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7 15:59:26 来源:《工人日报》
密集出台的鼓励政策、巨额的资金支持、明确的时间及目标规划,让职业教育成为近来社会关注的热点。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的发展较为尴尬,一方面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招生难,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对技能人才的需求量大。现如今,政策“东风”来了,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迎刃而解了吗?记者近日在河北采访发现,实训设备不足、工匠之师难觅等问题,仍制约着部分职校尤其是基层职校的发展及技能人才的培养。
实训设备不先进、不够用
杨楠深耕职教多年。对于职业教育,他有颇多感慨,“教学设备不足是困扰职教发展的一大难题。”
杨楠所掌管的学校有3000多名学生,在河北县级职教中心中,属发展较好的职业院校。即使这样,教学设备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
“机械加工专业的学生上实训课时,仍在使用电焊枪、气焊枪、淘汰的数控机床学技能,这与目前先进的机械加工工艺无法匹配。汽修专业的学生,没有一辆汽车可修,学生只能按书本理论想象汽车故障。”说起这些,杨楠言语间有颇多无奈。
实训基地设备不先进、不够用的情况,在河北省内众多职校中都存在。“我们学校的教学设备不能说没换,但在我的印象里,学校应该至少有八九年没进设备了。”石家庄某职业学校教师张芹说。
记者了解到,一些学校曾投入数百万元购买设备,充实实训基地,让学生得到更多技能培训机会。但几年后,又出先进设备,学校的设备面临更新换代。这时,如果再投入大量资金、购置设备,学校倍感“压力山大”。
对于这个问题,石家庄一家职业院校的部门负责人表示,可以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双元制”教学模式,深化校企合作,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完成培训工作。其中,企业负责对学生进行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学生边工作边学习,不仅有利于推动其技术水平与市场需求的对接,还能解决学校缺设备、设备落后等问题。
“双师型”教师难招
“其实,我们学校就业率挺高的,90%以上。”说起学生的就业率,张芹满是自豪,“还没等学生毕业,就有企业来学校招人了。”
她任教的学校在石家庄地区的职校中“是数得着的”。但说起生源,张芹变得有些沉默,“职校招生不容易。为了招生,学校几乎全员上阵。”
生源一直困扰着职业院校的发展。“我希望孩子上大学,不愿意孩子读职校。再说,读职校能学到什么呢?”在随机采访中,一些家长多以这种口气回答记者。职校成为学生考不上大学甚至高中的无奈选择。其实,家长们的担心不无道理。不仅是生源问题,对于职校而言,优秀的“双师型”教师可谓凤毛麟角。
“真正合格的职校教师,应该是‘双师型’,理论课讲得生动精彩,实训课上设备操作如行云流水。”杨楠说,但很多职业院校招进来的教师多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理论知识够用,实践技能尚未达标。
高健生是石家庄一所职业院校的老师,他大学学的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初到职校任课,他有很长一段时间无所适从,“读大学时,学校只教理论知识,并无技能课程的学习,所以对具体的机械设备操作一无所知。到职校工作后,才开始一边给学生讲理论课,一边跟着其他老师学操作技能。”
大学生难以适应“双师型”教师工作,那么从企业招聘技能大师可行吗?杨楠说,他们曾去企业聘请高技能人才入校执教,但企业身份难入“事业编”,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职校的人才引进。
要用待遇和发展留人
一位从技校毕业走进工厂成长起来的“大国工匠”告诉记者,企业里的岗位基本划分为技术类、技能类和管理类。与其他两类岗位相比,技能类职工不仅工资存在差距,“成长通道”也较为狭窄。
“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多高技能人才,这需要大力发展技术教育。但现实是,用人导向加剧了职业院校的发展困境。”全国人大代表、国网冀北唐山供电公司变电运维室副主任李征说,现在很多单位招聘,动辄就要名校毕业生,这对职业教育产生了冲击。
企业不断提高从业者入职门槛,让职校生心生失落。河北一家生产型企业负责人说,近年他们公司不再招职校毕业生,招工最低条件为本科。企业提高招聘条件,这让想通过上职校找到工作的学生有了畏难情绪,另寻他路。
今年出台的《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提出,将支持技术技能人才凭技能提升待遇,鼓励企业职务职级晋升和工资分配向关键岗位、生产一线岗位和紧缺急需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倾斜。对此,有专业人士建议,应尽快制定相关实施方案,“只有从待遇、职业规划、晋升通道、工资分配等方面入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职校毕业学生的就业和发展问题”。 (部分受访对象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