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10 08:39:43 来源:魅力中国网
移动通信便利生活
赵永新张驰
“圆圆,你在那边都习惯吧?”
“都没问题,爷爷您放心吧!”
8月31日中午,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的张先生用手机和在外留学的孙女视频通话。“现在的技术真是了不得,国际通话又快又便宜,还能看得见对方!”放下手机,张先生感慨万分,“我年轻的时候,想都不敢想啊!”
从当年笨重的“大哥大”到现在小巧的智能手机,从拨号上网到视频通话,中国的移动通信技术更新换代,无论是研发能力还是制造水平都有了质的飞跃,人们的生活也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G、2G阶段,国内技术几乎一片空白。2000年5月,中国向国际电信联盟提交的TD—SCDMA技术提案成为国际三大主流3G标准之一,实现了百年通信史上中国标准的零突破;2012年1月,我国提交的TD—LTE—Advanced技术标准提案,被国际电信联盟接纳为4G国际标准,开始与发达国家并驾齐驱。
在方兴未艾的5G时代,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中国企业突破了多项关键核心技术,中国5G在多项技术、产品上领先。截至今年上半年,华为获得了全球50个5G商用合同,累计发货基站超过15万;中兴通讯5G战略布局专利超过3700件,与全球60多家运营商展开5G合作。
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凭借大宽带、低时延、高可靠、大连接等技术,5G带来的不仅是传输速度快,还将助力物联网、车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加快落地,点亮智能世界。
饭碗牢牢端在手上
记者蒋建科
“这玉米看着跟普通玉米一样,它有啥神奇?”日前,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的实验室,几位前来参观的市民,问作物所副所长张春义。
“这是高叶酸玉米,这种玉米每百克含叶酸200到240微克,能解决人体叶酸缺乏问题。”张春义说,今年国庆前,一些超市就能买到这种玉米。
农以种为先。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个品种可以造福一个民族。
从吃不饱到吃不完。我国一代又一代育种科技人员前赴后继,新中国成立70年来培育成功已审定和登记的农作物新品种5万多个,为实现“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目标,作出巨大贡献。
70年来,种业科研领域走出了袁隆平、李振声两位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在育种理论、方法和材料等方面获得一大批专利,为粮食丰产、安全提供了巨大支撑。比如,被誉为“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的李登海,先后选育玉米高产新品种80多个,6次开创和刷新了中国夏玉米的高产纪录;我国小麦育种界科学家赵洪璋,先后育成以“碧蚂1号”“丰产3号”“矮丰3号”和“西农881”为代表的四批优良小麦品种,累计种植面积达9.5亿亩。
70年来,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巩固提升。中国人碗里装中国粮,靠的是中国的种子。我国建立了超级稻、矮败小麦、杂交玉米等高效育种技术体系。目前,我国水稻、小麦等全部为自主品种,做到了“中国粮用中国种”。
新药研发护卫健康
记者刘诗瑶
不久前,屠呦呦与团队提出应对青蒿素抗药性的可行治疗方案,同时在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疾病方面取得新进展,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内外权威专家的高度认可。这位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从未满足于眼前成就,仍不知疲倦、执着科研,为人类生命健康贡献力量。
不起眼的小小药片,是多学科交叉的智慧结晶。过去,我国新药创制的能力和水平长期落后于发达国家,一直以仿制为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凤毛麟角。进入新世纪特别是“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启动以来,我国新药研发驶入快车道,正由仿制药大国向创新药大国转型。
中国第一个抗癌新药、第一个靶向抗癌药、第一个拥有全球知识产权治疗失明的药物……在国家的支持和科技人员的努力下,我国新药研发成绩斐然。截至2019年7月,“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累计有139个品种获得新药证书,其中1类新药44个。其中,部分新药已经产生不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满足人民群众“用得上、用得起”药物的需求起到了积极作用。
我国的新药研发和产业开始走向国际。截至2018年底,累计超过280个通用名药物通过欧美注册,29个专项支持品种在欧美发达国家获批上市,23个制剂品种以及4个疫苗产品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预认证,近百个新药开展欧美临床实验,一批自主研制的新药及高端制剂走向国际。
大型客机蓝天逐梦
记者余建斌沈文敏
8月1日凌晨两点半,C919大型客机104架机的试飞工程师凌宁准备妥帖,静待一飞冲天。当天早上,作为C919大型客机第四架试飞飞机的104架机,迎来飞上蓝天的“第一次”。
5时32分,104架机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第四跑道腾空而起。经过1小时25分钟的飞行,返航并平稳降落,顺利完成首次试验飞行任务。截至目前,共有4架C919大飞机投入试飞工作,静力试验和其他地面验证试验也在稳步推进,C919大型客机研制进入高密度、高难度、高风险试飞阶段。
说起C919大型客机的首飞,凌宁依然激动不已。2017年5月5日,我国自主研制的喷气式大型客机C919成功完成首次蓝天之旅,79分钟的飞行表现惊艳了世界。飞机降落,首飞机长和飞机总设计师紧紧相拥,现场人群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
作为我国首次按照国际适航标准研制的150座级干线客机,C919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大型客机项目取得重大突破,堪称中国百年航空工业史上的重头戏。C919对标的是成熟、主流的波音737和空客320机型,旨在加入全球市场竞争,成为令人信赖的出行选择。映照着几代航空人近半个世纪的接续奋斗,凝聚着22个省市、200多家企业、近20万人的共同努力,这一大国重器将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制造强国的标志性工程。
信息技术释放红利
记者喻思南
在不久前召开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地平线宣布我国首款车规级人工智能芯片——征程二代芯片正式量产,这将有助于补上国内自动驾驶产业生态的短板。
芯片是人工智能的底层核心技术,人工智能芯片的突破,是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缩影。今年5月,科技部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人工智能论文发文量全球领先,企业数量等多项指标居全球第二。长期以来,我国是信息产业的追随者,我国在人工智能部分领域实现引领,则是计算机信息技术数十年沉淀,厚积薄发的集中展现。
上世纪80年代,计算机还普遍采用大型主机,本世纪初个人计算机快速兴起,近十年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蓬勃发展,移动支付、人脸识别、社交网络等应用走在世界前列。几十年里,我国信息化走过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历程,基础设施日新月异,技术创新更加活跃,产业生态不断完善。
信息化红利持续释放。1994年,我国通过一条64K的国际专线,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历经20多年发展,我国成为世界公认的网络大国。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了8.54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了8.47亿。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来临,人们生活将因信息更便利、更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