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本草(夏都)宣言----中医药文化的复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

2019-07-08 15:16:29    来源:

2019年7月6日-8日,在古夏朝之都一禹州,中原智库组织召开了“新本草(夏都)中医药圆桌高端论坛”。本次论坛由禹州市天源医药集团与中原智库中医药文化研究中心承办。中原智库陈思桦主任主持并主旨演讲,各专家学者就陈思桦主任提出的“中医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中医药的创新与发展”、“中医药文化的复兴与中华文明复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积极深入的研讨和论证,并实地考察了禹州中药材市场、天源中药饮片有限公司、中药材种植基地等,达成了共识。因应时代之需,发表“新本草(夏都)宣言”,向社会各界倡议如下:

中医药的起源和人类起源一样古老。在远古时代,人们总是首先认识到某些植物或矿土,能够治疗某些疾病,慢慢形成了特定的经验和技能,逐渐发展成为本草药物学知识;其次是利用本草药物在和疾病漫长的斗争过程中,形成了对病因病理和药物功能属性的认识和总结,将其发展成为系统的本草医学体系。但是,本草医学经历了数万年的传承发展,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正面临着现实的困境和发展变革与突破的历史抉择。

一、中医药发展面临的困境和问题

一是随着各种科学技术的应用,以手术、抗生素为主的医疗体系也异常发达,而各种疾病、疑难杂症、系统性疾病等却越来越多;而且,对于这些衰老性疾病、气血循环性疾病、系统性疾病等,所谓发达的“现代医学”却无能为力,甚至不能够理解和解释。各大医院人满为患;看病难,看病贵,并且许多疾病不能够治愈或者治疗效果不好,只能靠各种药物控制,如降糖药、降压药、止疼药、抗生素等控制;许多人依靠药物来维持生命,倍受病痛折磨。这种情况不仅造成社会、国家和家庭的的负担越来越重,而且长期服用各种药物导致的药原性疾病和危害不断增多。

二是医学领域价值偏颇,纷争混乱。如中医西医之争、中药西药之争、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之争、中医药的科学性之争、医学文化与价值观之争、医疗教育、政策、产业利益之争等,存在着诸多矛盾和混乱现象。这一切现象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医学文化和价值观的偏颇与失衡,说明了人们对医学和健康的认识出现了偏差,也说明了当今医学在发展的方向、方法、理念和思路上存在问题。

三是人才缺乏,政策不足。由于几十年错误思潮的影响,造成了中医药人才队伍逐渐衰减,许多名老中医和民间具有一定特长的老中医先后离去,文化技能没有传承。各种大中中医药大学的教育也都背离了中医药的特点和根本,培养的学生不懂不会中医,反而冲散了中医药的人才队伍。同时,国家发展中医药的政策不足,中医从业者风险大,限制多,不能适应中医药的发展特性和需要等。这些都是目前中医药发展面临的重大困境。

二、中医药的科学性及科学的标准性

一百多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人们对传统文化和价值体系的认知与社会变革的要求存在矛盾性,致使许多人大都无视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科学内涵,一概斥为糟粕,表现为失去客观标准的偏激性。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出现了“废除汉字”和“废除中医”事件与思潮。这种错误思潮的泛滥,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不仅破坏了文化的传承,也阻碍了本草医学的正常发展,是造成目前医学价值的混乱和发展迷茫的根源,必须拨乱反正。

一是本草医学是一门最具实践检验和重复验证的科学。从根本上说,中医是一门哲学,更是一门生命科学,也是一门自然科学。在人类文明整个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它一直都是一门最具实践性、最具检验性、最具重复验证性的学科。它的重复验证性不仅包括同一类疾病的治疗、同一类本草的性能、同一类人疾病治愈的经验的验证,也包括了中医理论思想、治疗方法、治疗行为、治疗效果等整体性的验证。无数的 先人们,不同时代、不同地方的人们,在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一次又一次,反反复复,以真实的、大量的、多种多样的、社会的、群体的、个体的亲身实践,不断地重复验证,不断地进行社会实践和检验,证明了其科学性和有效性。其中,虽然也有许多个人应用失败的情况,但那是个人能力和医学知识的不足,也是医学进步的基础,不能够以此怀疑本草医学在基本思想、方法理论、实践检验等整体上的科学性。这种科学性比书本上的科学,比实验室里的实验,更加具有科学意义。

本草医学的科学性还在于其无论是药性药理、病因病理、以及其相互之间的存在的关系和变化,有着无数的因种,无数的可能,无数的结果,变中有不变,不变中有恒变,诸般法象,因循相果。故中医药学是一门综合性最强,最为复杂的科学。比起简单的数字和实验室活动,本草医学的科学性更强,更丰富。

