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2 15:44:33 来源:经济日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动消费回升。据此,商业银行在个人消费贷款领域频频发力,部分个人消费贷款年利率不断下调。
“我行已下调您的个人信用贷款(融e借)年利率至4.35%,利率有效期至2020年6月30日,支持按期付息一次性还本。”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的耿欣欣告诉记者,这已是她近期第三次收到来自中国工商银行的推送短信。
耿欣欣回忆,今年2月份,她曾通过工商银行“融e借”贷款,那时的年利率还是10.08%,如今已降至4.35%。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也加入了个人消费贷款利率优惠的行列。其中,中国银行主攻各类消费分期,贷款年利率在4.2%至4.8%不等,但申请人需为中国银行“白名单”客户,具有一定的准入门槛。
业内人士表示,从担保方式看,个人消费贷款通常可分为两类,一是纯信用贷款,二是抵质押贷款,后者以汽车抵押贷款为代表;从授信渠道看,又可分为纯线上、纯线下、线上线下相结合三种。具体到此次参与利率折扣的工行“融e借”、招行“闪电贷”等,均属于纯信用贷款,而且从申请到放款均通过全线上渠道办理。
个人信用消费贷款为何成为多家商业银行的发力重点?下调贷款利率的原因又是什么?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监管政策鼓励;二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部分企业经营出现一定困难,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个人零售业务的“利润稳定器”作用再次得到凸显;三是与互联网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相比,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大行在资金成本、获客成本和风控成本方面仍具优势,有下调利率的空间。
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个人消费贷款大幅萎缩。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更多体现消费意愿的居民短期贷款,今年1月份至4月份仅新增1771亿元,同比大幅少增3614亿元。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通过稳就业促增收保民生,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要多措并举扩消费,适应群众多元化需求。
此外,今年4月份,发展改革委、工信部、中国银保监会等11部门联合发布通知,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开展汽车消费信贷等金融业务,适当下调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延长还款期限。
在各项政策激励下,加之国内疫情形势逐步平稳,居民短期贷款有所恢复。今年5月份,居民短期贷款当月增加2381亿元,同比多增433亿元。
从商业银行内部经营角度看,在经济存在下行压力时,个人零售业务的“利润稳定器”作用往往会凸显。比如,工商银行已于2019年启动了“第一个人金融银行”战略。该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工行将围绕市场竞争力、价值创造力、经营质态、品牌和客户满意度四大目标,从资源配置、渠道转型、场景建设、获客活客、产品创新、风险控制等多维度发力。
银行“低利率”的底气何来?业内人士表示,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大行做个人信用消费贷款的优势有三,即相对较低的资金成本、获客成本和风控成本。
从资金成本看,银行资金主要来源于成本较低的存款,对于蚂蚁金服“借呗”“京东白条”等产品背后的互联网企业来说,其主要资金来源则是小贷公司资金、自有资金、资产证券化产品等,资金成本相对较高。
从获客成本角度看,银行的优势在于支付链条上沉淀的巨大存量信用卡用户、网上银行客户,潜在贷款群体庞大,因而以信用卡带动消费贷款成为商业银行的普遍做法。
与此同时,庞大的存量客户数据也为商业银行提供了风险控制基础,进而降低其风控成本。“授信放款需要多维度信息交叉验证,但目前与征信相关的庞大数据仍分散在不同的金融机构里,对于银行以外的机构来说,数据获取成本高,风控成本也随之上涨。”某中部省份消费金融公司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