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04 10:38:05 来源:河南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回首40年改革开放历程,中国人民更加坚定地认识到,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被称为“中国缩影”的河南,40年来波澜壮阔的发展进程,恰恰是这一论断的生动注脚:那个曾经风沙、盐碱、内涝肆虐的兰考,已经脱贫摘帽,快步奔走在小康路上;那个曾经杀猪卖肉的小小漯河肉联厂,已经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那个曾经鱼塘遍布的郑州之东,已经是中国中部的金融中心、商贸中心和新兴服务业中心。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地位更加凸显、影响不断扩大,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已不仅是农业大省、重要的新兴工业大省和有影响的文化大省,更是加速崛起的经济强省、内陆开放大省。
回首,是为了更好地出发。
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指导河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着力”、打好“四张牌”、落实“三起来”“三结合”,沿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阔步前行。
改革开放赢得发展主动权
创造过辉煌,才懂得出彩的真正含义;经受过苦难,才对发展有着更深切地渴望。
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河南有三千多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厚重的中原文明积淀着中华民族的鲜亮底色。
新中国成立之初,河南是全国最贫困落后的省份之一,人均年工农业总产值为50.3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1%。
1978年,当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改革开放的号角,河南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40年来,河南扭住发展不放松,用改革的智慧和开放的勇气,从“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全面发展”,走向“高质量发展”。
1978年至1992年,河南用14年走出发展新路,负重前行却激情燃烧——
始于1978年的中国农村改革,改写了河南农民的命运,也改写了河南发展的历史。河南省开封县的花生丰收在望,实行联系产量责任制的超产奖励要不要兑现?县委领导班子态度鲜明:“就是个金娃娃也要让社员抱走。”上世纪80年代初,河南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逐步从粮食调入省份转向调出省份。
势不可挡的改革大潮,从农村逐步向城市乃至整个经济体制的全方位改革推进,成为河南发展的强大动力。
肖存兴察觉到消费升级趋势,将山珍海味加入羊肉烩面,演绎出从街边摆摊到行业巨无霸的“烩面传奇”;企业股份制改革拉开序幕,股票、期货相继登场;“微笑服务”的郑州亚细亚惊艳亮相,引爆“中原商战”,令当时不景气的全国商业为之震动。
从“温饱不足”到“吃饱穿好”,河南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991年经济总量突破千亿元,从此挺起腰杆谋发展。
1992年至2012年,河南用20年走好崛起之路,高歌猛进且活力迸发——
南国春来早。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掀起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热潮。河南不再把自己束缚在“把农业搞好”的思维定式中,坚持工业、农业两篇文章联起做,战略目标从提出“一高一低”到强调“两个较高”,从实施“三大战略”到实现“两大跨越”,产业结构从“二一三”转变到“二三一”,探索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实现中原崛起”的战略构想横空出世。
时势浩荡,落子生花。
49岁的陈泽民受热播电视剧《凌汤圆》的影响,毅然辞去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下海研发出国内第一条速冻汤圆生产线;安钢从年产量10万吨的小钢铁企业,一跃成为全国第一个年产量突破100万吨的地方钢铁企业,对安阳市GDP的贡献率几乎占据一半;郑州市郑东新区建设拉开帷幕,平地崛起一座国际化新城。
从“强工兴农”到“三化”协调,河南坚持科学发展观,经济总量先后突破1万亿元、2万亿元大关,稳居全国第五位、中西部省份首位,从此鼓起腰包谋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正在努力走出一条腾飞之路,展翅翱翔且豪情万丈——2012年12月8日,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20多天的习近平,在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深圳,开启了他履新后的第一次国内调研,向世界宣示了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决心。
此时的河南,发展思路愈发清晰——把自身发展放在国际发展大势中去思考,放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去定位,放在区域协同发展中去谋划。
立足“中国之中”,河南用好新型城镇化这个“引擎”,带动周边,活跃全局。中原经济区芳容初绽,“三区一群”等国家战略平台叠加而至,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全部开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领衔出演“五省三十城记”,实实在在显示出中原腹地的重要力量。
思考“世界地图”,河南走好区位优势这步“妙棋”,服务内陆,联通世界。打通“空陆网海”四条“丝绸之路”,首创“1210”海关监管模式,建成内陆省份数量最多的功能性口岸,进出口总额跃升至中西部首位。郑州中大门保税直购体验中心开设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商品专柜,让慕名而来的消费者惊呼:“我就像走进了‘世界的百货商店’。”
从“内陆腹地”到“开放高地”,河南树立新发展理念,经济总量先后跃上3万亿元、4万亿元台阶,接近4.5万亿元,按照这一基数,今后3年年均增长4%就可以达到全面小康的要求。
改革开放40年,河南发展成就巨大:
经济总量更大了。全省GDP年均增长10.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由1978年的4.5%提高到2017年的5.4%。
