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8 11:35:17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4月5日,江苏省泰兴市新街镇东申村十组的村民正在收割大麦青苗。 |
开栏的话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一手抓战疫,一手促发展,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各地加快复工复产,经济稳步回升。与此同时,疫情在全球扩散蔓延,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中国经济能否稳中有进、成功突围?如何奋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并为全球经济贡献积极力量?对此,海内外高度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浙江考察时强调,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从今天起,本报推出“看!中国经济奋力突围”系列报道,全面反映疫情防控期间相关行业迎难而上、主动求变、危中寻机的新思路、新做法、新亮点、新成效,充分展示中国经济蕴含的雄厚实力、巨大潜力和澎湃活力。
让我们共同为中国经济加油鼓劲!
时节不等人,春光胜黄金。瞧!一幅壮阔的“春耕春播图”在大江南北徐徐铺展;听!农业生产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的号角在神州大地嘹亮响起——
长江流域,早稻育秧正忙;齐鲁之乡,小麦一派茂壮;三江平原,玉米播种蓄势待发;农家菜园果圃里,鲜嫩的韭菜、莴苣、菠菜、香椿芽,还有新熟的芒果、枇杷、桑椹、番石榴,五彩斑斓,陆续摆上城乡居民的餐桌。
农业稳,天下安。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农业发展带来新的考验,米面够不够吃?肉蛋果蔬供应能不能跟得上?疫情严重地区农产品滞销怎么办?农民收入是否受到影响?……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形势,中国毫不放松抓好农业生产,为14亿人守紧“米袋子”、护好“菜篮子”、保障“肉案子”、丰富“果盘子”。稳住农业基本盘,发展有了定心丸,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打下牢固基础。
“技术不落后,效益跟得上,种粮有奔头哟!”
春耕春播:进度加快了,新变化抢眼
“清明谷雨紧相连,浸种春耕莫迟延”。
春耕时期,正逢小麦拔节。在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德平镇,2000多亩的富民农场里,种粮大户魏德东刚给小麦浇了水、施了肥。“5月份再浇一遍水,就等着收获喽!”魏德东说,“小麦已经长出30厘米了,估计今年产量基本能稳定在每亩1200斤左右。下一茬要种玉米,还会再扩两三百亩地。”
在临邑县,乐滋滋的不止魏德东。今年,全县小麦播种面积82.32万亩,平均亩茎数比去年增加11.58万,长势普遍较好,一、二类麦田占比达95%以上。
冬播小麦做好管理,春播水稻加快脚步。在湖南省沅江市,种粮大户童建华忙着在育秧基地赶播稻种,他计划今年种植1000多亩早稻。在黑龙江省肇州县,王明生准备年内再多流转点地,大干一场,300多斤水稻种子已经送到了县里的催芽基地……
“目前看,全国春耕春播进行比较顺利。”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介绍了最新数据:截至4月3日,全国春播粮食1亿亩,早稻育秧已过八成,早稻栽插已过四成,进度均明显快于去年同期。
藏粮于地,也要藏粮于技。从育种,到种植、田间管理,再到收获、加工的粮食生产全链条,中国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
调试、出发、上肥,在江苏省射阳县黄沙港镇,伴随轰隆隆的声音,撒肥机一头“扎”进农田,来回奔跑,不到半天就完成了1300多亩地的施肥作业。
“有了这些能干的大家伙,种地的感觉可不一样啦。”射阳县种植大户陈凌志算了一笔账:一个劳动力一天施肥几十亩,而一台撒肥机却可以达到3000亩。算下来,农机化作业节约成本1/3左右,产量还能提高5%以上。“技术不落后,效益跟得上,种粮有奔头哟!”
陈凌志不仅在自家的地里开展农机化作业,还搞起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利用植保无人机、北斗定位自动驾驶拖拉机等智慧装备,为3万多亩农田提供服务。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今年全国各地投入春季农业生产的农机具总量预计超过2000万台套,植保无人机超过3万台套,北斗定位自动驾驶拖拉机及配套精准作业农机具超过2万台套。
防疫期间,中国农业的新变化新动向引起外媒密切关注。“大型农场、地方政府和农产品经销商正在购买高科技设备,中国农业在不断加大科技使用力度。”美国CNBC网站这样评价。
“急需的复合肥当天就到位,真是帮咱大忙了!”
政策助力:急农民所急,底气更充足
“当时要是追不上这茬肥,整个生长期都会受影响。”前一阵子遇到的肥料采购难题,一度让山东庆云县常家镇北板营村的张学英愁眉紧锁。
种了8亩小麦的张学英,往年都是出了正月后储备肥料,但今年受疫情冲击,采购遇阻。“真把我给急坏了!”张学英说。这时,她看到农民培训微信群里发布的供销信息,试着打电话订购。“没想到经过农资配送中心协调,我和其他几个村民急需的3.2吨复合肥当天就到位,真是帮咱大忙了!”
