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天宫对话”:神舟十三号乘组跟青年学子的问答实录来了

2022-01-02 10:20:52    来源:新华社

海报制作:李权、李明

新华社北京1月1日电(记者刘欢、高蕊、张瑞杰)新年第一天,“元旦京港澳天宫对话”活动成功举行。正在天宫空间站执行任务的神舟十三号乘组与来自北京、香港和澳门的逾500名青年学生,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又富有意义的互动交流活动,共话“太空梦”,一起向未来。

为什么航天员总说“感觉良好”?神舟十三号乘组在新的一年有什么新期待?全国青少年收到了什么样的祝福?神舟十三号乘组跟青年学子的问答实录带你走近这场天地“视频通话”。

1.(北京会场)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李浩然:“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被列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航天员是传承践行这一精神的突出代表,日常训练强度很大,执行飞行任务时也可能遇到一些棘手的困难,相信精神力量是支持你们完成任务的动力源泉。作为在校大学生,我们也会时常遇到一些困难挫折,我想请翟志刚航天员分享一下您这方面的亲历故事,来鼓舞我们年轻人更好地战胜困难。

翟志刚:精神所在,就是血脉所在、就是力量所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是航天战线接续传承的红色基因,是工程立项实施近30年来工程全线人员爱党报国、自立自强、创新超越的生动写照。

在我们航天员大队的门楣上,有这样八个大字“祖国利益高于一切”。有国才有家,无论我们飞多高、飞多远,强大的祖国永远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爱国主义将永远是激励我们飞天的动力源泉。我相信,大家只要把国家的利益摆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就一定能一往无前、克服困难。

1月1日拍摄的“元旦京港澳天宫对话”活动澳门分会场。新华社记者 张金加 摄

2.(澳门会场)澳门中华学生联合总会秘书长施妮娜:前段时间,3位“太空老师”为全国青少年展开了太空授课,我身边很多学生、朋友都观看了。作为一名女性,很想请教王亚平老师,您是中国第一位太空授课的“女教师”,对比于8年前,您觉得这次印象最深、感触最大的是什么呢?

王亚平:作为太空老师,能够再次给孩子们讲课,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经过8年的执着追梦,我终于有机会重上“讲台”,心里感觉很幸福!前几天家人打电话告诉我,说授课后很多网友把两次授课的照片放在一起对比,大家觉得太空教室更加宽敞大气了、授课内容更加丰富有趣了、直播画面也更加清晰流畅了。其实这些我都感同身受,点滴的变化生动地折射出了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强大和航天事业的跨越发展。作为一名航天员,我也深深地为能赶上这么一个伟大的时代,身在这样一个伟大的祖国,而倍感骄傲和自豪。更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当年种下的梦想种子,如今正在开花结果,8年前坐在教室里听那场太空授课的孩子们,有的已经成为航天大家庭中的一员,此时此刻正在岗位上和我们一起并肩战斗。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我希望天宫课堂这样一个点燃梦想的平台,能够引导更多的青少年抬起头仰望星空,心里种下一颗颗热爱科学、追寻梦想、探索未知的种子,而这一颗颗梦的种子,有一天一定会生根发芽,绽放出更多更加绚烂的花朵。传播知识、激励梦想,美好而神圣。我也希望能永远做孩子们心中的太空老师。

1月1日在香港大学拍摄的“元旦京港澳天宫对话”活动香港分会场。新华社记者 王申 摄

3.(香港会场)香港大学学生陈思威:前期出舱时,在网上您三位被很多网友亲切地称为“感觉良好”乘组。但是,其实我们大家都知道,太空本身是一个微重力环境,人体在长期处于微重力环境下,势必会受到各种挑战,以及在太空中执行各项任务时,本身是伴随着一定风险的,请翟志刚老师跟大家分享一下您执行这些伴随着一定风险的任务时的感受或心情是什么样的?以及您在太空环境中是如何保持“感觉良好”状态的?

翟志刚:2003年,神五安全返回,杨利伟曾经说过“感觉良好”,2008年,我首次完成出舱活动任务之后说过“感觉良好”,我们大队的全体航天员都说过“感觉良好”。这次,我们乘组3人重温经典,借用毛主席的一句诗词:“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可以形容“感觉良好”背后的心情,这是一种经过重大考验、突破重重困难,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相信大家,在克服困难、收获成功之后,也会“感觉良好”。

在这次飞行任务中,最具挑战性的是长达6个月的在轨驻留,长时间的失重飞行,会导致我们肌肉萎缩、骨钙流失,长期狭小密闭环境,会让我们的心里产生孤独感、烦躁感。面对这些现实的考验,我们在轨工作之余,都在积极地进行身体锻炼,主动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这里,我们最需要感谢的是工程全线的科研人员,是他们辛勤的付出和全天候保障,才使得我们在整个飞行过程中始终保持“感觉良好”。目前,任务尚未过半,在后续任务中,我们还可能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但是我们坚信,我们一定能在完成任务“落地”以后,让全国人民看到,我们归来之时依旧“感觉良好”。

1月1日拍摄的“元旦京港澳天宫对话”活动澳门分会场。新华社记者 张金加 摄

4.(澳门会场)澳门大学学生谢嘉仪:神舟十三号将在轨飞行6个月,是中国迄今为止在轨时间最长的一次任务,相信你们都面临很大的压力和挑战,我想请问叶光富航天员,如果在飞行过程中遇到一些预想不到的突发情况时,你们会如何面对和解决,你们又为此都做了哪些准备?