人均水平更高了。人均GDP由全国第28位跃升至第19位。2017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978年的93.8倍和121.1倍。
地方财力更强了。1978年,地方财政收入不足30亿元,到2017年达到5238.35亿元,跨过5000亿元台阶,居中部首位。
经济结构更优了。1978年,三次产业结构为39.8∶42.6∶17.6,到2017年变为9.6∶47.7∶42.7,一产比重首次降至个位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3.6%上升至2017年的50.16%,实现了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的历史性转变。
历史的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时代的乐章,在不懈奋斗中奏响。
2014年3月和5月,习近平总书记以微观调研把握宏观中国,两次视察指导河南并作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推动形成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框架,确立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并亲自为河南高质量发展“把脉开方”——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及竞争力,着力打好“四张牌”。
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总书记对河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明确了我省坚持高质量发展的总体任务、基本路径、主要目标、重大举措和重点支撑。
中原更加出彩是河南高质量发展的总体任务;
坚持“四个着力”、打好“四张牌”、落实“三起来”“三结合”是河南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
实现更有效率、更加全面、更富活力、更可持续的发展是河南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河南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创新放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化改革开放、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是河南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支撑。
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发展就是一个不断点题、破题和解题的过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河南的发展势能蓄积壮大、地位形象显著提升、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原儿女自豪感、自信心、凝聚力明显增强。
这些年河南的发展,是注重速度、更注重质量的发展——
打开河南经济发展的“画卷”,运行态势平稳,增长速度较快,经济结构协调,追求速度与质量的统一是最醒目的色彩:
因为见事早、判断准、行动快,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经济发展保持了平稳增长、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
看速度,2013年GDP跃上3万亿元台阶,2016年跃上4万亿元台阶,2017年接近4.5万亿元,稳居全国第五位、中西部省份首位。服务业增加值接近2万亿元,居中部首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8.4%,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看质量,人均GDP于2013年、2014年连续跨越5000美元、6000美元两个台阶,彻底摘掉了“贫困落后”的帽子,已达到中等发达省份水平,2017年接近7000美元。
速度与质量产生的巨大能量,让我们在适应、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过程中,增强了信心,坚定了方向。
河南坚持“四个着力”,着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就是要坚持速度与质量的有机统一。
这些年河南的发展,是苦练内功、更善借外力的发展——
改革创造了体制机制的先发优势,开放赢得了后发赶超的历史机遇,一条富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河南特点的发展道路,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绩。
刀刃向内,以深化改革扩大宽领域开放,“先人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从全国首推“三十二证合一”到“一次办妥”河南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上线运行,营商环境成为河南发展新标识;从全国率先完成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到超额完成处置千家“僵尸企业”目标,国企改革场场硬仗都“打得漂亮”……河南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用改革的办法来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吸引127家世界500强企业先后落户,国有企业挺起河南经济发展的“脊梁”。
眼界向外,以全面开放倒逼深层次改革,“高人一招”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
从全国首个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获批到建设郑州至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无中生有”打通了连接世界经济体的空中通道;从中原经济区到“三区一群”战略叠加,“有中生新”提升了在全国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河南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用开放的视角找寻发展的空间,建设中西部开放高地,推动中原腹地走向开放前沿。
河南的跨越发展,源于将着力打好“四张牌”作为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
这些年河南的发展是发挥优势、更弥补短板的发展——
历任河南领导都在思考着一个严肃命题:怎样在保持现有优势的情况下,突破“路径依赖”和补齐“木桶短板”,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去赢得未来?
