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13 14:50:14 来源:科技日报
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中国科技开发院(以下简称中开院)迎来了三十岁生日。如果说深圳特区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探索了路径,诞生在深圳的中开院则是我国科研机构体制机制改革、科研成果转化市场化探索的先行者。如果说深圳特区的科技创新为中国经济发展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深圳模式”,中开院则是将“深圳模式”向国内复制输出的践行者。
勇闯敢试 为科研体制和机制创新寻路
三十年前,为促进我国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有效结合、探索用市场化机制进行科技成果转移和产业化的有效路径,由宋健和李绪鄂等时任国家科委领导策划,经国家编办批准,国家科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在深圳创办了中开院。
中开院从设立就被注入了体制和机制创新探索的基因: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经费自收自支;除为数不多的开办费外,没有固定的经费拨款,研究经费和人员经费全部自理,按市场化方式开展机构组建、人员选调、项目研发、成果转移、科技企业创办。这种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在当时的中国科研机构中是绝无仅有的。
面对“运用市场机制促进我国高新技术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建院使命,在我国市场经济处于发展初期的环境下,中开院义闯入了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产业培育的市场化科技改革创新大潮,因时、因地制宜地开展试错探索。
中开院联合相关地方政府,以珠三角和长三角为重点的沿海、沿江地区,先后设立了珠海分院、中山分院、威海分院、广西分院、浙江分院、佛山分院、芜湖分院、江苏分院、西南船舶工程分院、云南分院、江门分院等十多家分支机构,构建了整合地方政府和科技部门创新资源组织机构网络体系。
中开院及所属分院根据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的特点,特别是技术成果二次开发、中试、孵化、转移后续服务等实际需要,联合国家相关部委和中科院、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运用市场机制,采取合作、合资、入股、冠名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先后组建了地效飞行器开发中心、医药科技开发所、中国光电技术发展中心、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开发所、软件工程开发所等十多个专业技术研发平台,提升技术研发、产品开发、企业孵化、技术转移和产业化的能力。
中开院及所属分院通过投资、增资扩股、技术入股等方式,联合有关政府部门、企业和投资机构,接收了国家科技部划转企业,兴办100多家项目产业化公司,以项目公司方式开展科技成果产业化,建立了科技成果产业化体系。
上述三个层次组织体系的构建,保障了中开院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各项业务的开展。
不懈探索 形成了科技成果转化的中开院模式
三十年前,我国技术市场、产权市场、风险投资、科技服务等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市场环境刚开始发育,成果转让、成果产业化、技术入股、股份转让、吸引社会投资等难度很大。中开院担起了为国家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新机制与新模式的重任。
中开院发挥新型研发机构的体制和机制创新优势,在国家科委、地方政府和科技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大胆实践、不断探索,在经历了30年“部属单位”-“属地化管理”-“事业单位转企改革”的管理体制变迁、“自己研发办企业”-“为研发办企业服务”的成果转化方式全面转型后,初步形成了成熟、可复制的“以构建创业孵化链条为手段,营造创业孵化和成果转化生态,高效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产业孵化的模式与机制”。
中开院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产业孵化市场化模式的形成,大大降低了成果转化的难度、提高了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的效率:通过创业孵化链条生态的构建,有效促进了创新链与产业链、资本链、服务链的融合,使以需求为导向筛选成果和企业、市场化配置创新要素和资源、定制孵化特定产业等逐渐变成了可操作的现实;项目投资退出渠道的多元化,使创投业务进入了“投-退”良性循环的快速发展阶段。这种格局彻底改变了中开院系统从科技项目研发、孵化到转移和产业化单打独斗被动局面,逐步从投入大、周期长的“自己搞技术研发、自己办企业搞成果产业化”的单一模式中退转出来,扬长避短、集中主要资源和力量,大力发展以科技企业和科技产业孵化、早期创业投资为核心的科技服务业。闯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方法可复制、机制市场化、保障有诀窍的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产业孵化路径。
坚持初心 成果转化结出累累硕果
三十的坚持,结出了累累硕果。中开院系统成功培育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其中英特龙生物、曙光信息、中科曙光、华中数控、烽火科技、新大陆、精功科技等已成功上市。诞生了多项国内第一: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我国第一代实用型地效飞行器,建立了全球首家商用地效飞行器运营基地;我国第一款嵌入式操作系统桑夏2000;国内第一条年产2MW多晶硅太阳电池硅片生产线等。
面向社会开放的全国性孵化器连锁网络,形成了清洁能源、大数据、智能制造、物联网等特色产业集群,成功孵化了朗科科技、惠科电子、爱能森科技、竹云科技、互盟科技、一博科技、远峰电子、力同亚太、海能通信、玖坤信息、威富通等一大批明星科技企业。
中开院先后当选为中国技术创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广东省孵化器协会副会长单位、深圳市孵化器协会会长单位、深圳市众创空间协会会长单位;获得了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众创空间、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广东省小企业创业基地、科技部首批“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建设示范单位、深圳市“国际化重点产业园区”等资质,是深圳市唯一一家连续六年获评优秀(A类)的国家级孵化器。
在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业孵化领域的持续探索和创新实践,贡献了“创业孵化产业”“全面持股孵化”“项目源导入平台”“职业创业人计划”“企业成长性评价”“产业定制性孵化”“区域经济助推计划”“资本孵化对接资本招商”等一系列中开院经验,交上了一份运用市场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出色答卷。
三十而立正当时、扬帆启航开新局。院长杨斌表示,中开院将始终牢记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使命,继续发扬“恪守使命、服务大局、敢于试错、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中开院精神。力争到“十四五”期末,全国连锁孵化器不低于58家、场地面积超过16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超过3800家,各项经营指标实现倍增,管理的创业投基金规模不低于50亿元,为国家和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做更多贡献,续写新时代中开院跨越式创新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