实践本草医学,需要良医。俗话说:“不为良相、则为良医”,一名良医必须具有系统的天人合一观、整体的生命观、阴阳平衡的世界观、并生相育的自然生态观、以及正确的哲学思想等,上晓天文,下知地理,中明人事,心系民众疾苦,善德万物。

二是科学的观念及其标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什么是科学?历史阶段不同,存在着不同的视角和理解差异。最早,科学的概念是分科而学的意思,后来逐渐代指数学、物理、化学等各种分科知识的研究及其知识体系的统称。强调的是一种方法,注重实验和数据推算的结果。在二十世纪初,社会大变革时期,作为一种新思想、新意识,以“科学、民主、自由”之名传播到中国。这时,“科学”的概念和内函发生了变化,科学成为了正确、真理和先进的代名词;从自然学科的一种分科和方法,变成了包括社会文化价值在内的一种尺度和标准。自然学科存在着显著的定量研究、实证分析。但是,社会、经济、文化、精神、政治、军事、医学等诸多领域,则更多的是一种定性分析和实践检验,二者有差异,但也存在本质的共通性。真实的世界复杂多样,种界相属,每样事物都有特定的时间顺序和空间秩序,不能追求简单的数据重复验证,要更多地注重实践检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实践验证。所以,当今“科学”的准确概念是:科学就是事物存在的客观状态及其原理,包括其运行变化的机理和规律,以及人们对此的认知程度、总结、应用和实践的活动与方法。当然,科学还包括作为人类不能认知和了解的部分。

三是科学技术只是医学进步的手段。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医疗设备的发明,丰富了医学望、闻、问、切等诊断方法。如听诊器、化验机、胃镜等,以及各种诊疗器械和工具的发明与应用等,提高了人们对一些病变的诊断效率和诊断的准确性。细胞学、人体生命科学等的发展,增进了人们对生命的认识和疾病的理解。各种新的治疗工具,在现代影像信息技术的应用支持下,推动了外科手术治疗的现代化,尤其是在组织器质性病变、创伤及先天性疾病的治疗中,获得了极大发展和进步。但是,这些只是科学技术与诊断工具的进步带来的成效,并不是医学基本思想方法和药物的本质属性发生了变化。科学技术只是医学进步的手段,它弥补了望闻问切诊断方法的不足,发展了人们对疾病诊断的手段和方法,丰富了治疗的形式和措施。不能将现代科学技术等同于“西医”和“西药”。不能将现代生物技术、分子技术、细胞学、人体生命学等,等同于“西医”,不能将化学合成药物、本草提炼药物等,等同于“西药”。

三、“中医”和“西医”的关系及医学的统一性

医学本一家,不应人为的分为“中医(药)”和“西医(药)”。医学作为人类治病养生的一门综合性科学,有着完整的统一性。医学只有一家,从历史到现实,从华夏本土到域外,医学的基础与根本,医学的概念和内涵,医学的理论和方法从未改变。

一是“西医”的治疗理念、方法、手段等,都是医学外科的属性和范畴,本质上它就是医学外科内容,是本草医学的外科繁荣发展形式。

二是“西医”主要适用于外科类病症,如战争、车祸等急需抢救的外伤、先天性需要手术治疗的疾病、急需抗感染的病症、需要手术治疗的病症等。对于这些外科类疾病,西医的长处就是抗感染、切割、疏通等,发挥得淋漓尽致。加之本草药物现代化生产形式的发展,抗生素等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的实现,得以迅速应用于近代流行疾病的防疫,用于两次世界大战无数士兵创伤的救治,用于日益增加的车祸和自然灾害的创伤等,而获得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人们所接受和认可,被称为现代医学技术,在中国又被简称“西医”。

三是从医学实践看,正是由于“西医”外科属性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其对于系统性疾病、慢性病、阴阳气血、失调疾病、情志病、衰老性疾病、饮食失调疾病等,对于功能性病变类疾病等,这些内科性的、系统性、整体性的疾病,是无能为力的,是不能够解决和治疗的。其外科的属性和本质,加之缺乏中医的基本思想和理论的指导,西医往往是见病不见人,见点不见面,以肃杀切割为能事,是无法实现医学的全科系统性治疗的。