春耕备耕关键期,农资农技不能少。
“黑土地上作物的播种深度有啥讲究?”“春季瓜果蔬菜管理要注意哪些问题?”“怎么看现在的农业补助政策?”……最近,一场别开生面的直播引来上万名农户围观。6位专家,从春耕种植到现代化技术应用,在“多多直播”平台主讲了4个多小时课程。
这场直播,吉林省公主岭市桑树台镇的李文学没白看。接下来,他准备再多承包两亩地种点优质玉米。3月初,拼多多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出互联网“新农大讲堂”,到4月底预计将通过直播为400多万名农业生产者授课。
一手抓防疫,一手促春耕。各地助推农资“点对点”,实现“农民不出门,农资送到家”。一大批农技推广人员、专家教授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微信等手段,开展在线培训、在线指导、在线答疑,农技服务从线下走到“云”上。
支持举措给力,不仅解了春管春播的燃眉之急,也让农民们更有底气。
最低收购价提高,农民吃上“定心丸”。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明确2020年继续在稻谷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并提高了早籼稻和中晚籼稻最低收购价。
贷款资金给得多,种养喜迎“及时雨”。年初以来,农业银行支持农产品稳产保供重点企业300多家,贷款余额超400亿元;农发行明确全年新增生猪产业贷款100亿元以上。
奖励力度再加大,产粮大县干劲足。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加大对产粮大县的奖励力度,优先安排农产品加工用地指标;支持产粮大县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耕地指标跨省域调剂使用,调剂收益按规定用于建设高标准农田。
“农民直播成网红,一场卖出全村的水果”“绿色通道,打通鲜菜出村‘第一公里’、入市‘最后一公里’”……这个春天,一项项实招新招,让时令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从田间地头顺顺当当走进千家万户“购物筐”。
“好水好泥出好藕,赶紧下单啦!”连片的藕塘旁,洪湖市委书记张远梅和当地藕农们开通了一场“湖北拼单”大直播,70多万人涌进拼多多直播间。线上下单,线下挖藕,29万斤鲜藕在直播期间发往全国各地,捎带还卖出藕带、藕盒、藕夹等相关产品45万多单。
疫情之下,“鱼米之乡”湖北的农产品销售困难。于是,各地联动,部门联合,政企联手,消费者“没为湖北拼过命,也为湖北拼个单”。拼多多上线“湖北优品馆”,洪湖藕带、宜昌柑橘、秭归脐橙热销;淘宝推出“湖北加油”专区,潜江小龙虾跻身网红单品;苏宁发起“与湖北一起拼”行动,恩施茶叶、武昌鱼成了抢手货……人们曾经熟悉的湖北特色优质农产品又回来啦!
“进口主要是品种调剂,完全能够自给!”
粮食安全:虫口能夺粮,丰收仍可期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粮食安全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和支撑。把饭碗端牢在自己手上,中国就有信心应对一切风险挑战。
今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呈偏重发生态势,能否“虫口夺粮”保丰收?
“麦苗刚露头,县上的技术人员就来田里防虫了,不光做抽查,还给我们发资料、配农药嘞!”贵州毕节市纳雍县百兴镇的尚显龙种了15亩小麦,按照技术要求一步步做好防范,他心里踏实得很。
防病治虫,一套组合拳已经打出。提前预拨14亿元防控资金,启动重大病虫发生动态网上直报,制订防控技术指导意见,及时筛选防控用药,派出工作组和专家指导组……眼下,小麦条锈病已累计防治1800多万亩次、草地贪夜蛾累计防治190多万亩次,基本做到了应防尽防。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多点暴发,部分粮食出口国开始限制出口,中国老百姓的“米袋子”会受影响吗?
“微乎其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这样判断,“目前,中国粮食连年丰收、库存充裕,谷物自给率超过95%,稻谷和小麦产需有余,进口主要是品种调剂,完全能够自给!”
“加紧小春作物收种,做好大春耕种,是保障当前和今后农产品物资供应的基础。”近两个月,在农业大县四川省中江县,该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行之一直忙着全县的春耕备耕工作。
四川提出将粮食作物面积扩大100万亩、总产量增加5亿斤;安徽明确全年粮食面积超过1亿亩;湖南力争粮食总产量达到605亿斤以上……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各地纷纷明确硬任务。
越是面临大考,越得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14亿人的口粮,必须依靠自身力量来保障。中央强调稳定粮食生产,各地各部门齐心协力推动春耕春播,信号积极,措施到位。在叶兴庆看来,“全年粮食丰收可期!”
不仅是粮食,其他农产品供给,中国同样有保障、有自信。“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幅员辽阔,农业资源和农产品丰富多样,农业生产具有多方面的比较优势,在国际竞争中的回旋余地很大,老百姓吃饱吃好没问题。”叶兴庆说。
一年之计在于春。踏着春姑娘的节拍,亿万农民正在希望的田野里挥洒汗水,整地、播种、浇灌、施肥……中国农业的活力和生命力在这个特殊的春天愈加蓬勃,中国经济的底盘还是稳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