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业生为乡村振兴奉献“西农力量”

2021-09-10 14:30:19    来源:科技日报

9月9日,记者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获悉,5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共有73%的就业毕业生服务涉农领域,为乡村振兴奉献“西农力量”。邹勇就是其中的一位。

偏处贵州省安顺市石漠化地区的关岭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山脉绵延、耕地面积少,并不是传统意义中富饶宜居的好地方,但却因“关岭牛”而闻名国内外。

作为国家级重点保护的78个地方畜禽品种之一,关岭牛在唐开元年间曾被列入朝廷进贡之上等“菜牛”,解放初曾作为地方良种入京参展作为主产区,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然而,在实际繁育过程中,关岭牛也具有体格偏小,种群基数偏低的劣势。

2016年关岭县委县政府结合关岭区域优势,提出“关岭牛三年振兴计划”。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届动物医学院预防兽医学专业硕士毕业生邹勇“因牛而来”,通过人才引进来到关岭畜牧服务中心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

“关岭发展牛产业为我提供了想要的台,我是学兽医的,肯定想学以致用。”邹勇说,虽然贵州给的条件不是最好的,但贵州的工作岗位和他专业的联系最为紧密,能够发挥最大的价值。

刚到关岭,邹勇就被安排参与牛产业发展现状调研工作,要对12个乡镇(街道)的规模牛场的选址、布局、配套设施、粪污处理、防疫、饲草种植等方面进行实地调研及指导。

理论实践不忘结合的邹勇,根据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参与编写了《养牛明白书》及《谈养牛场疫苗的合理使用》,发放给养殖户。

2018年,为了壮大关岭牛群体,改良关岭牛状,关岭县委县政府投巨资向国外引进5000头安格斯能繁母牛,用于与关岭牛杂交改良。邹勇就被派往岗乌镇小盘江安格斯能繁母牛场,担任小盘江牛场技术指导组组长,负责每天指导牛场的消毒、养殖档案建立、合理用药治疗、制定免疫计划、动物卫生监管、配种繁育等工作。

岗乌小盘江牛场地处北盘江流域,邹勇现在都记得,那年的7、8月天气异常炎热,小盘江牛场承接有250头国外引进的安格斯母牛,各项基础设施和生活用品都不到位,缺电缺水缺工人,唯独不缺蚊虫的猛烈攻击。

“最艰苦的时候,我和另一名同事共饮一瓶矿泉水,一起到5公里外的小溪洗澡,搭伙住在不到20方米的宿舍里。晚上,天气炎热又没有降温设备,就把床板拆下来,到室外享受夜风吹拂,听着蚊蝇的催眠曲。”说起当时的场景,邹勇感触深刻,而那段时间,他每天睡醒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穿梭在各个牛圈,查看每头牛的呼吸、卧姿、反刍、精神、排泄等情况,将异常牛只记录、隔离、诊断、治疗。

由于那时牛场缺乏治疗装置及雨鞋等防护物资,每次治疗邹勇都只能脚蹬拖鞋,踩着牛粪,徒手将病牛绑在铁栏上,牛还总不配合,顶人、踢人时有发生,扎在血管里的针头会出现移位,需要多次拔针才能将药物全部注射完。

在牛场里最常见的疾病是支原体感染、腐蹄病及瘤胃臌气,那段时间,邹勇累计治愈牛只25头,无一死牛出现,确保了牛场安运行、牛群健康繁育。

“当时有的牛在运输过程中受伤,伤口腐烂,又臭又脏,我和同事们给牛做完手术,累到真的一天都吃不下去饭。但最后看到这一批牛全部存活下来并健康繁育,就觉得非常值得。那些牛可是关岭的脱贫资产啊,一点问题都不能出。”邹勇说。

除了利用专业知识在牛场一线发挥特长,邹勇还主动参与关岭县农业产业扶贫指导工作,通过对花江镇28个村走访中发现,村级养殖中存在疫病防控技术不足的问题,他便抓紧编辑养殖疫病防控宣传手册,分别从牛病、鸡病、猪病方面进行深入浅出的介绍,为28个村发放宣传册共计280余册。

2018年10月至2020年5月,邹勇主动向组织申请担任花江镇永睦村脱贫攻坚网格员,走访帮扶中,他充分运用自身专业特长,为网格内贫困农户提供免费动物疫病防控诊疗服务,一年多的驻村帮扶工作中,累计治愈贫困户病牛8头,病猪15头,发放消毒药剂200余瓶,为农户养殖增收提供技术保障。

“以前养牛都是用自己的土方法,小邹来了之后就教了我很多新方法,这小伙子一点架子都没有,每次来我家,只要看到我给牛喂药,就帮我一起给牛喂药打针,从来都不怕脏不嫌臭,而且还是免费的。”永睦村贫困户王明贤高兴地说。

“我很庆幸自己来对了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也希望可以继续用自己的所学所长,继续在组织需要的地方发挥自己的微小作用。”如今,已经担任关岭自治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的邹勇坚定地说。

截至目前,共有30名西农毕业生扎根关岭干事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