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9 07:32:26 来源:央视财经
畜牧业是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保障肉蛋奶等“菜篮子”有效供给的战略产业,但在人们传统的印象中,养殖场一般是臭气烘烘、疾病频发、污染严重,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在快速迭代升级的数字化时代,粗放式的传统养殖能否向知识型、技术型、现代化的智慧养殖转变呢?
煤矿采空区变养羊基地,当地农民有工资有分红
陕西榆林上河湖羊养殖基地,59岁的饲养员王芝平正在巡舍。与传统印象中,头缠白毛巾、手拿放羊铲的黄土高坡牧羊人不同,老王的手里拿的是一把扫描枪。
靠着这个神器,老王一个人轻松管理这间羊舍里的1000多只羊。
这天,基地的技术员柴慧龙又给他带来一个新玩意——手环。只要碰一下羊耳朵上的耳标,就能上报羊只的异常情况。
王芝平上报的信息,第一时间就传到了张璞的手机终端。张璞是基地的兽医,每天的工作之一就是刷手机。他的手机里安装了智慧牧羊人系统,每只羊的健康状况,一点就知道。
上河湖羊养殖基地所在的常乐堡村,地域广阔、水草肥美,非常适合发展湖羊养殖,不过,要想管好基地的12万只羊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2020年6月,这里引进第三方大数据平台,建设了这个新型数字化农场。通过网络、云计算、大数据、手机软件,能及时地反映到每一个养殖人员的手机上。
陕西上河实业集团副总经理 刘双成
李江红是湖羊养殖基地一分场的技术员,他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给羊场里的母羊和公羊牵线配对,一些同事戏称他为“羊红娘”。
俗话说“公羊好,好一坡,母羊好,好一窝”。这家养殖场里,基础母羊有4万多头,种公羊有三千多头,如何在众多湖羊中找到自己的最佳伴侣?
李江红他们有自己的办法。养殖场的数据库存储着每只羊的家谱,通过大数据中心的算法筛选掉近亲或者有同样隐性基因的羊,就能确保所有母羊能找到完美的另一半,从而繁育出更优质的下一代羊种。
一年多前,饲养员最头疼的事情就是数羊。每次一靠近,羊儿们就会躲到一边。数过没数过,全凭感觉。现在每栋羊舍都实现了自动盘点。配种、孕期、喂养、防疫等全生命周期实现了数字化闭环管理,为建立湖羊科学养殖模型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榆林市地处中国四大沙地之一的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在向生态要效益的过程中,榆林面临着由单一的能源经济向以现代农牧业、文化旅游业为辅的多元经济结构转变的挑战。
数字化养羊产业无疑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如今,这个数字养殖基地正在带动周边百姓共同致富。
陕西上河实业集团副总经理 李双伟
除此之外,他们还提供基地,给农民提供羊种。现在他们已经和四五户农民达成了协议。
韩仲青是榆林市青云镇李家崾村人,今年62岁,日常生活主要依靠家里养的三十多只羊。村里常住的70多口人里,大多是像他这样的老人。
韩仲青想着把家里的三十多只羊尽快卖掉后,就去基地承包羊场,对于未来,有工资还有分红的日子,他十分期待。
目前,在榆阳上河湖羊养殖基地的带动下,周边县区和乡镇几十个由农户入股的千只以上湖羊养殖合作社陆续建成。
盯着电脑就能养牛,智慧牧场省人省力
在四川省成都市的一家智慧牧场,奶牛营养师李婷婷刚一上班就收到了一条告警信息:5189号奶牛超过15个小时没有进行反刍,已经越过了应激红线,很有可能是身体出现问题。
李婷婷直奔D21棚,因为5189号奶牛不仅汇报了自己的身体情况,还发送了详细定位,此时兽医也正在同步赶往现场,对奶牛进行检查。
在这个牧场,1300多头奶牛的吃、住、行都归李婷婷管。和这么多不会说话的奶牛打交道,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李婷婷告诉记者,“电子耳标”是奶牛的身份证,自动采集数据。脖子上的项圈是奶牛的心情晴雨表和计步器,随时监测着奶牛的活动状态,反映到智慧终端。
数字化养牛,就是从这一点一滴的记录开始。李婷婷告诉记者,以前一个人只能照看过来十几头牛,但是现在一个人可以照看六十多头牛。
场长周红城曾经在北方牧场从业10多年。刚到成都时,最令他头疼的就是夏季奶牛热应激的问题。从前,牛场采用传统的水管喷淋降温方式,不仅浪费大,后期污水处理的压力也大。不过在刚过去的这个夏天,他们有了应对的新招。
智能喷淋系统可以实时感知牛舍里的温度变化,随时为怕热的牛儿们冲凉降温。现在,每只奶牛在夏季都可以享受到专为自己定制的“空调房”。
牛的心情好了,产奶量自然也就上来了。2021年,在智能喷淋系统频繁工作的6月到10月间,平均每头泌乳牛每天多产出牛奶2公斤,150天的时间,相比往年多贡献了18万公斤奶量,相当于90万元的收益。
为了让奶牛住得舒服,“精装房”里还配有电动刮粪板、胶垫席梦思。而奶牛们的“工作”就是早中晚三次,站上牛位,“打工”两分钟,完成各自的“奶量考核”。
四川成都青白江智慧牧场生产部主管 冯桃
奶牛不仅产奶,也会产牛粪。2020年初,近50公里的沼液管道正式启用,牧场的奶牛粪便,直接通过管道进入沼液池,发酵后通过密集的地下管网,直接送入周边村落的果园。
距离牧场约15分钟车程的顺龙村,是当地的李子种植大村。他们使用的就是来自牧场的沼液牛粪,打开开关就能施肥。
牛场的牛粪有了去处,庄天志不仅省了肥料钱,果子的价格也涨了,130亩果园,一年就能增加26万元的纯利。
近年来,成都积极探索数字农业科技创新,并创建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这是全国第三个区域科创中心。
依托这个中心,成都已经建成覆盖全市的专业数字管理系统11个、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72个,着力构建全市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2020年,成都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45%。
半小时观察:数字赋能畜牧高质量发展
动动手指,就能管好上万只牛羊。“智能养殖”的风口俨然已经到来。2020年,农业农村部印发了《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的通知》,指出要“加快农业农村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数字化改造”,到2025年,农业数字经济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预计达到15%。让信息多跑腿、让数字来说话、让智能助决策,我们相信,当数字科技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后者会有脱胎换骨的蝶变,也将走出一条中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来源:央视财经(ID:cctvyscj)
记者:熊曼琳 张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