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收割韭菜” 理性追逐消费新潮流

2019-10-10 16:23:56    来源:新华网

一双鞋能卖到几万元、一个玩偶因为“盲盒”的噱头能卖到上千元。从“炒鞋”到买“盲盒”,“钱包是路人”成了当前部分年轻人的一种消费状态。业内人士认为,多元消费需求催生了各类创新业态,但并非“万物皆可炒”,消费者应理性对待,避免“踩雷”。

“盲盒”是个啥,一年砸几万不稀奇?

一种放在盒子里的小玩偶正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和普通商品不同,这类商品在打开外包装之前,消费者并不知道里面具体是哪一款样式,因而被称之为“盲盒”。

在上海徐家汇商圈一家玩偶店里,“盲盒”是主打商品,旁边的玻璃柜里展示了一套12种玩偶的样品。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消费者可以买装有单个玩偶的“盲盒”,售价从39元到69元不等,也可以整套购买,保证每只不重样。只不过和整套相比,购买单个“盲盒”会有一定概率收集到“隐藏款”,让消费者更有惊喜。

记者在商店观察了20分钟,前来咨询购买“盲盒”的消费者大约有十多个,以年轻人为主,他们买到不同款时表现兴奋,买到重复的则略显失望。“相比玩偶本身,更吸引我的是打开盒子一刹那的感觉,只不过连续买到同一款的情况经常发生。”在附近工作的黄女士说,就像小时候收集干脆面里的卡片,明知道攒不齐,却老惦记着,忍不住想再买一个试下手气。

不仅在线下,“盲盒”在线上也十分火爆。天猫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上一年有近20万在“盲盒”上花费超过2万元的“硬核玩家”,其中“95后”占了大多数。

记者在闲鱼、转转等二手交易平台发现,搜索“盲盒”可以看到多款商品出售,最受欢迎的“隐藏款”更是“身价”倍增。比如一款名为“拉布布”的玩偶,“小隐藏”款售价498元,“大隐藏”款售价高达1300元,而通过“盲盒”方式购买,该玩偶的售价仅为49元。

是收藏消费还是投机炒作,“踩雷”只能自认倒霉?

从“炒币”“炒鞋”到买“盲盒”,不少人感叹似乎“万物皆可炒”。业内人士认为,鞋子和玩偶这类原本看似小众的消费品、收藏品,在经过商家的“饥饿营销”、互联网快速的话题传播后变了味,由此诞生的炒作产业链也给交易增添了不少风险。

原本从事服装潮牌生意的王先生自2018年加入了“炒鞋大军”,他主要在互联网潮流平台上出售从国外门店订购的爆款,一年来卖了两三千双,预计到年底能赚100万元。

“炒鞋和炒股、炒房的原理差不多,就是逢低买入、逢高卖出。只是鞋子主要看品牌发售量,一旦遇到限量联名款,一双鞋被炒到几万元就不稀奇了。还有两种情况会影响价格,一种是明星把某一款鞋穿成了爆款,另一种是一群人约定好短期内抬高某一款鞋价。”王先生说,后者需要大量的现金流,且没有固定的投入比例,跟不跟风完全看个人,有点像赌博,结果就是自负盈亏。

据他介绍,“炒鞋”看似热闹,实则风险不少。首先,对于真实买家的“鞋迷”而言,除了要花更多的钱,还有可能遇到货不对板。有的互联网平台虽然提供鉴别查验服务,但并非完全靠谱,一旦遇到消费者投诉,结果就是予以退款和稍作补偿。

其次,对于炒作买家而言,除了会遇到经销商拿钱“跑路”、迟迟不发货、汇率波动等不确定因素,一旦钱砸进去了又不能按时拿货、供货,只能自认倒霉之外,最重要的是并非每双鞋子都能牟利,有些款式因售价低于成本价而只能囤积,资金链会面临断裂风险。所以“炒鞋”还是需要谨慎,毕竟这个圈子里真能“炒”出豪车、豪宅的人是少之又少。

拒绝“收割韭菜”,理性追逐消费新潮流

据天猫发布的报告显示,手办、潮鞋、电竞、摄影以及Cosplay,是“95后”中最“烧钱”的五大爱好。

据不完全统计,仅2019年上半年“毒”“nice”“识货”这三家潮鞋交易平台的融资额就超过10亿元。“盲盒”头部企业泡泡玛特2011年至今已完成至少六轮融资,52TOYS、十二栋文化等也已完成多轮融资。

业内认为,随着年轻人喜爱潮流文化和社交属性的玩法,各种新兴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以满足更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但是,创业者和投资人在打造“网红”时应注意行业规范和保持自律,同时年轻消费者应避免盲目跟风。

“潮流文化类产品更多是通过理念和价值观去引发消费者需求,过多的炒作只会提前透支行业生命力,也会暴露诸多乱象。”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副主任赵占领表示,从消费者投诉和质疑来看,目前潮鞋交易平台的问题主要聚焦在商品质量、发货速度、恶意扣款、退换货难等,这些都影响了市场秩序。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俊海认为,大家对于新事物初期发展阶段应给予一定的鼓励和包容,但是经营诚信不可缺,倘若都做着“一夜暴富”的美梦,通过营销炒作和投机取巧来牟利,则不利于消费的健康发展,有关监管部门应及时出手“降温”。

关键词: 炒鞋 盲盒 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