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27 10:55:10 来源:大河报
八朝古都开封地下文物遗存丰富。开封作为中国北宋时期的首都最负盛名,因遭黄河多次淹没城池,造就了开封“城摞城”奇观。考古发现,如今的开封城下叠压着六座城池。3月23日,“古都重宝耀中华”大型系列活动启动后,立刻在宋都开封引起强烈反响,“城摞城”的开封地下摞着什么“宝贝”?
时间凝固在黄河泥沙里
北宋东京城遗址因黄河泛滥,大部分叠压在今天开封城市建成区之下,且埋藏较深。顺天门(新郑门)是北宋东京城外城西南城门,门址位于今开封市夷山大街西侧,北侧为晋安路,南侧为汉兴路。
3月25日,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在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葛奇峰的带领下,进入顺天门考古发掘现场。10余米的黄土叠压着1000多年的帝都繁华、兵灾水患,顺着葛奇峰激光笔的指引,记者从上到下看到了清代茅屋土墙的田园农家、清末的洪水围城;看到了明末李自成第三次攻打开封人为决口的全城灭顶之灾,那次灾难过后30多万人口的开封只余3万余人;也依稀看到帝都城门宏伟端庄,看到皇帝在城门外琼林苑赐宴新科进士。
葛奇峰说,黄河多次给开封造成灾难,但黄河泥沙也较为完好地保存了遗址和文物的历史原貌。他向记者展示了在顺天门出土的宋金时期灰陶嫔伽。这个人首鸟身的形象俗称妙音鸟,原是佛教中的神鸟,宋金时成为框定建筑等级的屋脊神兽。葛奇峰说,经修复能达到如此完好程度的灰陶嫔伽,在国内的馆藏文物中这是仅有的第三件。
葛奇峰说,本次发掘实际面积2706平方米,清理出了五代、宋、金、元、明、清、近现代等各时期大量遗存,出土了3500件陶瓷、金属、砖石、钱币等类型的文物以及1000多袋陶、瓷、骨、石等类型的文物标本。
1981年春,开封市园林部门在清理龙亭前潘湖底淤泥时,意外地发现了宋皇宫和明周王府的部分遗迹。此后,在开封市几代文物考古工作者的努力工作下,已基本探明了被深深淤埋于地下数米乃至十数米深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宋东京城遗址。
2017年7月,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发现了明代永宁王府遗址,并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共完成发掘面积4000平方米,出土明代陶、瓷器、石、铜、锡、琉璃、木、骨等各类遗物1000余件(套),遗物性质主要为建筑构件和生活用品。
2000多件文物展示4000多年城市史
开封博物馆新馆是目前河南省建成的面积最大的市级博物馆,从新石器时代到清代,8000多年的历史,4000多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通过2000多件(套)文物展品构成的时空隧道,向人们一一展示。
“‘古都重宝耀中华’活动的举办,不仅是一次对国宝文物的集中宣传和展示,更是一次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和让‘文物活起来’的最好诠释。”博物馆工作人员王晓玲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博物馆的基层工作人员,这是一件令她很兴奋也很自豪的事情。文物虽无声,但却是历史的有力见证,是一座城市的精髓所在。
“大河报策划的这次‘古都重宝耀中华’活动,对河南四个古都的文物资源进行一场集中的宣传,对于文化强省、资源大省的河南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开封文史研究者刘海永告诉记者,一直以来,河南的很多珍贵文物都深藏闺中,甚至呆在库房无法展示其文化、历史、艺术价值。这次活动无疑是在惊蛰之后的春天,叫醒那些沉睡的“宝贝”,拂去灰尘,展露芳容,一定会惊艳四方。
刘海永说,开封历来藏宝丰富,开封博物馆馆藏文物5万余件,无论是官方馆藏还是民间收藏,自古以来都是重要的文物聚集地。开封博物馆馆藏的北宋“开封府题名记”碑、宋白釉珍珠地娃娃卧莲瓷枕、北宋“大晟夷则”铜编钟等文物具有代表性。
像这样的开封“古都重宝”有很多
新石器时代玉璇玑
玉璇玑为环形,它的形状既像古代礼器中长了牙的璧,又似变了形的环,中孔呈圆形,是尧舜时代就有记载的远古玉器。
这件玉璇玑中孔直径6.7厘米,外径13.3厘米,厚0.5厘米。玉质较纯,呈青色,局部有黄色沁斑,这件玉璇玑保存完好,甚为少见。
春秋铜簋
这件春秋铜簋(guǐ)器型完整。器、盖扣合紧密。盖隆起,有圈状捉手,母口。器口微敛,鼓腹,下附3个兽面扁足。器身两侧有兽首口衔环状双耳。盖上捉手内饰蟠龙纹,盖沿和器口沿饰窃曲纹,盖顶和器腹饰瓦纹,圈足饰垂鳞纹。这件铜簋采用范铸法制成,形制端庄不失轻巧,纹饰清晰简练,具有春秋铜簋的典型特征。
唐三彩抱鸭女俑瓶
这件唐三彩抱鸭女俑瓶造型是一个梳着发髻、眉目清秀、美丽活泼的少女。少女身穿窄袖长衣,外披披肩,怀抱一个鸭式长颈瓶,蹲跪于圆形莲台上,该瓶除了女俑头部和瓶底没有上釉以外,其余部位均施色彩艳丽的三彩釉。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实现了瓶、人物俑、动物俑的完美结合。
宋白釉珍珠地娃娃卧莲瓷枕
这是一件宋代登封窑烧制的陶瓷精品,登封窑属磁州窑系。瓷枕为豆形,白地绘赭(zhě)石色花,枕面周边饰回纹,中间刻画折枝莲花,一戴肚兜婴儿,两腿一伸一蜷,仰卧在莲花之上,作玩耍状,画面空隙处布满赭石色小圆圈。前后壁均刻画有莲叶纹饰,后壁有一圆孔。底部无釉,胎呈灰白色。娃娃卧莲是宋代瓷器上流行的一种吉祥图案,有祝福新婚夫妇“连生贵子”之意。
北宋"大晟夷则"铜编钟
原为徽宗朝所行“大晟”新乐中的编钟。这件大晟钟通高27.5厘米,宽18厘米,钟的正面刻有“夷则”二字,“夷则”是古代音律之一。宋徽宗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在今河南商丘出土了6件编钟,因钟出土于春秋时期的宋地,徽宗认为是祥瑞之兆,遂设立“大晟府”,重制新乐,命工匠铸造“大晟钟”。每套钟基准音高都是黄钟宫,作为标准音律定音,真正实现了“音同高”,这样就能保证一首乐曲在另一个地方演奏也不会走音。大晟钟目前传世极少,河南仅开封博物馆存有一件,非常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