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8 21:04:34 来源:中工网
中工网讯(记者 王天玥)“交一份表、喝一杯茶”的一网融合办事模式,时速160公里的地铁打造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进口水果从下船到到消费者手中不过2小时……这样的“速度奇迹”每天都在广州上演并不断被刷新。
以规划谋发展,以速度促融通。广州在推动大湾区发展和国际物流联通上树立起“速度标杆”,这是11月26日,中工网记者在参加“同心粤港澳 携手大湾区”网络主题活动采访时的真切感受。
速度·数字政府
广州市海珠区在“数字政府”建设中一直积极求索,推出“一网通办”、“一网协同”、“一网统管”、数字资源“一网融合”的“海珠模式”。
而南沙区则在全国首创了“办事无柜台”的开放式首席服务。通过建立“1+x”首席服务团队,设置1名首席服务管家,配备多名首席服务专员,打破传统窗口服务模式,利用5G网络升级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主动上前为申请人提供从办理到领证全流程的“一对一”服务,实现“见一个人、交一份表、喝一杯茶、领一套证”创新服务模式。尤其在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的背景下,首席服务更有爱,立体政务全力支持和推动受疫情影响的各类企业复工复产。
南沙规划展览馆。中工网 王天玥摄
速度·规划成就
在南沙规划展览馆,记者团了解到南沙目前发展规划的各项成就:高质量发展态势基本形成;自贸区制度创新走在前列,累计形成719项自贸区制度创新成果;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加快建设,累计落户港澳企业2826家、投资额1119.8亿美元,“创享湾”等8个青创基地入驻300多个青创团队;创新发展动能厚积成势。南沙科学城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集聚全市1/5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落户省市区共建的华南技术转移中心;开放门户枢纽功能持续提升;城市副中心建设展现新貌,地铁18号线首通段,时速160公里,30分钟从冼村飞南沙,明珠湾大桥建成通车,深茂铁路广州段等加快推进,加快打造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
南沙城市规划沙盘。中工网 王天玥摄
速度·物流枢纽
在南沙,不得不提到的就是广州港南沙港区。广州港起源秦汉、发展于唐宋、兴盛于明清、蓬勃于当代,明清时期曾是全国唯一的通商口岸,是建国后“广大上青天”的南方大港,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两千多年来从未关闭过的港口,现在也是世界十大港口之一。广州港拥有南沙、新沙、黄埔、内港四大港区。南沙港区位于珠江西岸,是广州港核心港区及国家首批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
今天广州港是联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要港口,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华南最大的综合性主枢纽港、最大的能源物资和原材料接卸港、最大的滚装汽车接卸港、最大的粮食接卸港、最大的内贸集装箱枢纽港、非洲航线最密集的港口。
眺望南沙港三期、四期工程。中工网 王天玥摄
南沙港区已建成16个15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开通131条国际班轮航线,大湾区首个全自动化码头基本建成,南沙港铁路、国际物流中心今年建成。2020年南沙港区集装箱吞吐量1722万标箱、商品车吞吐量116万辆、全国第二。
2021年8月,广州市正式发布了《建设广州国际航运枢纽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要全面应用新一代通关系统,货物领域实施“提前申报”“查检合一”。南沙港利用自身优势,进一步优化了货物报关流程。广州港股份公司生产业务部部长助理莫斌介绍时说:“一些货船在未进关口前就可以对货物进行查验申报,海关提前进行核对,按规定无需进行查验的货物可以直接停靠,一下船就能直接拉走进入市场,比如,进口的水果从下船到百姓手中只要两个小时。”
运输货物的集装箱车队正在排队依次进入港口。中工网 王天玥摄
南沙四期自动化码头新建2个10万吨级和2个5万吨级集装箱泊位,配备北斗导航系统和5G通信设施。对于未来港口面向全面智能化发展,智能化就意味着产业内部人员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调整,港口基层工人的未来将何去何从等问题,莫斌表示,将加速对产业工人专业技术的提升,拓展工人的职业技能,培养高技术工人。他说,“一线工人一直是码头的重要力量,即使是自动化码头,也依旧需要相应的人工操作和把控,以前工人在车里操作一个集装箱,以后工人在操作间同时操作数个集装箱”,他说。
落日余晖下依旧在港口作业的工人。中工网 王天玥摄
夕阳西下,记者团在落日的余晖中缓缓驶离南沙港。在与时间赛跑、不断追求卓越的过程中,广州的速度奇迹还在南沙一幕幕上演着,并在不断创新和超越中刷新记录。作为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广州仍将继续发挥带动引领作用,奋力吹响发展建设大湾区的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