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核芯”需市场计划两手抓

2018-04-23 14:10:56    来源:环球网

当前,美国保护主义对华贸易施压的手段已经不仅仅是限制中国商品的进口,而且还把矛头指向核心技术和芯片等核心部件对中国的出口。贸易纠纷的主战场有转向科技领域的趋势。

美国想保住相对优势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劳动力充裕的大经济体,改革开放40年来,资金和外汇储备急剧增加。凭借积累起来的经济资源,中国也在加快自己的技术进步。但是,美国在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源领域相较中国仍有优势。由于保护主义及“零和”思维作祟,美国试图在科技领域抑制中国的赶超。

在具体措施上,除了封杀某个具体中国公司外,华盛顿还有可能禁止美国运营商用联邦补贴购买中国企业生产的电信设备、对中资投资美国高新科技行业设限,而且还把矛头对准中国云计算相关企业,将来或许还会加强防范中国其他高新科技企业,限制中国学生或学者到美国学习科学技术和进行科研活动。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不屈服美国压力独立自主发展高新科技是需要时间的,中国社会应对这个过程有所预期,甚至有打持久战的准备。

就目前迹象看,如果美国政府禁止向一些中企输出核心芯片和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将很有可能影响“中国制造2025”和中国自主发展的5G网络。那么如何看待美国在这些核心部件和核心技术上的优势?我们应如何追赶?

美国在芯片生产和其他云计算技术领域占据主导优势是必然的,毕竟当下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都是美国率先进入研究,并在诸多计算机科学研究和应用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美国人对计算机科研和相关人力资源投资都比中国早,投资累计和效益会较高。但美国制造芯片与开发云计算的优势并不是绝对优势,机会成本不同使美方拥有相对优势。在全球化的时代,各国相对优势本来可以促成国际间的许多交易。但在逆全球化进程中,那些互利的贸易就会中断,中国也就有必要自力更生,研制核心芯片和开发云计算。

由于美国相关企业的数量、行业总产量和销售量都比较大,平均生产成本也会较低,形成了一个所谓的外部规模经济。中国要在核心芯片生产方面赶上美国并不容易,但外部规模经济本身是动态的,若加大投入,中国实现“核心芯片自主研制生产”的可能性也会增加。

不能缺“计划之手”

近几年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迅速,在应用及开发研究领域获得了非常大的成绩,而应用研究是在基础研究成果之上开发新的应用途径,开发研究是利用应用研究成果和其他知识,创造新产品和新技术。由于基础研究不一定有特定目标,而且还必须经过复杂的试错阶段和大量的资金投入,研究人员往往不能直接、快速为其研究成果创造经济价值。反而,有时候甚至会出现研究的方向性错误导致投入的资源“打水漂”。

在这种背景下,最近几年中国的资本主要投向了实现收益更快、耗费时间更短、市场更容易快速占领的互联网产品及技术。很多最初的技术研究人员也转向市场渠道、销售等部门,因为个人经济收益等方面的驱动。

所以,互联网引领经济发展的今天,中国是制造手机和电脑等产品的世界工厂,但却长期依赖外国生产的核心芯片和软件技术。而眼下贸易纠纷冲击告诉我们,如果不发展关键的硬软件技术,中国要自主发展5G网络、互联网经济、人工智能等商业用途技术,就好比在别人的地基上建一幢漂亮的高楼,企业和国家都不得不面对较大的政治与市场风险,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也会受到挑战。

与改革开放前在经济领域所搞的一些“会战”不同,中国当前加快核心芯片和软件的开发需要投入资金、科技创新和知识,也需要有与时俱进的规划和管理模式。中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按经济规律办事,同时“计划之手”适时扮演重要的角色,这是中国在过去40年发展经济的强项。

因此,笔者认为,计划经济成分可以在市场经济中起积极作用。即在未来的民用芯片和软件研发中,政府协调、财政融资、市场参与,同时发挥民营企业和科研人员积极性,将能够按照国家的方针政策,不断摸索正确方向,锻造自身能力,形成较高经济效益的产出。

没理由永远落在后头

坚持对外开放,能让中国学习到别人的好东西。一个国家学习他国的知识,是努力寻求发展的本能。中国最终也能通过努力,在核心芯片和软件领域建立相关的外部规模经济。而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一直重视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并行。

几十年前,家电产品也都是欧美等国家先发明制造的,如今中国已经掌握了制造技术,而且中国制造的家电产品还畅销到世界各地。所以,目前美国主导着世界核心芯片生产和技术,但中国商业芯片没有理由永远落在后头。一个显而易见的例子是,中国军事用途芯片和软件的国产率比商业用途的高很多。

中国必然会在制造核心产品的价值链中向上攀登,因为这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领域。

关键词: 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