了广州友好老年公寓的护理员岗位。上岗后,班长教她护理员的日常工作服务内容和流程,“当时觉得一切都是那么新奇,但是实际干起来发现并没有想的那么简单”。

何玉燕告诉记者,自己的第一个工作就是给老人喂饭,但是老人却用行动拒绝喂饭,“问老人是菜不合胃口,还是身体不舒服,老人都不回应我,非常手足无措”。孤身一人在大城市打拼的她,非常害怕工作刚开始就失败,一切只能靠自己,还是选择硬着头皮留下来,从帮老人喂饭、洗澡、换衣服这些琐事开始做起。

用坚持迎接每一次挑战

遇到困难就要解决困难,何玉燕想起大学老师讲过遇事要保持冷静,积极寻找解决办法。她拿起老人的床头卡,细心地了解起老人的信息。原来这位拒绝喂饭的老人林叔才60多岁,因中风双手不能动才需要喂饭。何玉燕说,“我将心比心想的是,林叔因为中风丧失了一些生活技能,肯定是失落的。”

发现林叔和自己都是来自粤西的同乡,何玉燕决定用这个为切入点套近乎试试。她用家乡话与老人交流:“林叔,我来自茂名,我们是老乡,我也是一个人背井离乡来到这里工作,现在我来帮助您吃饭可以吗?”老人听到乡音格外激动,连忙点头表示愿意让她来帮助喂饭。

解决第一个喂饭难题后,何玉燕并未止步于此,她和老人聊起不想吃饭的原因,才知道是因为吃不惯公寓饭菜的口味。她想到粤西人都喜欢汤泡饭,问林叔想不想吃,老人欣喜地回答“是啊!”何玉燕立即找到班长说明情况,还请营养部为老人特地增加营养汤,老人吃得津津有味。此时何玉燕心里也松了一口气,“我感觉到好有成就感,能帮到一个人原来是这么快乐的事情”。

今年34岁的林泽华,则在服务农民工子女的10年中收获了更多快乐。2011年,来自广东揭阳南陇村的林泽华入职广州番禺区名智小学担任英语教师。名智小学是民办学校,有许多学生都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同是出身农村的林泽华对这些孩子感情颇深。她从每位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出发,制定成长目标和人生规划,在个人档案中记录每个人的成长。

从英语教师,到教研组长,再到学校校长,孩子们一步步成长的同时,林泽华也肩负起了更多的责任。2020年初疫情发生后,林泽华把家中两个年幼的孩子安顿好后,立即从家乡赶回学校,她说,“学校还有孩子需要照看,我是校长,我不上谁上?”连续的忙碌对林泽华来说,是充实,更是在这个城市留下自己的痕迹。

想成长,更想定居

来广州已经10个年头的林泽华,不仅获得了广州市番禺区第八届“金雁之星”十佳来穗人员等荣誉,实现了个人岗位上的提升,更亲自送一批又一批孩子走向更广阔的舞台。一路走来,她对这里的山山水水从陌生到熟悉,“广州这个城市的感恩、开放和包容,使我能够更加安心地在这边生活、安家”。

经过努力学习,尹喜元获得了钢筋工竞赛优秀选手、广州市技术创新能手、四局工匠等荣誉,还有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但他始终牵挂着在老家的妻儿,更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城市的学习资源,“在工地工作临时性强、流动性大,更面临着夫妻分离、子女入学难等现实问题”。

去年10月,尹喜元被中建四局一公司吸纳为自有员工,进入公司“优秀人才享受入户广州、孩子可以在广州上公立学校”的政策范围。得知这一情况后,他赶紧准备相关材料,准备好迎接和家人在广州团聚的新生活。12月10日,记者在工地现场采访时得知,尹师傅的入户流程已经进展至广东省人社厅,明年1月份就能收到入户卡。

何玉燕对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也丝毫没有懈怠,她多次参加院内外护理培训学习,先后考取养老护理员初级、中级、高级技能资格证书。今年11月,何玉燕作为特殊艰苦行业一线从业人员,收到了广州市发放的入户人员信息卡,收获了在这座城市的新身份。

据悉,此次广州市发放入户信息卡的982名特殊技能、特殊艰苦行业一线从业人员,数量比去年增加7%,并在往年入户工种的基础上,新增公路养护工、托育照护人员、网格员(含出租屋管理员)、铁路公安4类工种,呈现出行业工种丰富、原户籍地分布广、综合素质高等特点,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增添了更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