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7 09:26:42 来源:荔枝新闻
【资料图】
特约评论员/艾佩韦
10月14日,据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消息,“十四五”时期,我国年均粮食收购量在4亿吨以上。粮食库存充裕、市场平稳。
仓廪实,天下安。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我国首次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纳入安全保障类约束性指标,在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中予以明确。五年来,我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强化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聚焦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粮食年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24年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成色更足。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为了解决好14亿多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我国着力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与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让农民得实惠、主产区不吃亏;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大撂荒耕地利用力度,守护广阔的粮田沃土;加强高标准农田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让更多“粮田”变“良田”。截至目前,全国累计建成超过10亿亩高标准农田,一半以上耕地实现旱能浇、涝能排。从云贵梯田到秦岭山区,从黄淮海平原到东北黑土地,一幅幅“喜看稻菽千重浪”的美好图景不断铺展开来,中国人的饭碗里装满了“中国粮”。
科技是农业农村的第一生产力,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走进田间地头,无人机忙碌地喷洒农药,大喂入量谷物联合收割机引擎轰鸣,水肥一体化设备精准浇灌,优质高产水稻、优质专用小麦、高油高产大豆等生产急需的重大品种育成种植等,卫星遥感、物联网、大数据与智能装备深度融合,让种地更有智慧。“十四五”期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2%,一项项新技术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撑起了粮食丰收的底气。2024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单位产量、总产量比“十三五”末均实现增长,丰收的中国更加色彩斑斓、大国的粮仓更加殷实稳固。
从“吃不饱”到“吃得好”,生产经营方式之变让保障粮食安全的时代答卷更具分量。“十四五”期间,我国加快培育懂技术的“新农人”,着力构建由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组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雁阵”,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我国已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900多万人次,全国110多万个经营性主体开展社会化服务,覆盖粮食作物达17.1亿亩次,带动全国近一半小农户实现稳产增产,并催生出“农业+文旅”等更有吸引力的新业态。可以说,新理念、新模式、新业态,正不断推动农业生产向更高层次跃升,持续筑牢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如今,“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有了响亮的答案。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展望“十五五”,坚持凝心聚力、接续奋斗,坚决扛稳粮食安全的重任,端稳沉甸甸的“中国饭碗”,我们期待共同迎接一个又一个穰穰满家的丰收年。(艾佩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