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22 10:20:57 来源:经济日报
“采取具体措施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建立长效机制解决拖欠账款问题。”最近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明确要求,让一些陷入账款拖欠“迷雾”的企业看到了方向。
拖欠民营企业账款和农民工工资是个“老大难”问题。时间上,从上世纪清理企业“三角债”,到2003年国务院领导帮助农民工熊德明讨薪,再到近两年国务院几次召开会议作专项部署,可谓由来已久;程度上,几乎从经济发达地区到欠发达地区,各地都有拖欠现象,尤其是建筑、交通、电力等工程领域,每到春节时期,集中清理欠薪和集中讨薪的现象很是引人关注。
这个“老大难”问题到底如何解决?不妨先看两个数据。一是今年2月底工信部透露,经过一段时间集中清理,全国各级政府部门、大型国有企业共清偿民营企业账款超过1600亿元,其中农民工工资得到优先清偿。二是广东省政府负责人最新透露,截至今年7月底,广东省各级政府部门和大型国有企业共排查拖欠中小企业账款49.47亿元,已清偿28.54亿元。
这两个数据只是今年以来整治拖欠账款行动的部分成绩,但已经可以说明,“老大难”问题,说难的确难,可真要解决起来并非无能为力。这一轮连续数月的整治清理就清楚地表明,对“老大难”问题如果真抓实干,拿出路线图、时间表,出实招、动真格,多大的难事、多久的难题都能化解,甚至一些久拖不决的欠账“麻团”也能快刀斩乱麻。
不过,这样集中力量抓、集中时间抓的办法,虽能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也会留下问题。留下的问题就是,一阵风过去之后很容易故态复萌,或者依然如故,这些年的教训就是如此。许多拖欠都是躲过了风头继续拖,或者这次清理完下次接着欠,甚至边清老账边欠新账。要不然,何至于国务院相关部门一而再、再而三地统一部署、集中行动?
可见,治理拖欠这个“老大难”,既要重拳出手、重点治理,对突出问题突出处理,更要从源头入手,按照中央政治局提出的要求,建立解决拖欠账款的长效机制,从根子上堵死拖欠账款的漏洞黑洞。
从源头看,目前拖欠主要是某些政府部门、大企业利用优势地位以大欺小、拖欠民营企业款项。虽然造成拖欠的原因很复杂,但归纳起来主要是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在项目中地位相对弱势;政府或大型国有企业审批繁杂,管理流程迟缓,同时普遍存在转包、层层分包和资质挂靠等现象,利益链条长;一些地方超出财力范围搞开发或者随意立项,加上不作为等问题,一旦财力跟不上,很容易导致欠薪。
建立长效机制,就要针对这些成因“点穴式”治理。按照中央的要求,强化抽查督促和专项审计,杜绝一些政府部门违规随意立项;从制度上严禁政府工程项目以各种方式要求企业带资承包,提高支付工程进度款最低比例要求,修订完善法规制度,严防发生拖欠。
当然,解决拖欠绝非一日之功,但如果从根本上建立管长远的法律和制度,就能有效地清理旧账、防止新账。这对建立高质量的社会信用体系、营造高质量的营商环境、提振企业投资信心、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别让拖欠账款绊住企业的“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