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讯!《心想事成》总制片人梁振华回应质疑:“住四合院奋斗”是一种误读

2023-03-22 07:05:08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杨柳】“姐妹俩住着价值上亿的四合院奋斗的说法,是一种误读。”《心想事成》(海报如图)总制片人兼艺术总监梁振华21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如此回应。这部讲述当下北京胡同一家四口生活故事的现实题材剧集,近日在网络上引发剧情“过于悬浮、不接地气”的质疑。但影评人谭飞称,网传该剧“女主经过努力在北京打拼了几年买了一个四合院”的剧情纯属子虚乌有,“跟《心想事成》的故事毫不相干”。此言论得到部分观剧观众的支持。

《心想事成》遇到的质疑不是个例。一直以来,如何平衡好“现实”与“艺术再加工”正是现实题材影视作品的最大挑战。梁振华曾参与多部不同现实题材影视剧的创作,比如担任都市职场剧《怪你过分美丽》的总制片人、艺术总监,现实主义题材剧集《澳门人家》和系列短剧《理想照耀中国》的总编剧。在去年热播的时代剧《风吹半夏》中,梁振华担任该剧文学策划。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现实题材要把生活细节放到作品当中来,还需要用思想的提炼和戏剧化的提升,使得细碎的生活感触具备艺术感。


(资料图片)

尽可能避免“悬浮”

环球时报:创作《心想事成》的原因是什么?在整个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梁振华:前些年不少都市题材作品描写的大多是住在高楼大厦的精英白领人群,反映普通百姓的作品越来越稀缺。创作《心想事成》的念头始于4年前和编剧苏蓬聊天时浮现的一个朴素想法——聚焦北京的普通百姓。

故事主人公是生活在北京胡同里的一对姐妹,平凡的她们一步步走出属于自己的人生。这个想法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是比较另类的,那几年绚烂繁华的美学占主导,素朴传统的文学叙事在屏幕上一度销声匿迹。这个在当时不符市场潮流的题材一度带给我们很大的市场阻力,但兜兜转转,一路求索寻找知音,最终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环球时报:有网友觉得剧中“住四合院奋斗”的情节与真实的“北漂”生活有差距,您怎么看?

梁振华:其实故事里讲得非常明白。孙家住的院子是公租房,是奶奶那一辈留下来的平房,并非四合院,产权公有。院子里住的也不止孙家一户,孙家姐妹常年挤在一间屋居住。小院拆迁后,孙家得到的拆迁款刚够购买普通的居民房,没有任何盈余。姐妹俩“住着价值上亿的四合院奋斗”的说法,是一种误读。但凡看过的观众,自然会得出公允的结论。

环球时报:还有人质疑作为一部现实题材作品,剧中人物太过“光鲜”不够写实。

梁振华:我们讲述的是当下的故事,努力塑造传统和现代气息交汇的北京生活。在视觉呈现上,有一些现代和时尚的元素点缀其中,但并没有更改主人公的平凡本色。姐妹俩的职场经历、情感表达和生活方式,都尽可能避免悬浮,往写实上靠,贴着人性和现实来刻画。这个故事写的是普通百姓,传递的也是质朴的价值理想。

创作是长跑

环球时报:现实题材剧集如何最大程度地贴近现实?

梁振华:现实题材作品始终拥有打动人心的强大力量。首先,生活中有无数的“小珍珠”,有很多很有意味的细节,要收藏好这些细节。与此同时,把生活细节放到作品当中来,还需要用思想的提炼和戏剧化的提升,使得细碎的生活感触具备艺术感。

环球时报:基于您的创作经验,对年轻影视创作者有何建议?

梁振华:第一,量力而行,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把力量集中到跟自己适配度足够的作品和项目当中,扎扎实实地去完成;第二,一定要笃信“创作主义”,相信创作是最大的生产力,相信在这个行业里创作才是决定性要素,并且不断研磨自己的手艺,打磨自己的作品;最后,须牢记创作是长跑,不要只看到一两部作品的得失,在这个行业中,持久力与坚韧跟天赋、才华同等重要。

对行业发展持乐观态度

环球时报:想要创作出经得起时代考验的影视精品,最重要的是什么?

梁振华:创作者首先要静心,尽量抛开杂念,磨砺才华和技艺,专心致志地雕琢作品。其次,选取的题材要跟当今时代人由内及外的处境、社会和国家的命运共振。另外,我们也呼吁时代的文艺评判机制回归到创作本位上来,给予创作本身应有的尊严,能甄别具有审美高度和艺术蕴含的作品,对脱离创作本身、用其他因素来衡量创作的苗头保持警惕。

环球时报:今年影视剧行业会发生哪些变化?您对国产影视剧创作的未来乐观吗?

梁振华:我是持乐观态度的。有几个行业发展趋向比较明显:一,现实主义的回潮并渐成风尚,创作回到正轨并且越来越得到市场和大众认可;二,影视精品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粗制滥造、泡沫化的作品存活空间越来越小;三,从业人员的自省意识和专业态度在提升,在市场逆向淘汰的作用下,能够逆水行舟依然在行业里打拼的同行们,会更加珍惜每一次创作机会,用创作诚意打造更坚实的作品。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