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分老戏骨”一人千面 慈祥面孔下竟还有多副“面孔”?!

2020-01-22 08:12:51    来源:

“不好意思,稍等一下,一会儿还有演出,等我化个妆。”在中国翰园碑林演出部的化妆间内,65岁的袁守德正在为一会儿的演出做准备,这场演出他将饰演一位皇上。

舞台上,袁守德俨然成了一位严肃霸气的皇上,同时获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学啥像啥,无一相同。这是大家对袁守德的评价,“一人千面老戏骨”是大家对他的称赞。“我18岁的时候就进了剧团,当时在学校演《红灯记》里面的李玉和,就被剧团选中了,这一晃,都演了四五十年了。”舞台下,袁守德慈祥地笑道。

袁守德对戏剧表演十分喜爱,年轻时进入剧团便对自己严格要求。踢腿、拿顶、翻跟头、打把子等一天练习五场功,甚至练到身体虚脱。有时为了背词,晚上睡觉还会把自己唱醒,就为演好每一个角色。“角色来自生活。做我们这一行的,除了扎实的基本功,一定要在生活中善于观察,我刚进剧团的时候演了一个老人,当时也没有人教化妆,该怎么去学呢?当时相国寺有很多说书的,现场就有很多老人听书,我就在旁边盯着老人看,看他们的面部形态,神情动作。”袁守德回忆起当时的场景。

对角色的理解从来就不是“演”,而是“创作”。在他看来,在诠释一个角色的时候首先就是要了解那一个阶段的背景故事。袁守德说:“要体现一个角色,这个角色的年龄、文化水平、年代背景,所有都要了解,这样才能投入,常香玉大师说过‘戏比天大’,要把这个精神拿出来,对每个角色细细揣摩。”

无论是庄严皇帝、醉酒老汉、词人墨客、还是皈依僧人,袁守德都能在角色间任意转换,他也成为了众人口中的“一人千面老戏骨”。“ 演皇帝就是至高无上、严肃庄重的,演之前要忘记自己,我们行话就是‘脱壳’。”袁守德说只有这样才能融入角色。

为了给观众带来更多的观看体验,袁守德还挑战反串,农家巧妇也被他演绎的活灵活现,丝毫不比女性差。“作为一个演员,就要各种角色都能驾驭,给观众带来新鲜感,演农妇就是家长里短,柴米油盐酱醋茶,要体验生活,才能把握好精髓。”每次反串的时候,袁守德的表演总能吸引来众多游客驻足观看。

据了解,袁守德还去过中南海小礼堂演出《焦裕禄》,那场演出让他记忆犹新,既感动了观众也感动了自己。“当时我演一个公社书记,要送走焦裕禄同志,我就想着真的是要送自己的好战友,把感情带入进去。表演结束后,观众有的都哭了,掌声不断,那个时候我是很享受舞台的。”袁守德说,几十年的演出经历给他带来的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对舞台、对观众的热爱精神。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退休后的袁守德依旧在中国翰园碑林继续着自己的演艺生涯。“我太喜欢演戏了,这是一种精神寄托,更是一种传承,我想把戏曲和表演教给更多的年轻演员。”所以袁守德对学生要求很严格,一定要用忘我的精神诠释一个角色。

“袁老师是一个‘老戏骨’,更是老师,平时对我们要求也很严格,包括每一场戏的化妆、配戏等。每演完一场戏袁老师都会亲自指出不足,然后耐心指导我们如何掌握角色的精髓,让下一场演出更完美。”学生付磊言语中透露着对袁守德的尊重和敬仰。

现在,袁守德一天最少也有11场演出,一天最多挑战8个角色,虽然已经65岁高龄,但袁守德的精气神儿让青年演员都佩服得很。袁守德说,只要登上舞台,他就会精神百倍,正月初一中国翰园碑林的庙会就要开始了,他除了每天固定演出外,还会带着其他演员一起排演庙会的节目,只为把最精彩的演出呈现给游客!

“对角色负责,对观众负责,只要我的身体还行,我就会一直演下去。”这是一位老戏骨对自己的告诫,也表达了对演艺事业最真挚地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