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传志转身后的背影值得我们认真审视

2019-12-23 11:06:49    来源:工人日报

联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12月18日宣布,联想控股董事长、执行董事、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卸任公司董事长及执行董事,将担任联想控股名誉董事长、资深顾问及董事会战略委员会成员。

尽管早前已公开提出过退休设想,柳传志此番辞职仍引发舆论轰动。作为改革开放第一代企业家中的代表人物,柳传志转身后的背影,值得人们认真审视。

在柳传志的创业路上有3个人是绕不过去的。1984年,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的周光召提出“一院两制”,让一部分科研人员做基础研究,另外一部分出来办企业,把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推向市场。“憋不住”的研究员柳传志和其他研究员一道在中科院计算所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传达室里创立了北京计算机新技术发展公司(联想前身),才有了后面的诸多激荡故事。

回望故事的起点,引出第一个问号:35年过去了,科研成果转化这件事做好了吗?查阅报道会发现,科研成果转化仍然比较难。这其中既有一些成果本身不接地气的原因,也有产学研对接不畅通、体制机制不灵活等原因。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鼓励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企业等创新主体及科技人员转移转化科技成果。改革的脚步从未停止,打通科研成果转化通道的努力仍在继续。

人们提到柳传志,还常会想到另一个人——倪光南。20世纪90年代初,联想内部有两种观点:一派主张研发创新,另一派主张营销达到品牌效应。最终,柳传志坚持的“贸工技”路线获得胜利,倪光南被迫离开。尽管此后联想在业绩上取得的成绩颇为亮眼,但是缺乏核心技术的诟病也不绝于耳。柳传志曾对媒体坦言:当年走“贸工技”路线,是因为只能通过贸易的方式积累资金后,再做技术上的突破,因为技术投资需要大量资金。

反思那场争议,引出第二个问号:如今还有没有企业不敢、不愿投入研发?答案是有的。这既有一些企业家自身短视的原因,也有知识产权保护不健全、融资难融资贵等原因。当然,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投入研发,才能做强做优做久。为企业提供一个敢于研发、愿意研发的营商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柳传志此次退休,联想控股新的领导核心也浮出水面。宁旻、李蓬的名字听起来有些陌生,但是符合柳传志培养年轻接班人的一贯风格。提到对于年轻人的培养,被视作柳传志“门徒”的杨元庆是一个典型。1994年,不满30岁的杨元庆便被柳传志委以重任。此后,柳传志更是将联想集团的接力棒交到杨元庆手中。前不久发布的2019年《世界品牌500强》中,联想跻身前100强。

联想的接班人已尘埃落定,展望故事的续集,引出第三个问号:在新一轮的改革、创业大潮中,谁领风骚?他们又将演绎怎样的商业传奇,我们拭目以待。

关键词: 柳传志 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