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0 14:58:01 来源:广州日报
旧码头变身“网红打卡点”
顺德活化老旧建筑 注入文旅产业新内涵
黄昏中的容桂渔人码头别有一番风味。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名润
冬日,漫步在顺德容桂渔人码头,暖暖的阳光普照,“咔嚓”一声,成为镜头下最美的风景。作为曾经的工业遗址,容桂渔人码头经微改造后蜕变为3A文旅景区,焕发新生机。在即将到来的元旦,容桂将以一场欢乐徒步开启2020年,渔人码头将成为徒步路线上的终点,成为展现顺德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的地标之一。
实际上,渔人码头是顺德“三旧”改造的典型之一。近年来,佛山深入推进“三旧”改造,用“绣花”功夫活化了一批历史名街、名村。“绣花式”微改造的模式,是在保持古旧建筑原来建筑风貌、外观轮廓和空间肌理基本不变的基础上,注入文旅产业新内涵,形成新的发展脉络,让“旧”和“新”充分结合。
走访
渔人码头:蜕变为3A文旅景区
冬日暖阳下,位于容桂东堤路的渔人码头,市民游人络绎不绝。沿江栈道的贯穿建设、标志性灯塔、同心锁、共享书亭、复兴之树等一系列“网红标志”,吸引了不少市民游人打卡留影。
据了解,渔人码头前身是“顺德食品进出口公司”旧址,占地约13000平方米,建筑约12000平方米,是20世纪60年代容奇最辉煌的粮食贸易主要出口站。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产业升级,该码头的功能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2015年,在新一轮城市更新、“三旧”活化浪潮中,容桂街道办为了打造“容桂时光”工程,将“食出码头”一带定为主要试点,并引入社会资本,在进行了“三旧”活化认定后推进了“食出码头”活化改造项目。由现时的运营方渔人码头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进行改造,并将项目正式命名为“渔人码头”。该项目于2016年10月完工,活化工程投资额3000多万元。
渔人码头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麦允添表示,“渔人码头”改造遵循尊重历史、时尚新风的设计理念,在整体上保留了原有建筑主体,对结构进行加固补强达到现在使用标准,在外立面设计上,既突现出旧有情怀,也引领出时尚标志的区位特征。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月,渔人码头获得“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成为容桂第一个国家级的旅游景点。容桂街道办表示,目前,渔人码头项目已进驻完毕,日接待游客达4000人次。
千禧坊:
唤醒广佛交界“老城繁华”
位于广佛交界的顺德陈村,曾经褪色的纸厂即将“重生”。据了解,陈村造纸厂建于1958年,1999年正式改名为千禧纸厂,是广东59年老品牌,带有浓重工业风格的工厂。这里也是顺德最早出现海关、电话、公共汽车的地方,是顺德历史上最有文化印记的区域。记者日前从项目改造方处获悉,改造工作目前进入招商环节。改造后的陈村造纸厂将蝶变为“千禧坊”。
据项目改造方介绍,千禧坊的改造设计将“工业遗存+艺术+时尚”三者链接,存留工业记忆,尊重场所精神,为市民休闲生活提供一个充满艺术气息、极具岭南水乡特色的新去处。
关注
旧改“绣花”功夫如何练就?
政府主导 引入社会力量
曾参与项目打造的容桂街道办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地处旧城区,城市配套已基本荒废,重新开发存在投入大、手续难等问题。
为支持项目建设,容桂街道办事处全力协助办理相关手续,从经济社会效益及城市更新改貌的高度出发,成立专责组,所有涉及的职能部门联合支持,为项目实施提供了政策保障。
实际上,“绣花式”的微改造模式更考验城市管理的“内功”。该活化改造项目包括对原有建筑结构的加固补强、园区消防系统、排污管网、配电系统等的重新配置投入,还包括沿江栈道的贯穿建设等一系列软性投入。
修旧如旧 文旅产业注新动能
实际上,不管是渔人码头还是千禧坊,它们都是老旧工业遗址活化的典型,而“修旧如旧”则是两者又一大共同点。
以渔人码头为例,容桂街道办负责人表示,在该项目推出时不与民争利,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共同打造好旧改项目。值得注意的是,修缮后的千禧坊还将举办具备有关特色的公共文化活动。
据了解,今年以来,容桂加大投入打造了德胜河南岸夜景观光带,整条河岸线夜间亮化效果凸显。夜景将岸边景点串联起来,激活了容桂夜经济,吸引了周边大量市民前来观光消费。今后,发展夜间经济将会是容桂的重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