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考古现场 活化考古成果 河南考古“鲜活”走近大众

2019-04-25 14:37:47    来源:大河网

“春秋时期的墓葬都没有墓道吗?”“古人是怎么炼丹的?”……4月20日,在河南博物院举行的2018年度河南考古新发现公众报告会上,面对公众抛出的各种问题,专家们一一作了解答。

今年是省文物局连续第三年举办全省公众考古报告会,消息发布不到一星期,吸引了数百名观众到现场聆听。如今,文物考古正在褪去昔日神秘的面纱,从“高冷”走向大众,从直播考古现场到普及文物知识,再到其他尝试,我省文博系统正走出一条考古公众化的独特路子。

打造生动鲜活的“移动课堂”

“为什么要把马和狗埋到那个墓葬里?它们是公马还是母马、是公狗还是母狗?”在当天报告会的互动环节,一位小朋友的提问让人忍俊不禁。

“小姑娘,你提出的问题非常重要。这是因为古代贵族生前出去视察、打猎时要骑马、坐车,而狗会看门、领路、打猎,所以在死后也把马、狗带走继续为他们服务……”台上,考古专家马俊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了小姑娘一个满意的答案,也给在座听众上了一堂生动活泼的“历史课”。

这样生动的课堂不仅仅体现在一场报告会上,更体现在河南考古人日常潜移默化的传播中。为向大众普及重要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2016年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开通官方微博“河南考古”。“河南考古”开通不久就试水直播考古发掘现场,先后打造了信阳城阳城遗址战国楚墓的“2000多年牛肉汤”“沉睡两千多年的宝剑”,以及“考古摔倒炫富”等多款“爆款”产品,吸粉无数。其中,去年10月,“河南考古”晒出的一堆堆文物碎片“炫富”图短短几天时间便吸引了数千万网友的关注,成为文博行业传播的标志性事件,也为文博同行提供了经验借鉴。

考古公众化成“业内共识”

随着我国考古事业不断发展壮大,考古公众化成“业内共识”。拥有“话语权”的业内人士、专家学者不仅自觉向社会推广、普及文物考古知识,传播方式也从过去的单向传播向注重互动、体验转变。

去年9月,平顶山市鲁山望城岗冶铁遗址发布“招募令”,在全国范围内招募社会志愿者和考古发掘技师。“这是我省首次尝试志愿者参与考古工作,邀请他们参与考古发掘、整理和宣传讲解工作。此外,该遗址在发掘期间的周末时间对公众开放,这也是首次尝试。”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让不同专业背景的年轻人参与到考古工作中来,不仅给考古带来新思路,也使考古从单向传播变成互动体验,使公众考古落到实处。

活化考古成果惠及更多百姓

“河南是文物考古大省,仅去年实施的考古发掘项目就有282项。”省文物局局长田凯说,近年来河南取得的一系列重要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揭开了众多历史之谜。我们正通过各种方式让考古成果活起来,如博物馆展览及考古体验、建立遗址博物馆、考古遗址公园等,真正将考古成果惠及民众。

在“活化”文物考古成果上,我省下了大功夫,建设了隋唐洛阳城、安阳殷墟、新郑郑韩故城等一批考古遗址公园和大遗址保护展示园区,不仅培育了文化旅游主导产业,还提升了城市的品位,改善了人居环境,成了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此外,郑州市大河村遗址博物馆等公共文博场所也成了“公众考古”重要场所,大家可以在这里体验考古,学习如何运用钻探工具解密土层,发掘重要“宝贝”等。

田凯表示,让考古走近公众,增强大家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文化遗产,才是文物考古的理想境界。

关键词: 河南 考古 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