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已成为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1-10-28 10:56:44    来源:科技日报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物联网是以感知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主要手段,提供信息感知、信息传输、信息处理等服务的基础设施。

记者关注到,《行动计划》中还眀确,随着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步伐加快,物联网已成为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行动计划》对于我国物联网发展与广泛应用,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下一步,该如何打造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推动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又该如何发挥物联网数字经济发展、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10月22日-25日,在江苏省无锡市举办的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上,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政府部门领导和业内专家。

深谋远虑, 物联网已纳入了七大数字经济重点产业

在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副院长樊启高看来,《行动计划》中明确到2023年底,要在国内主要城市初步建成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这意味着物联网时代已经到来,将为物联网产业蓬勃兴起和全面发展赋能。

特别是在政策加码、市场需求释放和资本加持等多重因素驱动下 国内物联网产业发展更将迎来“黄金期”。

樊启高介绍,从上世纪70年代互联网诞生至今,信息产业经历了从互联网普及带来的“PC互联”到以智能手机为节点的“P2P”。伴随数字化和IP化的深度发展,以及P2M、M2M业务不断普及,信息产业进入了物联网时代。

物联网即“万物相连的互联网”,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网络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人、机、物的互联互通。

因此说,物联网是提供信息感知、信息传输、信息处理等服务的重要基础设施。

“我国物联网产业在国际上布局较早。2009年,国务院批复成立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是对物联网发展的首次创新尝试。”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朱一昕副教授说。

10年来,我国物联网在标准制定、跨界应用等方面,也始终走在前列,不仅抢得“话语权”,更是起到了很好引领作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在2021世界物联网无锡峰会上透露,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物联网纳入了七大数字经济重点产业,充分发挥大国大市场的优势,推进物联网综合应用,打造一批行业匹配度高的解决方案和应用标杆,加快推动感知终端和智能产品在制造业、农业、建筑、医疗、社会治理和民生消费等重点领域的规模应用部署。

专家认为, 物联网产业在支撑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愈发凸显。因此,进一步加快发展以物联网为龙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对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前十年,我国已重点攻关一批物联网关键核心技术

记者了解到,10年来,围绕发展物联网产业,国务院、以及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多部委相继出台了《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5)》《“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等多项政策,有力推动了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

朱一昕介绍,2020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突破1.7万亿元,取得了良好发展成效,预计2022年物联网产业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2023年底,国内主要城市将初步建成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

届时,物联网在生产、民生、治理领域的赋能作用将初见成效。

在无锡市副市长高亚光看来,我国物联网从概念走向实践、从试点走向应用, 且产业规模不断做大,关键在于攻克了一批核心技术,并通过应用牵引,实现跨界融合发展。

樊启高告诉记者,现在,借助物联网,可以对产线工人、生产机械以及作业环境等进行监控,诊断风险和实时预警,保障安全生产;对生产制造的各个环节实施监控,通过采集数据、生产检测来控制产品质量和原材料消耗等情况;采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可实现完全自动化的考勤管理,切实提升经营管理效率等。

随着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物联网设备普及,工业生产将更加智能化、科学化、数字化,是工业4.0的落地的可靠保障。

目前,无锡市物联网产业规模占到全省1/2、全国1/4,集聚物联网相关企业超3000家,已覆盖“感知、连接、台、应用、安全”等全产业链条,主导制定的物联网国际标准占据全球“半壁江山”,在世界物联网产业发展史上烙下了深深的“太湖印记”。

“当前,全球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各行各业融合渗透,5G、车联网、物联网等新产业生态不断涌现,有力推动了传统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支撑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傲立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无锡物联网峰会演讲中指出 ,5G时代开拓了物联网发展的新空间,推动了物联网向宽带大连接智联网发展,并内置物联网安全机理,提升了物联网的应用价值。

物联普及应用,将极大提升工业水和百姓幸福感

“在万物互联的背景下,随着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物联网设备普及,工业生产将更加智能化、科学化、数字化,是工业4.0的落地的可靠保障。” 朱一昕说,物联网的普及应用,未来将出现大量物联网智能终端设备,渗透生活方方面面,将极大提升我国工业水和改善人们的生活体验,提升幸福感。

朱一昕还介绍,在智慧家居方面,各类家用电器安装智能网联芯片,实现真正的“人-机交互”,极大丰富各类生活场景;在智慧医院方面,物联网可实现远程手术、远程救治等应用场景,极大提升救治效率;在智慧学校方面,“VR/AR课堂”能够让学生足不出户学到知识,更能化抽象为具体,吸引学生学;在智慧交通方面,物联网能够实现车路云实时信息交互,“无人驾驶”成为可能。

同样,物联网也正在为“流动社会”治理、智慧治理共同体构建提供了新契机、新机遇,将有效推动新型智慧城市构建。

借助物联网基础设施,可以完善城市应急管理、感知城市运行、预测社会风险,以及推动智慧电网、智慧环保、公共安全等新体系得以建立健全。

例如,疫情期间,利用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采用无接触体温检测、人脸识别、健康码等手段,极大减少了监管成本和安全风险。

此外,物联网可以更好地引导和加强公共领域对话,实现社会治理多元主体的良互动,从而形成合力、助推社会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使得政务治理智能化、精准化、高效化。

相关专家建议,当前,全球信息化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推进,呈现诸多新特征,产业形态、核心要素和竞争范式发生深刻变化。全面发展物联网产业已经成为国际上的主流发展趋势,我国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打造高端产业链,重点针对物联网产业当前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精准施策,提升物联网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生态不断完善、应用规模持续扩大、支撑体系更加健全,重点扶持一批行业龙头企业。

与此,要高度重视打造全面感知万载连接安全可信的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优化健全产业生态创新体制机制,增强互联网基础设施重大系统重要信息的安全保障能力,加强数据安全保护和合规利用等,让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在我国“十四五”发展建设中发挥出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