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6 10:33:30 来源:广州日报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叶卡斯)今年我国气候似乎有些错乱,以往干燥的北方连遭暴雨袭击,而多雨湿润的广东则持续少雨。这是不是意味着“北旱南涝”的气候格局发生了变化?气候专家对此出言谨慎。但可以肯定的是,极端气候事件频率和强度的变化对区域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影响还会更大。
连续降雨导致黄河接连发生洪水
在熟悉我国气候的人看来,今年气候多少有点“南不南,北不北”。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9月以来,北方地区降水量为历史同期最多,在连续降雨影响下,黄河9天内接连发生3场编号洪水,都在传统主汛期之外;与此同时,南方则遭受连续高温炙烤,江南中南部、华南中北部高温日数超过20天,10余个省份气温创下历史新高。
7月17日到22日,河南省出现了极端的特大暴雨,暴雨天气过程持续长达6天。郑州观测到的最大过程累计雨量为993.1毫米;郑州国家观测站最大日降雨量达624.1毫米,接近该站年平均降雨量641毫米,也就是说,相当于一天下了将近一年的雨。鹤壁市观测到的最大累计降雨量达到1122.6毫米,最大日降雨量达到777.5毫米。在这次特大暴雨过程中,郑州、鹤壁、安阳、新乡、洛阳等19个国家气象站日降雨量突破了建站以来的历史极值。
10月,雨带又“飘”到了山西。从10月2日20时到10月6日20时,忻州南部、吕梁、太原、阳泉、晋中、临汾、长治累计雨量突破100毫米,其中临汾北部、晋中西南部等地突破200毫米。太原、阳泉、临汾、长治、吕梁、晋中大部分地区都创下了10月上旬累计降雨记录。
广东启动水利抗旱应急响应
而往常雨量丰沛的广东,今年降雨量却偏少了。广东省气候中心数据显示,今年以来(1月1日—11月11日),广东全省平均降水量为1308.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24%,为历史同期第四少。各地累计降水量介于653.1毫米(南澳)~2552.7毫米(斗门)之间,其中龙川、博罗和大埔等7个县(市)降水量破历史同期最少记录。全省平均气温24.0℃,较常年同期偏高1.2℃,为历史同期最高。
就在前几天, 广东启动了水利抗旱Ⅳ级应急响应。这是继10月16日珠江防总启动抗旱Ⅳ级应急响应以来,广东水利部门又一次启动抗旱应急响应。广东省水利厅一方面制定水库蓄水目标,最大限度蓄水保水。另一方面,采取汛期水库运行水位动态控制和河库联调,严格控制水库出库流量。气象水文部门预测,今冬明春枯水期珠江流域片降雨可能继续偏少,来水可能持续偏枯,特别是东江、韩江可能遭遇特枯水年,流域局部地区旱情可能逐步加剧,范围进一步扩大。
大气环流异常背后的影子
广东省气候中心首席专家伍红雨告诉记者,今年广东降水偏少原因是副高总体偏强,脊线明显偏北,广东受副高控制,且今年以来影响广东的冷空气偏弱,导致广东气温偏高,降水明显偏少。
2020年8月至今年3月,赤道中东太平洋发生了一次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这次拉尼娜事件结束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于今年7月开始再次向偏冷状态发展,于10月份进入拉尼娜状态,预计在今冬再度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拉尼娜背景下,也有利于广东降水偏少。
对于今年北方多雨、南方高温的原因,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首席专家郑志海表示,这主要是受到较为活跃的冷空气活动和偏强偏北的水汽输送的共同影响。强盛且持续的南方暖湿气流与北方活跃的冷空气频繁在北方地区交汇,导致黄河流域和海河流域降水明显偏多;而长江中下游、江南及华南等地则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高温少雨,累计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显著偏少,部分地区甚至发生中到重度气象干旱。
偏强偏北的大气环流异常背后,正是有着“拉尼娜”这一推手。
需要进一步提高社会各界防灾减灾的意识
伍红雨指出,1951年以来,广东省年平均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全球变暖导致气候更加不稳定,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且强度增大。
伍红雨说,全球气候变暖,引发流域干旱,南海海平面上升,用水增加和生态环境破坏等。强台风和风暴潮增多,威胁沿海、岛礁安全和生态环境。气候变化引发高温热浪、洪涝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导致损伤、死亡及疾病发生。对于目前的气象干旱,伍红雨认为,应做好气象干旱监测、预报,加强分析研判,抓住有利时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伍红雨认为应该强化基础性工作、科技创新,提高对气候变化规律和机理的认识,提高预测预报能力和预警信息发布能力;提高对各类极端气象灾害潜在不利影响的应对能力,进一步提高社会各界防灾减灾的意识,增加公众的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
未来“南旱北涝”?
还不能这样说
气候如此“易位”,是否说明我国主雨带正在北移?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室首席专家叶殿秀表示,我国夏季降水分布型具有显著的年代际变化,1950年到1970年只有一条主雨带,主要位于黄河以北地区;1980年开始,夏季降水出现南北两条雨带,且这两条雨带呈同步变化趋势,2010年之前两条雨带均一致表现出南移的趋势,2010年之后雨带又开始出现明显的北抬北扩特征。
而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强调,不能仅凭一次两次或一两年中的极端气候事件,来推断气候未来变化趋势,目前从年际尺度特征来看,还不能得出我国北方暖干化向暖湿化转变的信号。但周兵指出,全球变暖加剧了气候系统的不稳定和水循环,使得大气不稳定增大,降水效率提高,强降水更加显著。极端气候事件对全球增温的响应更加敏感,未来在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不变的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频率和强度的变化对区域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影响还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