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1 14:02:55 来源:人民日报
莱比垃圾发电厂厂区。本报记者 景 玥摄 |
核心阅读
由中企承建的埃塞俄比亚莱比垃圾发电厂,日处理垃圾1800吨,年发电量达1.85亿千瓦时,已经成为中非“绿色”合作的标志性工程。莱比垃圾发电厂在为埃塞俄比亚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将绿色发展经验、技术传播到非洲大陆。
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西南郊,有一座高达30多米的垃圾山。50多年来,亚的斯亚贝巴绝大多数生活垃圾都倾倒于此。附近有不少贫民以垃圾山为家,在残羹冷炙和废弃物中谋生。2017年,这座垃圾山曾经因为坍塌导致40多人死亡。彼时,周边居民会随意放火焚烧垃圾,黑烟滚滚,有毒气体漫天扩散,附近学校的多名学生就曾经因此中毒入院。而一家由埃塞俄比亚政府投资、中国企业承建的垃圾发电厂的建成,正在悄悄改变这里的一切。
保证亚的斯亚贝巴1/3家庭的照明用电
过去20年,埃塞俄比亚经历了快速的城市化进程,经济发展的同时,像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这样的城市也饱受“垃圾围城”的困扰。垃圾污染这个毒瘤已严重影响当地人民的生活环境、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社会治安等方方面面。
埃塞俄比亚政府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决定投入1亿美元兴建莱比垃圾发电厂,由中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电工)承建。项目于2014年9月开工,2017年9月建成运营。
建成后的莱比垃圾发电厂日处理垃圾1800吨,远远超出此前所承诺的1280吨,而一吨垃圾又能产生400千瓦时电,每年发电量可达到1.85亿千瓦时,发电量能够保证亚的斯亚贝巴1/3家庭的照明用电。
当地居民莉迪亚在接受采访时对本报记者说:“在项目建设前,这里垃圾满天飞,污水遍地流,现在有了明显改善。生活环境比以前好多了。”
中国电工第三事业部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张胜对记者表示,中国电工在烟气排放过程中,严格采用“SNCR+半干法脱酸+袋式除尘”的工艺流程,严格控制二(口恶)英等有害物质的排放量。张胜表示:“工程的烟气排放标准是达到国际标准的,烟气会得到实时监测,以确保24小时均达标排放。”
在防止水污染方面,莱比垃圾发电厂厂区生活污水均会排入渗沥液处理站,渗沥液处理采用“预处理+厌氧反应器+深度处理”的工艺组合处理方案,确保经处理后的污水达到当地出水指标要求后方可外排至河道。
为当地培养大批垃圾发电专业领域人才
记者在莱比垃圾发电厂看到不少当地雇员。张胜介绍说:“这个项目共有当地雇员四五百人,因为环境恶劣,所以我们给出的工资也是相对来说比较高的,而且对于员工安全的保障也是毫不含糊的,口罩、防毒面具等劳保产品一应俱全。”
司机吉肖已在这里工作了3年,如今有自己的房子和家庭,生活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翻译阿莱姆告诉记者:“垃圾发电让我们的生活有了盼头,我现在很喜欢在这里工作。通过我的努力,父母和妹妹的生活都有了改变,近期他们都会到亚的斯亚贝巴与我团聚,这就是我心目中最幸福的生活状态。”
除了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地雇员也在电厂学到了技术。据了解,中国电工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专门从国内调配了5名会英语的专业讲师,对整个电厂的管理运营人员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培训。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他们快速熟悉系统及设备。在日常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当地员工也会跟随中国师傅一起工作,手把手地传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巧。员工布努克打心底里感谢中国师傅的帮助,如今他已熟练掌握了技术,成长为工长。
“电厂主要管理人员也会到中国接受培训,同时赴各个设备厂家进行实地考察,并在国内垃圾发电厂实地培训。相信此举能为埃塞培养大批垃圾发电专业领域的人才,同时也为今后埃塞独立发展垃圾发电乃至发展其他工业打下坚实基础。”张胜说。
将绿色发展经验、技术传播到非洲各地
由中国企业建设的莱比垃圾发电厂还创造了诸多“第一”:它是埃塞俄比亚第一座垃圾发电厂;是中国和埃塞俄比亚在环保领域进行合作的第一个项目;同时也是非洲的第一座垃圾发电厂,是中国电工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成的绿色、低碳示范式电厂。
埃塞俄比亚前总统穆拉图·特肖梅表示,埃塞俄比亚正致力于实现环境友好的工业化和能源多样化,这也是莱比垃圾发电厂建设初衷所在。埃塞俄比亚电力公司前总裁阿泽布·阿斯纳克告诉本报记者,莱比垃圾发电厂是埃塞发展绿色能源战略的重要部分。作为中非“绿色”合作的标志性工程,莱比垃圾发电厂在为埃塞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将绿色发展经验、技术传播到非洲各地。
“我们的工程能为非洲人民带来更先进的环保理念,因为世界各国都是同一生态环境下的‘命运共同体’,希望这样的环保经验和技术能为非洲大陆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帮助。”张胜如是说。
当地媒体报道说,中国在埃塞所传播的“绿色”发展理念也在非洲大陆产生示范效应,埃及、加纳、肯尼亚、马达加斯加、科特迪瓦、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的政府官员都对垃圾发电项目产生浓厚兴趣,表达了与中国企业开展合作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