四、中医药的传承和创新

目前,中医药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重大基础理论和医学思想的创新与突破。

一是本草概念的传承与发展。在医学发展的文明历程中,最早的药物是什么植物就叫这个植物的名字,没有“药物”的概念。后来到了大约“伏羲-神农文明”时代,距今1万年左右,随着药草种类的 增加,才逐渐形成了“药”的概念,有了抽象的“药”的称谓。从那时起,很长一个时期内,各种本草药物都叫做“药”。在《神农本草经》出现之前,所有的药物学著作都称作“药论”。到汉朝时,出现了“本草”的概念,“药”和“草”已经成为了可以相互代替的通用的概念,“本草”成为了各种药物的统称,不仅包括各种植物、草类,也包括动物类、矿物类和微生物类。随着工业文明的出现和科学技术 的进步,各种化学合成药物、生物制药、提炼加工等人工药物大量出现,极大地丰富了药物的种类。但是,这些人工药物都是以本草药物为基础和来源的。要么是直接从天然药物提取而得,要么是对本草药物的功能开发生产,所以,从根本上说,它们都是本草药物的一部分。因此,“本草”已经成为一切药物的代表,包括自然药物和人工药物。自然药物也叫天然药物。人工药物有时也叫化学药物。总之,人工药物是以自然药物为基础形成和发展的,是自然药物的科学形式,是本草的发展和进步。由于本草医学形成发展于中原大地,人们又将本草药物俗称为“中药”,将本草医学俗称为“中医学”。所以,本草、中药、本草医学、中医药学、中医等,都是相通的概念,可以互相代称。所以,所有的药物都要在本草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指导思想下进行运用。

二是要利用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本草医学的发展。就是要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如微生物学、生命科学、基因科学、细胞科学、生态科学、人体科学等最新的科学成就,及时和本草医学相结合,推动本草医学的发展进步;而不能将本草医学同现代科学技术人为地割裂和对立。一些从事中医药的人员,抱残守缺,画地为牢,不知医学的发展进步,若谈及细胞学、血液循环学、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学、人体解剖学等,他们就会说:你讲的是西医,不是中医;中医没有细胞,没有血液系统,等等诸如此类的错误认知。这些人号称是中医药的坚守者,号称是本草医学和中医文化的坚定维护者,熟不知他们自绝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自以为是,将本草医学看成了一成不变的东西,不知发展创新,恰恰成为了阻碍中医药进步和发展的守旧力量。这些人忽视了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就是随着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本草医学也是在不断更新、不断进步发展的。不能将历史与现实割裂开来,互相对立,将本草医学看成固定不变的东西,固守经典,绝对化经典,教条地、狭隘地理解和认识本草医学及其理论,这也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三是正确认识本草医学(中医药)的变与不变。本草医学是人类文明漫长发展积累的结果,其中存在着变与不变,即道与术的关系。所谓的“道”就是本草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思想和方法等,包括了哲学、生命科学、自然科学的真理、规律、机理及其存在表现;而这些东西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也是。正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太阳的东升西落等一样,是永远不变的东西。这就是本草医学(中医药)的“道”。所谓的“术”则是对本草医学“道”的学习掌握和运用,就是一名医者对药物知识、病理知识、及其临床应用技术水平和能力的高低,包括历代名医的经验与教训的总结,而这些东西是始终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的,是可变的。这就是本草医学(中医药)的“术”。许多人不明白本草医(中医药)学“道”与“术”的存在及其辩证关系,就导致产生了两种错误的认知:一种是认为本草医(中医药)学是古老的东西,是历史的东西,早就落后了,应该陶汰了;提出了所谓“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概念,应该以“新医”代替“旧医”,以“现代医学”替代“传统医学”等。他们弃道求术,只看到细枝末节,不知天地大道的存在,不知道“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天地大法。另一种错误认知是厚古薄今,食古不化。这一类人对传统中医药学知之甚少,则又固步自封,画地为牢,绝对化 经典,将一切都看成了固定不变,不可更改,不可怀疑的东西,认为越古老的东西越是正确的,只崇医“道”,不知医“术”,自绝于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拒绝现代科学技术,其结果是将本草医(中医药)学限定在牢笼里,扼杀了其蓬勃发展进步的生机与活力。总之,这两种认知都是错误的,都是必须加以反对的。

五、医学的复兴正在到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希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增强民族自信,勇攀医学高峰,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绐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

中医药发展正面临重大的历史时期,国家已经从认识和政策的层面提供了支持,全社会都要变革创新思想,更新过去错误的观念和意识,重构医学世界观和价值体系;既要继承传统医学的优秀内容,也要丰富发展其不足部分,将其和现代科学技术、先进的思想理论结合起来,全面的创新和发展本草医学。这正是时代和社会进步的基础与前提,也是本草医学不断前进发展的根本保证。本草医学的复兴指日可待! (中原智库)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