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少年”自学制毒入狱 狱中发明专利

2019-08-09 14:34:03    来源: 司法部

从“别人家的孩子”到少年制毒的“绝命毒师”再到阶下囚,今年22岁在四川省广元监狱服刑的小刚(化名)还有两年的刑期。

初入监狱,小刚觉得生活一片灰暗,在监狱人民警察的正确引导下,他没有放弃自己。

他说:“如果可以,一定要多学法律知识,不做违法犯罪的事。”

“化学天才”自学制毒证“实力”

与同龄人喜欢玩游戏、玩手机不同,上了高中的小刚对化学实验情有独钟。“实验成功后的满足感,让我痴迷。”小刚说,他经常上网学习化学知识,一有时间就扎进卧室里的实验操作台。

2013年底,小刚上网查看化学实验知识时,无意间看到了制作毒品的方程式。为了证明自己的天赋,小刚准备在自己的实验台上制毒,“就想试试自己行不行”。

小刚用零花钱买了大学化学课本研究制作冰毒的工艺。经过两个月的研究,他基本掌握了制毒工序。他骗父母说实验遇到了困难需要购买器材,却拿着父母给的钱在网上购买了2000元左右的制毒原材料。经过更新实验设备、添加原材料,小刚制作出了冰毒。

这期间,小刚除了化学和数学成绩直线上升外,其余学科全部下降。父母多次询问他在研究什么,都被他糊弄了过去。

沾沾自喜深陷泥潭浑然不知

每次制毒成功后,小刚都会沾指甲盖大小的毒品尝尝味道。第一次用锡箔纸烫吸后,小刚整整四个晚上睡不着觉,在脑海里反反复复推理制毒方程式。

“味道很好,纯度很高!”听到吸毒人员如此评价自己的“产品”,小刚心里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2014年,一人通过网络主动联系小刚并推荐给他一个网友群,告诉他里面有很多技术“大神”。小刚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进入了这个群,他一步步走向深渊却浑然不知。

在团伙成员的吹捧、威逼下,小刚总共制作了6KG毒品。最终,在一次制毒过程中被当场抓获。由于小刚当时还是未成年人,法院依法作出7年6个月的判决。2014年,小刚被送到广元监狱服刑。

被捕入狱 自学课程发明专利

“全完了!”初入监狱,小刚觉得自己的人生从彩色变成了黑色。监狱里,小刚不爱说话,也不爱笑,整天郁郁寡欢。他知道自己这次犯了大错、触犯了法律,也很担心自己的未来。

看到小刚对生活没了希望,刘广平很想帮助他。通过查阅了小刚的档案,刘广平知道他以前学过一年多的钢琴,有一些基础。改造生活单调而枯燥,民警希望通过音乐让小刚重新“活过来”,积极改造。民警们找到小刚聊天,问他是否愿意跟着监狱的“春雨艺术团”学习电子琴。小刚答应了。没过多久,小刚已经成为了艺术团的骨干。

“从第一次会见时的忐忑不安,到半年后在监狱宣传橱窗上看到他登台表演的照片。每一次来,我能看到他的转变和进步。”小刚的母亲每个月都会从成都来看儿子,给他加油鼓劲。

随着重拾信心,在监区民警和家人的帮助下,小刚开始了自己的救赎之路:“因为年少无知,走向犯罪的深渊。如今,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入狱前,小刚就想发明“静电吸附蒸发器”,用于保持化学实验中低温制冷系统的温度恒定。在监狱民警的帮助下,在父母的支持下,小刚利用休息时间自学,刻苦专研。

监狱为了支持小刚的研究,将他的设计图纸与推导运算委托专业人士狱外模拟,并将结果反馈给小刚,修正他的计算。

2018年12月,小刚完成了“静电吸附蒸发器”理论设计,目前正通过广元监狱申报专利。

还有两年多小刚就要出狱了。

因为制毒服刑,小刚没能和自己的同学一样,参加高考,走近象牙塔。这一段被丢失的时光,小刚很想重新拾回,他说:“没能参加高考、读大学是我的遗憾。服刑期间,我没有丢下学习,希望以后满刑后能去学校复读高二,重圆大学梦。虽然我喜欢化学,但物理研究成果可以更好的转换到现实生活中,可以更好的应用于社会,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也算是对我罪行的忏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