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9 11:45:33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购物消费用花呗、上京东打白条、银联信用卡刷遍全球……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正在通过这些消费金融产品,享受着“先购物后买单”的便利。不过,最近一两年,校园贷乱象、消费贷违规套现等负面消息不时传出,再加上监管部门频频重拳出击,一些消费者开始对消费金融产生担忧和怀疑,甚至将其视为洪水猛兽。消费金融果真如此可怕吗?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众多业内人士和专家已达成共识,消费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发展消费金融是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支撑与保障。因此大家要理性客观地看待消费金融,在坚守合规经营底线、强化风险防控的前提下,消费金融一定会为拉动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国家接连出台政策鼓励发展消费金融
近几个月来,国家接连出台政策促销费,都提到了鼓励发展消费金融。8月18日,银保监会在其官网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信贷工作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通知》。通知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消费金融,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适应多样化多层次消费需求,提供和改进差异化金融产品与服务。支持发展消费信贷,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9月20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 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也要求,进一步提升金融对促进消费的支持作用,鼓励消费金融创新,规范发展消费信贷,把握好保持居民合理杠杆水平与消费信贷合理增长的关系。
10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要求优化促进居民消费的配套保障。其中要求,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保持居民合理杠杆水平的前提下,加快消费信贷管理模式和产品创新,加大对重点消费领域的支持力度,不断提升消费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消费金融对于促进消费增长有较大发挥空间
消费是中国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已成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商务部数据显示,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自2015年以来已连续三年保持在50%以上。
日前出席世界银行秋季年会期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也谈到,从宏观数据来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增加的,今年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78%,比资本形成高47个百分点,同比提高14%。“目前GDP增长中,内需的贡献是最大的,内需中消费的比例又是最大的。”
业内人士看来,在促进消费增长方面,消费金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民生信托消费金融总部副总裁李万全介绍,消费金融一般指为具有消费属性的产品或服务提供资金融通服务,主要形式为消费贷款。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2017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报告就指出,消费金融将成为助力中国消费进一步增长和升级的抓手,并对整体经济转型产生促进作用。中心研究员张鹏表示,消费金融使得金融产品和服务从政府、企业延伸至居民日常消费,从居民房产、汽车和耐用品消费拓展至日常消费品、旅游、教育和文化等领域,这种变化让消费金融逐步成为嫁接中国庞大消费市场和供给的桥梁。
中邮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总经理余红永也认为,消费金融能够有力推动居民个人的消费升级。在人们对未来收入有稳定预期的情况下,不必单单依靠当期收入或储蓄存款去消费,而能借助消费金融提前消费,提高生活质量。此外,消费金融也满足了广大中低端客群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能够促进他们的消费结构从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转型升级,从而提高生活水平。
从央行发布的信贷数据来看,自2015年以来,消费贷款成为我国居民贷款增长的主要原因,从2015年1月的15.7万亿元增加到2018年5月的33.9万亿元,增幅达116%。
消费贷款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消费贷款的结构也在逐渐改善。从国际经验看,美国消费贷款中房贷和消费贷的比重分别为48%和28%左右。而从整体看,近5年我国消费贷款中75%为房贷,消费贷占比约16%。但2017年以来,短期消费贷款增速快速走高,而以涉房贷款为主的中长期消费贷款增速明显回落,目前,短期消费贷款占总消费贷款的占比还在持续上升。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曾预测,未来随着消费市场和金融产品的发展、升级,我国消费信贷的规模到2020年可超过12万亿元。
消费金融机构和消费者
都需提高责任和风险意识
不过也要看到,在助推百姓消费的同时,消费金融市场也存在参与机构众多、鱼龙混杂、对贷款人资质审核不严、款额用途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此外,部分借款人非理性消费和借贷,使得消费贷穿上马甲摇身变成“首付贷”“投资贷”,滋生潜在风险。
“不同消费平台服务的人群不一样,面对的风险也不尽相同。一般情况下,平台风控能力不足,消费场景缺失,会选择用过高利率覆盖高风险,这样做的后果就会滋生循环风险,引发多头借贷、借新还旧问题和不合适的催收手段。”交通银行发展研究部高级研究员何飞分析。
何飞建议可借鉴国外一些经验,强化监管,加强立法和市场准入机制。特别是着重考虑准入标准、持牌经营、利率上限设定、贷款用途限定、平台退出方式等。从长远看,还要加快诚信社会建设与个人征信体系完善。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涛则认为,消费金融要兼顾商业责任和社会责任。“消费金融要从被动向主动转变,即从市场有什么消费需求就提供什么金融产品,变成引导服务实体,通过创新支持理性消费、健康消费,金融不仅要挣钱,有商业责任,还要强调社会责任,这是整个行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为了帮助用户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10月18日,花呗正式上线了“额度管理”功能,用户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需求、自主调整自己的花呗额度。蚂蚁金服花呗事业群总经理邵文澜介绍,除了以产品功能的形式帮助用户合理消费之外,蚂蚁金服正通过与媒体志愿者合作“金融消费者保护计划”,帮助用户丰富金融消费知识、提高安全意识。
专家普遍认为,对消费者个人而言,也要加强风险防范意识。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建议,居民个人而言,应根据自身经济能力,合理借贷,控制杠杆。一般来讲,每月还贷总支出应控制在家庭收入的一半以下,最好别超过1/3。
专家观点:应提倡理性消费
耶鲁大学陈志武教授认为,年轻时候,最重要的事情是为自己未来打基础、为自己未来做投资。让年轻人借钱花,虽然月供压力没人喜欢,但可以激发年轻人奋发向上、积极工作。
陈志武认为,由于原来缺乏金融市场,所以在中国经常出现各路亲友为年轻人出资,帮他盖房、成家。由此带来的是扯不完的亲戚关系、理不清的家族矛盾,更糟糕的是培养了很多靠“免费午餐”度日的懒汉。如果是让年轻人适度增加一些经济压力,可以激发他们个人奋发向上、积极投入工作。
针对社会上对消费金融的一些异议,陈志武的观点是,如果一百万人借款消费,1%的坏账率也会导致1万人面对困局。但是,不应该只看到这1万人的遭遇而忽视其他99万人得到的好处。可是,历史上对借贷消费的道义指责偏偏又基于这1%的故事。“是否能抵挡诱惑是消费者的事情。
如果一个人过度借贷消费,他应该承担主要责任,而不能把责任主要归结到放贷方。如果张三明确知道自己无能力还债而还要借,那么他比放贷方更应该受到谴责。可是,实际中,社会更会指责放贷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