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这里守了一万多个日夜”

2022-04-25 07:48:07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原标题:“我们在这里守了一万多个日夜”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吴铎思 通讯员 马安妮

第一次见到吐尼牙孜夫妇时,映入眼帘的是他们黝黑通红的脸庞,这是常年上山的痕迹,一身迷彩服趁着人精神抖擞,两双布满老茧的双手,印证了他们质朴的生活。

聊起守边的生活,吐尼牙孜·买买提的妻子热扎古丽·毛拉买提打开了话匣子,今年54岁的她清晰记得当年的情景。

199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响应国家号召,为更好守护边境安宁,公安边防各支队入乡寻找合适的牧民担任护边员工作。

“当时我记得是边防派出所的民警到乡里做宣讲,说离我们不远的大山需要有人经常巡逻,防止有坏人进来。”住在温宿县博孜墩柯尔克孜民族乡的热扎古丽说。

刚开始,吐尼牙孜有些“心动”,他说服妻子说,“我们可以一起去山里,能一边放牧,一边巡逻。”但刚满5岁的大女儿和不满3岁的小女儿,不能跟着一起进山,夫妻俩有了后顾之忧,一时间不知措施。

“我们进了山,两个孩子怎么办?”看着小两口一筹莫展的样子,吐尼牙孜的父亲想了想说:“孩子交给我,你们去吧,巴郎,这是我们的土地,我想你们守好它。”

在父亲的支持下他与妻子热扎古丽·毛拉买提同另外两户人家一起搬进了离家40公里外的夏特古道英买里地区,这一住就是28年。

“刚到执勤点的时候,山就是山,没有路。”吐尼牙孜回忆道,荆棘丛林、重山叠嶂,不知道下一步走在哪里,更不知道来时的路是怎么走的。从无到有,吐尼牙孜和妻子硬生生从荒凉的山里走出一条上山路和无数条的巡山路。如今,古道上每一座山峰、每一个山谷他都能叫上名字,已然成了一个行走的夏特古道“活地图”,也成为了一代代戍边民警的“引路人”。

“走了28年,现在这条边境线上哪里有山洞、哪里有沟、有弯、哪里视野好看得远、哪里的路最好走我都清楚得很!”吐尼牙孜·买买提颇为自豪地说道。

不怕没有路,能走出来。但山里不仅如此,还没有自来水、没有电,作为第一批进山的护边员,三家人就住在地窝子里,夏天喝融水,吃山间野菜、自家养的牲畜;冬天就熬雪水、凿冰窟取水,吃干馕。

生活环境的艰苦还能人为克服,但多变的天气和突如其来的灾害才最可怕。2007年夏天,天气多变,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引来了洪水,将吐尼牙孜夫妇的房子、羊圈,以及出山的道路都冲垮了,12年的积累付诸东流。洪水整整持续了半个月,他们和外界彻底断了联系,看着眼前所剩无几的粮食,小两口又回到了最初进山的状态,靠挖野菜、接山水,相互鼓励坚持了下来。

“我有时候也给他说,要不我们也下山去吧,孩子也在身边,日子也比现在过得好。”看着当初一起上山的另外两户下了山,妻子热扎古丽也想下山陪两个孩子。“再坚持坚持,日子总会好起来的,这山里总得有人守着,护边是国家大事。”吐尼牙孜耐心地鼓励着妻子,看着丈夫眼里坚定的神情,她也选择了坚持和陪伴。

在大山坚守的一万多个日夜,吐尼牙孜一家从刚开始的一无所有,到今天有了房子、羊圈、菜园,家里通了电、接了水、有了通信讯号,各类设施都在逐步完善。夏特古道的护边员执勤点也从一处增加到了七八处,物资周周有保障,生活月月有收入。

“现在我还养了70多只羊,日子越过越好了。”吐尼牙孜高兴地说。

关键词: 吐尼牙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