顺应潮流,紧跟时代步伐是根本之策,河南发展快的时候,都是在和时代同频共振中走在前列。
中国与期货在郑州“握手”,从全国第一家粮食批发市场到上市49个商品期货品种,“国际郑”向世界喊出“郑州价格”。
中国工业化大潮滚滚,河南制造向河南创造转变、河南速度向河南质量转变、河南产品向河南品牌转变,“强工兴农”渐入佳境,装备制造业、食品工业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强势崛起,繁荣服务业水到渠成。
视野开阔,不断探索新路是全局之谋,河南发展快的时候,都在创造着新的模式和经验。
从汝州上演“蛇吞象”奇观到郑煤机收购全球汽车零部件“隐形冠军”,民资与国资不断续写新的传奇。
从郑州亚细亚将消费者奉为“上帝”引领全国现代化商业理念到河南保税中心“买全球卖全球”首创“1210”海关监管模式,郑州商业不断向国内外贡献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实践。
审时度势,彰显自身特色是长远之计,河南发展快的时候,都是在立足省情,找准加快自身发展和服务全国大局的结合点,形成核心竞争力。
审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河南打好粮食生产这张“王牌”,探索“两不三新”的跨越发展之路,如今已走进了28.7万平方公里的跨省级行政区域城市群——中原城市群。
立足地处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战略枢纽的地位,河南由“十”到“米”重铸“中国铁路心脏”辉煌,“连天接地”推动中原大枢纽由“国内”转向“国际”,如今已成为“一带一路”的物流通道枢纽。
针对贫困山区多、搬迁难度大的实际,河南把易地扶贫搬迁任务纳入新型城镇化、现代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统筹推进,如今已探索出了一条“依托‘四靠’搬得出、覆盖‘五有’稳得住、围绕‘五个一’能致富、实现‘五新’生活好”的新路子,26.03万贫困群众有望提前一年全部搬入新家园。
河南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三起来”“三结合”,不断取得经济社会发展新成就。
“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描绘的那样,亿万中原儿女牢记总书记嘱托,谱写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激发出磅礴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铺陈开叠彩的时代新画卷。
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发展依然是当代中国的第一要务,中国执政者的首要使命就是集中力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详解“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中原更加出彩。”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当我们把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通起来理解时,把新时代的坐标系和中原更加出彩的目标对照起来思考时,一种强烈的使命感、负重感、责任感正在成为我们前进的强大驱动力。
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指出,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的正确方向,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更加全面的发展——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跨越1200亿斤大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突破50%、“金融豫军”加速崛起、全球重要的智能终端生产基地基本建成、数字经济崭露头角……探寻河南的发展密码,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引领了河南朝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方向前进。
“新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红绿灯。”河南正处于人均GDP从近7000美元向1万美元迈进的重大战略机遇期,要确保经济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必须持之以恒推动新发展理念落地生根,把打好“四张牌”贯穿于高质量发展各个方面,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将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化改革开放、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不断开拓高质量发展新境界。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更有效率的发展——
产业结构不优、经济效益不高、创新能力不强、企业发展不充分……纵览河南40年来的发展历程,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接近11%,增速在两位数以上的年份就有22个,但这种增长不可避免地带有数量规模快速扩张的特征,一些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伴生而至。
“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如果把河南看成一个独立经济体,近4.5万亿元生产总值在世界能排到第18位。在这样一个“大块头”的经济体量下,要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富活力的发展——
生产总值多、财政收入少,怎么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钱袋子”装满“真金白银”。
人口资源多、人才数量少,怎么办?招才引智纳天下英才,建设“双一流”高校和学科,“人口红利”变为“人力资源红利”。
工业比重高、服务业比重低,怎么办?持续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制造业服务化,产业结构由“二三一”转变为“三二一”。
发展质量高不高,全要素生产率是标尺。河南要追求“少投高产”“有含金量”的发展,必须处理好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推动质量变革,提高经济整体素质,使企业有更多的利润、员工有更多的收入、政府有更多的税收;推动效率变革,提高劳动、资本、土地、资源和环境效率;推动动力变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更可持续的发展——居住在深山、滩区的贫困户,如何早日摘下“帽子”奔小康?中小制造企业投融资,何时不再四处奔波求人?掰着手指头计算的“蓝天白云”,何时能成为常态?奔波于招聘会的大学毕业生,怎样能多一些就业的机会?辗转于医院病房的患者,怎么能减轻一些负担?还有社保、教育、住房……
“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只有不忘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不断创造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升的美好生活,河南才能真正做好高质量发展这篇大文章。
发展是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不可逾越、不可逆转。
用奋斗实现人生价值,用实干圆梦伟大时代,亿万中原儿女打好行装,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