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15 15:28:57 来源:中工网
“看一下我!看一下我!脖子不要动,手指有感觉吗,脚可以动吗,有没有恶心想吐?”“孩子,不要紧张!我是医生,你别怕!”10月11日,一段骑行者跪地救人的视频在朋友圈里走红,人民日报微信头条转发《你跪着救人的样子真美!》一文为他点赞,网友们则以“最闪亮的中年人”这样美好的词来形容他。
这位人们口中的“中年人”,叫闵华。今年55岁的他,是国网湖州供电公司一名电力医生,也是浙江省红十字一级应急救护培训师。
“这没什么,没什么的。”面对别人的掌声和点赞,他笑着说。两天后,10月13日一早,他又出发了,远赴千里之外的四川省青川县,为当地的中小学老师开展应急救护培训。
走红是意外,救人和急救培训却是他的日常。
“老兵有老兵的担当”
一段救人视频的走红,也揭开了这位55岁老党员的更多感人故事。
在闵华办公室的门后,有一面锦旗,上面写着:“见义勇为品德高尚”。那是2015年一名20多岁的年轻男子送来的。
2015年4月28日早上7时40分左右,闵华上班路过湖州市天际花园小区附近时,看到一名20岁左右男子被撞倒地,伤势严重。
“当时女儿开着车,我坐在副驾驶,路上看到一起电动车与汽车相撞。”闵华回忆,当时倒地的男子躺在地上大口吐血,头上也有一个比较大的伤口。
闵华紧急让女儿靠边停车。他下车后,径直跑向事发地点。
倒地男子试图自行爬进来,但都没有成功,嘴里、地上到处是呕吐出来的血块。而汽车司机一直用手侧托着伤者的头部。
“受到短时间重力撞击,伤者意识丧失,对于我的询问,无法正常回答。好在他是侧卧位,有利于口腔鲜血排出,防止呕吐物堵住喉咙导致窒息。”闵华说,通过后来的检查,伤者的呼吸、心跳、双眼瞳孔都很正常,他才放下心来。
紧接着,闵华从自己汽车后备箱中拿出急救包,对伤者的头部进行环形止血包扎,并让身旁的女儿报了警。四分钟后,急救车赶到,伤者被送上车,闵华才离开现场。
5个月后,被救男子辗转打听到当时救人的是闵华,将代表感谢和感恩的锦旗送到了公司。大家这才知道,原来他救了人。
像这样的“拔刀相助”,他总认为是“举手之劳”:“这是作为一名老兵和老党员的担当。”
上世纪八十年代,从部队退伍的卫生兵闵华并没有选择去大医院,而是主动请缨,来到了刚刚筹建的湖州电力局。“基层的单位更需要我。”铿锵的话语中,是一位年轻党员的责任和奉献。
部队里“救死扶伤”的理想,成为他一辈子工作的追求。在国网湖州供电公司工作的这几十年里,每每有抗灾抢险、重大保电和工程建设,总少不了闵华的身影。无论是2006年抗击“桑美”台风、2008年抗冰抢险,还是特高压建设工地,他那个出现在抢险一线,继续生命接力的人。
“永远在路上,为生命跑赢时间”
这教科书式的急救走红,源自他三十多年如一日的应急救护公益路,而他的脚步也从未停止。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是四川省青川县的“东西部扶贫”对口协作区县。为提升当地应对突发事件、意外伤害及重大疾病病院的现场处置能力,10月13日,闵华随湖州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团队赶赴青川,为当地中小学60名教师开展应急救护师资培训。在8个人的支援团队里,拥有丰富实操经验的闵华承担了创伤救护50%的操作题教学。
“压力是有的,但为了推广应急救护,这是我们必须要做的。掌握急救知识方法,才是我们最有利的武器。”作为医生的他深知当人面临险境时,最初的4到6分钟,采取的急救措施正确与否,对挽救生命至关重要。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闵华开始探索电力应急救护体系建设,自编完成了符合电力工作实际的应急救援培训资料,还主编出版了浙江电力第一本应急救护实用手册《电力作业应急救护实用手册》。你可能不知道,在他的倡导下,现在湖州新入职的电力员工,都要经过应急救护这门必修课。首创者闵华,他以一己之长构建了电力系统应急救护培训体系,还架通了一条从县区、地市到上海的触电应急救护绿色通道。
“哪里有人群,应急救护知识就要普及到哪里。”作为中国红十字会志愿者和浙江省红十字会一级应急救护培训师,闵华30多年来放弃大量节假日休息时间,一直致力于应急救护知识公益推广,足迹遍布城市、社区、乡村、机关、部队、企业、学校。纵观他身后,年复一年,更是拉起了一支强大的“公益志愿军”,经过他培训的初级救护员有1万余人次,普及培训超过10万多人次,是公认的“湖州民间推广急救知识第一人”。
“我的愿望就是,有一天,当有突发事故发生时,围观的人中起码有一个人能站出来,说一句‘我会急救’,而不是人人手足无措。”闵华说,如果说公益是一场毅行,我将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