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03 10:57:43 来源:人民日报
每天出门上班,地铁站旁边灌饼摊飘出的阵阵香味成了冬天里对我来说最具诱惑的味道,寒冷的冬天里,一边赶路一边吃个热气腾腾的鸡蛋灌饼,简直幸福感爆棚。然而,享受美味的同时,我也不免存在一些担忧:路边摊到底用没用地沟油?里面食材新不新鲜?有一天会不会被城管清走?冬日里温暖人心的美食,想说爱你还真不容易。
最近,看到不少地方陆续推出的给路边摊发个“身份证”的新闻,给食品摊贩的监管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这个“身份证”的真身就是“信息公示卡”。前一段时间,山东、安徽等地推出对食品摊贩的管理办法,小作坊、小餐饮、小摊贩在相关部门备案后,就可以获得公示卡,上面记载着经营者姓名、联系方式、主体业态、经营地点等信息。
再一查,原来很多地方早在几年前就推出了“经营证”制度,但问起身边的人,却很少有人看到有小摊贩会悬挂信息公示卡,很多经营者对这一政策也并不了解。
究其原因,一是食品摊贩数量众多,流动性大,监管部门难以及时管理每一个出现的小吃摊;二是办理公示卡,需要提交备案申请书、健康证明等材料,步骤较为繁杂,对于小本经营的小摊来说可能存在困难,因此经营者热情不高。
食品摊贩不仅能方便百姓的日常生活,更能提供不少的就业机会,但其较强的流动性也让平日监管难处不少。政策的落地实施,需要更多的人力投入和后期维护,如进行日常监督和定期抽查等,才能让政策更有效、效果更良好。
其实,“三小”虽多,如果能加入更多智慧创新,管理可能并没有那么困难。比如利用互联网将小摊贩联网,进行统一注册、溯源管理;或者建立评价类APP,让消费者能实时在网上对摊贩进行评价或投诉,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等等。
坚定的治理决心加入创新的管理方式,能让城市对小摊贩的监管更有序、更有效,百姓生活更放心,城市生活也能更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