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21 13:42:20 来源:光明网
有一句广为流传的教育名言是这样说的:“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但如果这棵树是一棵歪脖树,这朵云是一朵乌云,这个灵魂自己还粗鄙着呢?
近日,媒体报道,北海艺术设计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期末考卷上出现了多道与课程内容无关、甚至令考生感到被侮辱的试题:“你与异性有过性交往吗?艾滋病好在什么地方?”“你将来想要小孩子吗?你想断子绝孙吗?你要不要借一个好的种?”据了解,出卷人为学院院长郑某,并且此前在《大学语文》《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等课程考试中也出过类似题目的试卷。目前,学校官网公布的4个电话全部处于无人接听的状态,而且根据受访者提供的信息,目前校方已经开始要求在网上曝光的学生进行删帖处理,并要求所有学生保持沉默。
期末考试是通过考试的检查测试,激发学生将所学知识串联起来、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同时发现学生学习的目的、态度、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下一阶段有针对性地改进学习提供依据。但,“你与异性有过性交往吗?”“你想过为国家的未来而吃饭,为国家的未来而生孩子吗?”“有人说中国的人口红利没有了,如果中国再死十个亿,是否还存有人口红利?”“为什么说很多中国人是狗是猪?”这些窥探个人隐私、逻辑混乱、三观不正的题目出现在大学生期末考卷上,究竟与什么知识点有关,又能激发学生什么样的思考,笔者百思不得其解。
有一点是清晰的,这样的试卷题目和用语之浅鄙和粗陋,恰恰暴露了出题者无知、无趣、无德、无畏,这样的问题必然久久盘旋在出题人的脑海中,终于喷薄于学生的试卷上。这样的考试是借学生积累学分的压力,绑架学生的思想,限制学生的思考,甚至将试卷等同于“供状”,强迫学生“交代”涉及学生隐私的心理活动,这样的试题及其试卷,完全是反文化的,不能教书育人,只会误人害人。
教育是一件庄严而神圣的事,容不得半点差池。我们知道,无论是像高考这样大规模的国家考试还是一个省、一个区的考试,都需要一定的流程,包括成立出题小组、拟定题目并通过讨论、辩证才能送达学生手中。一个学校的期末考试虽然做不到如此严谨,也需要遵守一定之规,通过恰当而有效的程序。但这样的试卷可以出现在学生的手中,恰恰体现了试卷的生产流程出现了程序错误,或者如果是经过了相应的程序而依然照出不误,就说明这个程序和机制本身存在问题,说明学校的专业水准和教育标准存在着问题。
近年来,一些学校的试卷出现了新的趋势,出题人不拘泥于原来仅仅考察书本知识点的目的,想把试卷出得活一些,更贴近网络时代,更贴近当下生活。一些试题要求学生“主持一个饭局请《聊斋志异》中的人物吃饭”“结合本人姓名,论证《西游记》是自己写的”“用五块钱的创业基金,在有限时间内最多能赚多少钱”,虽然引起广泛争议,但教育专家认为只要能结合专业的基本要求,注意“花式”在考卷中的权重,倒也无可厚非。
但考试之“活”不是为了“活”而活,不是为了“作死”而活,而是由“死”而活,由“生”而活。北海艺术设计学院的魔幻期末考试,究竟难堪了谁?答案应该很清楚了。(张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