叶光富:首先,我想说明的是,我们虽然身处遥远的太空,离祖国很远,但是任何时候都绝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乘组3人是一个非常团结、高度信任的战斗集体,不论出现什么情况,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会风雨同舟、共同担当。更让我们感到安心的是,在遥远的地面有成千上万的航天人时刻牵挂着和守卫着我们的安全,全天候地在为我们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他们会第一时间跨越天宇为我们送来温暖和力量。我们始终坚信举国体制的巨大优势,始终坚信“团结就是力量”,也始终坚信经过艰苦任务磨练的革命友谊。如果真的遇到极端情况,需要我们独立应对时,我们也有充足的知识准备、技术准备和心理准备。

在太空中,我们身体虽然失重,但我们心里却非常踏实。我们相信,有千军万马的支持保障、有千锤百炼的艰苦训练,还有千遍万遍的预判推演,以及来自前辈们在航天实践中所积累和分享的宝贵经验,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坚决完成任务,请祖国和人民放心!

1月1日拍摄的“元旦京港澳天宫对话”活动北京主会场。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

5.(北京会场)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代雯:执行载人航天任务的航天员是万里挑一,从众多人中脱颖而出的,进入航天员大队后,你们又经历了多轮的选拔、准备了很多年,才最终实现了自己的飞天梦,我想请问叶光富航天员,面对漫长的等待和准备的过程,你们是怎么做到淡泊名利、永不放弃的?这一点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也很有启发意义。

叶光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比喻一件事很难,常说“比登天还难”。作为一名航天员,我的切身感受是,登天这件事确实很难。从学生成为飞行员,到入选航天员,再到执行飞行任务,这“三级跳”中的每一跳都不可能轻松实现,每个人也不可能一步登天。我们航天员最大的梦想就是飞天,在我们的职业生涯当中,也只有飞行和准备飞行两种状态。我们每个人在通往飞天的道路上,都经历了严格的选拔和艰苦的训练,很多人一等就是几年、十几年、甚至可能是一辈子,最难能可贵的是,大家始终坚持不放弃,守住了初心、耐住了寂寞、也经住了考验,就像幼苗在春风中要破土而出之前,一定是经历了一个漫长寒冬的积蓄和积累。

其实,这也是一个普遍现象,对各行各业来说,要成就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梦想,都需要日复一日的坚持,要付出比他人更多的汗水。面对激烈的竞争,我认为年轻人需要静得下心、沉得下气,要练就好本领,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朝着自己梦想方向前进。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只要心中有梦,执着追梦,有朝一日就一定能够圆梦。

6.(香港会场)香港大学学生周婷:今天是2022年的第一天,相信在太空开启新年第一页,一定是一个难忘的经历,我想请问你们在新的一年有什么新期待,对全国青少年有什么样的寄语和祝福?

王亚平:今天,我们在中国自己的“太空家园”,迎来了新年的第一缕阳光,这也是我们中国人首次在太空跨年。回望刚刚过去的一年,作为一名中国人、一名共产党员,我为经历百年风华的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点赞,为中华大地正在不断涌现的中国奇迹点赞,为扎根各行各业的奋斗者们点赞。这一年对载人航天工程全线来讲也是收获满满、硕果累累的一年,5次飞行任务连战连捷,空间站建造取得阶段性成果,中国人首次入住自己的“太空家园”,历史在辛勤的奋斗者手中不断刷新纪录。对此,我们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在中国只要有梦想、只要去奋斗,就一定会心想事成。

2022年也注定将成为中国航天史上值得浓墨重彩书写的一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30年,在祖国和人民的托举下,千千万万的航天人将共同携手,打赢空间站建造的决胜之战,实现几代航天人孜孜以求的梦想。作为这项伟大事业的传承者,我很高兴自己能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历史时刻跑好自己的这一棒,在新的一年交出满意的答卷。探索太空永无止境,中国人探索的脚步必将会迈得更稳更远,奋斗的舞台也必将会越来越大。大家也都看到,截止到去年年底,执行过出舱任务的中国航天员已经覆盖了“60后”“70后”和“80后”,我真心期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只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用智慧和汗水打造自己的梦想飞船,就一定能够迎来自己梦想的发射时刻,飞向属于你的浩瀚星空!

1月1日拍摄的“元旦京港澳天宫对话”活动北京主会场的青年学子。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

活动中,三名航天员的生动讲述展现了航天工作者不畏艰难险阻、顽强攻关的科研精神。活动现场,京港澳三地大学生代表认真聆听、踊跃提问,各地青少年崇尚科学、勇于创新的热情得到进一步激发。

“今天能现场参与这场以‘青春’‘梦想’‘奋斗’为关键词的天地对话,深感荣幸,航天是一项浪漫而伟大的事业,我们这一代青年航天追梦人有幸处于这样一个勇于奋斗必能梦想成真的时代,愿能以自己的学识,为祖国航天事业奋斗终生。”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博士生闻浩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