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3 11:10:59 来源:新华网
杭州市上城区前一段时间向全区小学和初中老师推广“好老师”标准,细化到78条的工作细则获得不少家长的认可,但也有教育界人士对此提出质疑,认为规则会“抹杀教师的个性”。在“好老师”标准“新规”满月之际,记者走访了相关学校一探究竟。家长、学校、教师到底怎么看待“新规”?“新规”究竟是对老师的束缚,还是给教育“助力”?
“好老师”要符合78条:既管“行”,也管“心”
据了解,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向所辖各初中和小学推广的这78条工作细则,分为“教师形象”“教师沟通”“班级管理”“教学常规”四大类,涵盖到教师日常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
其中,与“教师形象”相关的有“言”“型”和“行”三部分共21条;“教师沟通”方面包括“师师沟通”“师生沟通”和“家校沟通”共23条;“班级管理”内容有15条;“教学常规”方面有19条,分“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批改反馈”。
记者翻看这78条细则发现,其中既有“无特殊原因,教师不坐着给学生上课” “女教师穿高跟鞋走路,不发出比较大的声响”等外在要求,也有对良好教育理念和师德师风的倡导,例如“表扬时,要想方设法让更多的人听到;批评时,最好只有‘你’和被批评的学生两人知道”“从家校沟通中获取的家长、学生信息,要为家长和学生保守秘密”等。
78条中,甚至细化到,老师需要对刚入学的小学生进行生活技能培养。譬如,“要耐心教会学生扫地、洗抹布、锁门、关窗、整理书包、整理抽屉等力所能及的劳动技能”“老师要现场指导孩子如厕、直饮水”“耐心教会学生一手拿勺子,一手托住餐盘,餐毕轻轻地用勺子把剩菜拨入桶内等用餐礼仪”等。
“好老师”标准,源自老师们的建议
杭州上城区教育局介绍,“教师应当做好的78个工作细节”最初由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制订和实行,该局向全区中小学下发的《教育教学品质服务细则》中附了该校的标准,供各校学习借鉴。
“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工作并没有什么‘高精尖’,特别是小学老师,大部分工作是给学生言传身教、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好习惯。为此,学校向老师征集了‘教师应当做好哪些工作细节’建议,共收到300多条老师的意见,我们又从中挑选、归纳和整理了这78条细则。”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校长、浙江省特级教师俞国娣说。
以“教师与学生交谈时,不干其他无关的事情,如看电脑,用手机等”为例,俞国娣解释说,要让学生尊重老师,老师首先要尊重学生。此外,“非紧急情况不在睡觉时段给家长发短信、作反馈,不需要家长在孩子的作业本上签名,不必让家长在上班时给孩子送忘记带的书本、作业本等学习用品”等条例,俞国娣说,老师需要站在家长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据了解,崇文实验学校实行78条后,效果十分明显。“特别是刚入职的老师,这些细则帮助他们清晰地知道‘好老师’应该做哪些事情,有利于他们采取合适有效的教育方法,得到快速成长。”俞国娣说。
“这不会是束缚,是让学生受到更好的教育”
杭州市上城区关于“好老师”的78条一经推出,引发了业界关注。山东等多地学校组织老师进行了学习,但也有一些不同评价。
有教育界人士认为,这个78条细则层次不高,更像是一个“好保姆”“好月嫂”的标准。有人担心,这会抹杀教师的个性。“千人一面的老师不会培养出个性丰富的学生。”
杭州市上城区的天长小学“85后”教师任瑞芳告诉记者:“这些标准,其实平时老师们都在践行,只是现在被提炼出来,显得更为细致。”
“作为一线老师,我觉得这些细则最终的目的不是束缚我们,而是让我们在教学上更为精细,给学生做好榜样,让学生受到更好的教育。”任瑞芳说。
杭州一位“80后”家长说,“好老师”标准中,最让她感动的是,“增加个别化的语言沟通,避免过多的群发短信”的内容,有个别老师喜欢在微信群里“示众”成绩好坏的孩子,身为家长,心里反感,但又不便提出,“这样的规定给出了明确的边界,有利于构建家校互信关系。”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王健认为,78条这样的创意值得肯定,未成年人心智尚不成熟,教师提供精准精当的教育服务,是有必要的。另一方面,这有利于提升教师整体的职业形象。但在推广时要分层分类有弹性。各地宜根据学校乃至当地经济发展现状,以及教师个体的职业和发展阶段来推广。工作未满5年的新教师,需要明晰规则,而工作5年以上的教师会将细则转变为内心信仰。这样的探索和讨论,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