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垃圾分类第一院”

2019-12-05 10:47:46    来源:北京日报

每天早上7点半到9点,贴有绿色标识的封闭厢式运输车都会准时出现在新街口街道的各居民小区门口,统一收运厨余垃圾。目前,新街口街道已实现厨余垃圾专车收运全覆盖。

说起北京的垃圾分类,不能不提新街口街道的大乘巷教师宿舍院。1996年12月,这里的一位老师把国外垃圾分类的经验介绍进社区,当年12月,社区家委会发出《致居民的一封信》,呼吁大家自觉参与垃圾分类,这个只有两栋老楼的小社区成了北京第一个试点垃圾分类的居民小区,被誉为北京“垃圾分类第一院”。到现在,这里的居民已坚持垃圾分类23年。

“最初的分类垃圾桶就是家委会买来的几个大红塑料桶,分别回收废旧纸张、废塑料、破铜烂铁,您再瞧现在,我们不光有统一规格的分类垃圾桶,还能到垃圾袋自助发放机上扫码,免费领垃圾袋。”今年已经76岁的垃圾分类指导员崔湘文,曾是大乘巷教师宿舍院的一位住户,尽管四年前就搬家到了大兴区西红门,可只要没事,他就坚持回来“站岗”,指导居民垃圾分类。

大乘巷教师宿舍院只有两栋居民楼,23个单元门,算上平房大约403户居民。别看社区不大,垃圾桶可不少,每隔六七米就有绿、灰、蓝一组三个垃圾桶,整个社区共有13组垃圾桶。约1.5米高的垃圾桶采用金属制外壳,推拉门,社区的西北角还单独设置了一个有害垃圾桶和四个可回收物垃圾桶,专门供市民投放塑料、纸张、玻璃、金属等四类可回收垃圾。崔湘文说,社区有40多位垃圾分类志愿者,平时除了自发在社区组织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宣讲普及垃圾分类知识,还会每天擦拭社区里的13组垃圾桶,确保桶身干净整洁。

除了垃圾分类志愿者,大乘巷教师宿舍院还有5位像崔湘文一样的专职垃圾分类指导员。每天早上7点到9点,他们轮流在垃圾桶前“站岗”,指导居民垃圾分类,并重点对居民投放的厨余垃圾进行破袋检查。崔湘文说,早些年,不少住户对厨余垃圾分得不细,垃圾分类指导员常常要花两个小时才能把一早上扔的垃圾二次分拣完,但现在,社区居民的垃圾分类知晓率已达到100%,参与率也达到了85%,“早上再对厨余垃圾进行检查,基本40分钟就能完事儿了!”

居民都扔垃圾,怎么知道谁家分得好,谁家分得不好?秘密就在这些厨余垃圾袋上。居民通过楼下的自助发放机扫码领取免费垃圾袋,每家领到的垃圾袋都有一个单独的二维码,扔垃圾时,垃圾分类指导员会用手机扫描袋上的二维码,分得好的可获积分,分得不好的就要进行指导,“一次分得不好我们当场指导,超过三次,我们就要上门拜访了,详细为住户讲解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分类的准确率。”

垃圾分类能否有效,收集、运输端是关键。对此,大乘巷教师宿舍院和整个新街口街道也有了新的尝试。

“我们的厨余垃圾是由专业的有资质的第三方公司每天定时拉走,收运车直接开到小区;其他垃圾也是由区里环卫中心下属的专业公司收运到垃圾楼;可回收物只要垃圾桶满了我们就联系专业的环保公司上门回收,也鼓励居民自觉把家里产生的易拉罐等可回收物送到街道的收集站;有害垃圾的产生量比较少,也是政府购买服务的第三方公司负责收运。”崔湘文说。

记者了解到,不只大乘巷教师宿舍院,整个新街口街道已经做到了厨余垃圾专车收运全覆盖。

新街口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李文潇告诉记者,现在,新街口街道的99个居民小区、300余家餐饮单位和所有党政机关都已做到了厨余垃圾专车收运,避免混装混运。

关键词: 北京 垃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