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在国外生病会有什么故事?

2019-07-22 10:55:0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图片来源:百度

  图片来源:百度

  爱丁堡皇家医院病房。
  艾 娃摄

俗话说“看病方知健是仙。”若不幸生病,少不了要经历到医院排队挂号、买药、吃药等程序。如此折腾下来,让不少人“谈病色变”。那么,留学生在国外生病,会有什么故事?听听他们的分享——

英国看牙记

吴思颖

回想刚入学时的看牙经历,在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读研的蔡幸君坦言“真的特别心酸”。

蔡幸君至今记得,当时是一个周末,她去伦敦海德公园玩。吃完随身带的面包,突然发现牙缺了一块。因为是刚开学,蔡幸君对英国的医疗系统几乎没有了解,只知道在入学时,学校要求每个留学生购买了海外留学生医疗保险,但她不知道看牙是否属于医疗保险的范畴。去哪看牙?该从哪儿着手?蔡幸君一无所知。

无助之下,蔡幸君的韩国室友告诉她,可以去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的就医点咨询。可让蔡幸君哭笑不得的是,几天后,她回到谢菲尔德市到学校附近的NHS就医点向那里的工作人员阐明自己的情况后,工作人员让她拨打电话111(英国非紧急医疗救助电话)再次进行咨询。

“那时候我刚到英国,几乎听不懂工作人员问的问题,只能连猜带蒙地用英文回答是或否。”当时的蔡幸君十分无奈。本以为这通电话可以安排她看诊,没想到聊到最后,工作人员又报出一串数字,让蔡幸君咨询离她较近的一个NHS的牙科就医点。

当蔡幸君拨通之前工作人员提供的电话后,对方却告知她牙医出差了,要1周后才能回来。“她让我在下周同一时间打电话过去看能不能预约到时间,当时感觉太心酸了。”蔡幸君说。

据蔡幸君介绍,在英国,能归到NHS的牙科诊所很少。如果不能预约到NHS牙科就医点,就只能选择到私立牙科诊所看诊。

万般无奈之下,蔡幸君最终选择到学校附近的私立牙科诊所看牙,但也只能预约到4天后就诊。“终于看上牙的时候,10分钟就检查完了。又预约了1周后补牙,花费175英镑。”蔡幸君说。

在加拿大看急诊

郭煜

“我觉得还好吧,毕竟在国外生活了4年,看病不是什么特别困难的事。”刘丽(化名)今年6月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统计学系毕业,说起当初在国外看病的经历记忆犹新。

刘丽告诉笔者,她留学所在的卑诗省要求每个人都购买医疗服务计划(简称MSP),费用为每月37.5加拿大元,办理成功后,会得到一张个人专属的医保卡,到医院看病需要出示该卡。

回想起第一次到医院就诊的经历,刘丽仍然觉得无语。“我第一次进医院是因一块很小的鸡骨头卡在喉咙里。”刘丽说,“护士为我登记各种基本信息、测量完体温后,便让我在等待室等候叫号。这一等,便是3个多小时。倒是整个治疗过程很顺利,鸡骨头很快就被取出来了。”

在急诊室,刘丽注意到,急诊叫号并不是按照排号顺序,而是按照病情的轻重缓急。“之前,我朋友看急诊时的症状是胸痛加呕吐,登记完没多久就被叫号了。我的病症轻微,所以等候时间较久。”刘丽说。

尽管在加拿大的第一次看病经历让刘丽印象深刻,但她觉得卑诗省的医疗福利不错。“一般看急诊都不需要花钱,还可以享受免费打HPV九价疫苗等福利。”

周末生病只能靠熬

吴思颖

“一言难尽。”正在韩国公州大学就读的郝艳茹回想起自己在韩国的看病经历,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记得当时是一个周五,我发现嘴有点歪,便怀疑自己‘中风’了。但到了医院才发现,医生们下午下班很早,且很多医院周末都休息,并不接诊。”

心急之下,郝艳茹的男友决定带着她从公州到大田跨城看病。当她和男友到达大田的医院时,医生告诉他们治疗她症状的医生那天不上班。“虽然医院周六下班时间早,但周日上班的医院却非常少。没办法,我们只能返回学校,在家里等。”郝艳茹说。

最终,郝艳茹只能忍着不适熬到了周一,到一家私立医院就医。“当时感觉太无助了,尤其女孩子还爱美,真是焦虑。”郝艳茹说。

被蜘蛛咬伤的尴尬就医经历

刘紫雯

许晓雨就读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留学这几年,除非是紧急状况,一般她很少去医院看病。“因为除非是特别严重的病,医院会尽快安排治疗。如果只是普通感冒发烧要预约很久,不如自己吃药。”许晓雨说,“在澳大利亚,基本上大家都有相对固定联系的全科医生,相当于家庭医生,时间长了,医生和病人也都熟络了。”

一次外出游玩时,许晓雨不小心被蜘蛛咬伤了脚踝。“当时没什么感觉,但是过了几天脚踝就变得红肿,又痒又疼。”因为咬她的那只蜘蛛是体型稍大的黑蜘蛛,所以许晓雨非常害怕,便去找自己常联系的郑医生,“虽然伤口不大但又痒又疼,我怀疑是不是中毒了,也想到自己是不是时日不多了。”

“一进郑医生的办公室,我就开始嚎啕大哭。郑医生先被吓了一跳,后来查看伤口后说:‘没什么事,擦点药就好了’。”说到这,许晓雨忍不住笑了,“郑医生当时准备了各种医疗器械,结果是我有些大惊小怪,当时真是觉得太尴尬了。”

从被叮嘱多喝水到住院治疗

刘紫雯

艾娃(化名)在英国爱丁堡大学读研期间,不幸患上了脓毒症。“复活节假期时,我回北京面试。在从北京回爱丁堡的飞机上,我开始发烧。”但到达爱丁堡的当天是周六,艾娃要就诊的社区诊所不上班,而要转去医院也需要社区诊所开具证明。无奈之下,艾娃只好等到周一。

两天后,艾娃才顺利就诊,虽然吃了社区诊所开的药,但依旧高烧不退,并且还伴随抽搐。她不敢再拖下去,便和朋友一起搭乘出租车,请司机帮忙送到任意一家医院。“司机直接把我们拉到爱丁堡皇家医院(公立医院),由于不是从社区诊所转入的病人,门诊医生对我的病情不了解,我和朋友只好借助词典描述症状。”艾娃说,门诊医生给她做了基本检查后,开了退烧药和消炎药。“医生同时叮嘱我多喝水。回到宿舍后,我感觉情况更严重了,只好和朋友再度回到医院。”

这次到医院后,医生立刻安排艾娃住院。“最开始我住在急诊病房,凌晨3时护士把我转到了肾移植病房。我当时特别害怕,以为自己的肾脏出了问题。”在肾移植病房住院的第一天,艾娃做了一系列检查后,打了点滴。“周四早上医生查房时告诉我,他们一开始怀疑我是尿毒症,但看到检查结果,发现是虚惊一场。当时听到这句话,我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最后确诊我患的是脓毒症,也就是全身性感染。”

虽然治疗过程艰辛,但艾娃表示,当地医院的福利很好。“每天晚上,护士都会送来隔天的菜单,第二天会根据你的勾选把餐点送到床前。医护人员的态度也很好,晚上抽血时,护士还会陪我说话。”艾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