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1 15:02:05 来源:工人日报
今年7月中下旬以来,昭通市在全市各易地搬迁安置区广泛开展“学党史、办实事暨就业创业进易迁安置区‘六个一’”系列活动,截至目前,全市19.81万名易迁劳动力中已有18.14万实现稳定就业,就业率达91.57%.
脱贫攻坚期内,昭通市建设进城集中安置区23个,安置易地搬迁群众35.47万人,其中万人以上规模的安置区达9个;全市有易地搬迁劳动力19.81万人。为使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融入、有就业、逐步能致富”,昭通市始终强化就业支撑,压实主体职责。7月中下旬以来,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结合全面聚焦省委、省政府对昭通提出的“三个定位”“四篇文章”要求,全市在各易迁安置区广泛开展“学党史、办实事暨就业创业进易迁安置区‘六个一’”系列活动,促进易迁安置区人社服务水平再提升、就业渠道再拓展、惠民政策再普及、就业局势更稳定,力促昭通就业服务高质量发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
开展一次“就业服务进易迁”。该市通过召开座谈会充分了解全市易迁群众就业创业情况,收集未就业群众的就业意愿和就业需求,积极为群众提供就业创业等政策咨询。在活动中,全市共收集易迁群众就业意愿2000余条,跟踪回访11.29万人,解答各类问题3000余个,为300余名高校毕业生提供职业介绍和就业指导。绥江县兆佳坝安置点搬迁群众黄迁辉以前收入来源主要靠务农和附近打零工。搬迁后,他通过人社部门推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岗位,并乘坐政府组织的务工专车到江苏务工,目前每月都有5000多元的稳定收入。通过就业服务,许多像黄迁辉一样的群众有了稳定收入。
开展一次“创业扶持进易迁”活动。全市采取召开座谈会、送政策上门、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方式,向创业商户、易迁群众宣传扶持创业相关政策,鼓励易迁群众及创业商户积极申请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和参加创业培训,听取创业商户在创业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需要人社部门协调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供创业服务,力促就业服务民生福祉惠及于民,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实落细,走深走实。全市人社系统通过“创业担保贷款服务月”活动,为347名创业者集中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787万元。创业者马某说:“大学毕业后,我在家人支持下开了家奶茶店,经营初期资金周转困难,是创业担保贷款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
开展一次“人社政策进易迁”活动。通过走访用工企业、扶贫车间等方式,积极宣传人社扶持政策,引导和支持企业用足用活政策,推动各项惠企政策聚集到易迁安置区,力促企业最大化享受政策红利。活动期间,昭通市人社干部与进驻安置区企业、扶贫车间负责人座谈全覆盖,听取企业负责人和员工的意见建议。鼎格服饰负责人说:“目前我们工厂稳定用工50人左右,大部分属安置点住户,但面临技术工短缺的困难,希望政府能帮忙解决岗前培训,缓解公司压力。”
活动期间,发放各类政策宣传资料82000余份,宣传讲解云南省政府救助平台“找工作”“找培训”宣传指南5000余人次,帮助易地搬迁群众开展养老保险待遇上门认证740人次。
开展一次“劳动维权进易迁”活动。组建宣传队,开展以劳动维权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活动,围绕劳动合同签订、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工伤认定与赔偿,以及《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内容,为易迁群众提供法律法规政策咨询及法律援助,帮助他们掌握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张某因工受伤,拟通过司法鉴定维权,但司法鉴定时间长、费用高的问题难住了他。人社部门工作人员得知消息后,全程协助申请工伤认定,为他多争取了5万多元赔偿。据统计,活动期间,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8起,解答群众各类问题800余个,督促支付389名农民工工资956.2万元。
开展一次“培训服务进易迁”活动。通过开展“进社区、进家门”培训意愿大调查,动员易迁群众登记培训意愿,积极参与技能提升,全面掌握易迁安置区群众技能培训的实际需求,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实现培训需求和培训资源供给有效对接,提高易迁群众的就业创业能力。通过宣传、推广和有效组织,开展企业培训17期908人。
一技在手,生计不愁。易地搬迁群众陈朝珍参加藤编技能培训后,在昭阳区红路安置点藤编扶贫车间实现就业。她说:“特别感谢国家的扶贫政策,不仅让我住上了这么好的房子,还能在小区挣钱贴补家用,真是太幸福啦!”
开展一次“岗位信息进易迁”活动。依托本地产业,拓展就业岗位,广泛收集岗位信息,有针对性地对易迁群众开展岗位推荐、就业帮扶,对有外出务工需求的群众积极引导外出就业,对无法外出的群众积极搭建求职平台,帮助实现就近就业。据统计,目前全市易迁安置点共建设扶贫车间35个,吸纳群众就业1611人。活动期间,市、县人社部门主动对接省内外300余家企业在安置点举办各类专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10万余个,现场达成就业意向479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