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遗民为啥出现在山东曲阜?考古人员将提取DNA与殷墟数据进行比对

2018-11-30 11:38:43    来源:大河网

公元前1046年,武王姬发率领大军发动“牧野之战”,一举击溃朝歌守军,商王帝辛也就是我们熟知的纣王自焚于鹿台,自此,商朝结束了500多年的统治。而伴随着商朝的灭亡,殷商遗民的去向也成了一个历史疑问。

日前,记者从第八届黄淮七省考古论坛上获悉,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持的曲阜杏坛学校东周墓地最新发掘显示,该墓葬群及出土文物明显具有殷商遗民特点。专家表示,下一步将考虑采用DNA技术等与殷墟考古材料进行比对分析。

曲阜与今人观念中的殷商族人集中地豫北,在空间上相隔200公里以上,时间上则相差数百年,考古人员如何推测墓主与殷商族人有关?这拨商族遗民又为何在曲阜出现?记者就此疑问进行了采访。

墓主身下小坑透露重要身份信息

“商族人的墓葬很有特点,跟东周其他墓葬明显不同。”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文博馆员、曲阜杏坛学校墓地考古领队董文斌告诉记者。

2018年3月,曲阜市区东南部,距鲁国故城东南角约500米的杏坛学校搞建设,文物部门进行考古勘探时意外发现大规模东周墓地。总计约300座墓葬,总面积2万余平方米,相当于3个标准足球场面积的总和。目前,考古发掘已完成近200座,出土器物600余件。

其中一些墓葬引起了考古人员的注意。“这些墓葬里面发现了腰坑、殉狗等现象,这是商族人的风俗特点。同时,出土器物中的白色彩绘陶器,其彩绘成分经检测与殷墟出土物质成分一致,均是以锡为主要成分,这一类陶器又被称为锡衣陶。”董文斌说。

何谓腰坑?殉狗又是怎么回事?原来,商族人死后下葬,通常会在墓底中央墓主腰部下的位置,刻意挖出一个小坑,坑内殉牲或葬物,一般是放置一条狗。腰坑现象在我国始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在晚商和西周时期极为盛行,以殷墟遗址为代表,带腰坑的墓葬比例约占发掘总数的50%~70%。据统计显示,1969年至1977年在殷墟西区发掘的939座墓葬中,有殉狗的达339座,共殉狗439只,不少墓还殉狗2只以上。

至于为何选择狗来陪葬,研究者认为,狗在商族人的生活中很重要,古人很早就有以狗辟邪的风俗,在腰坑中殉狗可能是为了驱邪避鬼,防御鬼神及盗贼的侵扰。

由此,考古人员推测,杏坛学校这批墓葬的主人,与殷商遗民具有很亲密的关系,极有可能是商族人的后裔。

考古人员计划提取DNA与殷墟比对

众所周知,商族的发源、强盛跟河南密切相关,如此大规模的商族遗民墓葬为何会在山东曲阜出现呢?

考古人员认为,一种可能是,曲阜地区是古时奄国(又称商奄)的属地,而奄国是早期商朝的属地,商朝第十八代君王南庚曾迁都于此,因此,这些人有可能是商奄人的后裔,在商族第20代国君盘庚迁都安阳殷墟之前就定居于此,并一直生活到了东周。

另外一种可能性,则与殷商灭国之后的遗民流向这一历史疑问相关。

商朝灭亡后,商族人再次接受被迁移的命运,文献中,他们的去向有朝鲜说、宋国(商丘)说、卫国(鹤壁一带)说等。近年来,考古人员在洛阳北窑遗址和陕西周原遗址,也曾发现带有腰坑的墓葬,说明他们确实被迁往各处。

山东有没有商族人被迁移过去?文献记载,西周初年,周公旦辅佐周成王东征,灭掉了伙同纣王的儿子武庚一起叛乱的奄国。打完仗,周公旦受封于奄国故土,由于周公还要留在镐京辅佐周成王,于是他让自己的长子伯禽代为赴任,建立鲁国,国都为曲阜。周成王还将“殷民六族”也就是商族后裔一并赐给伯禽。

考古人员告诉记者,此前山东也零星发现过商族人墓地,如此规模尚属首次。杏坛学校墓地的主人究竟是奄国时期就定居于此的商族人,还是西周初年从河南迁到此处的殷商遗民,还有待研究。目前看,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因为墓葬中出土的白色彩绘陶器,其颜料技术可能正来自于殷墟。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辉煌的商朝已是过往,东周时期的这批商族墓主社会地位并不算低,其生前居住地是在曲阜城内,应是具备一定社会地位和专业知识的人员,墓葬中也出土了不少与墓主身份相关的青铜兵器。

据介绍,下一步,考古人员计划通过科技手段提取墓葬主人DNA,将它与殷墟相关数据进行对比。“或许能为殷商遗民这个历史问题提供直接证据,这也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结果。”董文斌说。

关键词: 殷商遗民 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