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7 14:18:30 来源:魅力中国网
6月3日,全国首个家庭式“禁毒防艾志愿者工作站”在安徽宿州正式落户,开门“迎客”。
工作站以全国禁毒工作先进个人李彦命名,是李彦夫妇20年在公益禁毒领域不懈努力、勤勉奉献的见证。
近20年来,这对“禁毒防艾”的“明星”夫妇开着一辆“禁毒宣传流动大篷车”,跑遍17个省156个市、县,放映禁毒防艾公益电影6500余场,发放禁毒防艾宣传资料800余万张,将国家的法律法规宣传到田间地头、把禁毒防艾知识送进千家万户。
全国禁毒工作先进个人李彦。本人供图
早在2000年初,李彦的亲戚、朋友就曾经深受“毒”害。
他初中还没毕业的表侄交友不慎染上毒瘾后,经常到亲朋好友家偷骗钱财用以购买毒品,几进戒毒所也没有戒掉毒瘾,不思悔改的他最终在一次聚众吸毒中,因注射海洛因过量当场死亡。表侄和李彦的孩子年龄相仿,从小在一起长大。表侄走后,表哥一家天塌般的惨状,李彦感同身受。
还有他的发小,是当地最先富裕起来的农民。自从成了“瘾君子”,百万家产被挥霍一空。绝望的妻子含着泪带着年幼的女儿远嫁他乡,原本快乐幸福的一家,被吸毒祸害得妻离子散,家破业败。
“真的是一人吸毒,全家遭殃。假如悲剧发生在我的家里,日子还怎么过?”李彦觉得应该要做点什么。从那时起,他开始发挥自己电影曾经做过放映员的优势,用电影宣传禁毒知识,让人们真正地认清毒品危害,让悲剧不再重演。
2013年李彦陈红夫妇在街头向过往的群众宣传禁毒知识。本人供图
他瞒着家人东拼西凑,添置购买放映设备和禁毒宣传影片,自己也开始学习禁毒知识。禁毒宣传并不是放一场电影那么简单,为了扩大传播效果,他还印制了许多禁毒宣传册,电影放到哪里,册子就发到哪里。
公益宣传是需要资金的。偶尔,李彦会主动联系些爱心企业寻求赞助,但大多数时间,他都是自掏腰包。“这活既苦又累,不仅不能赚钱,反而把家里辛辛苦苦积攒的钱都要贴进去。”开始,妻子陈红对丈夫的行为很反对,但禁不住李彦鼓动和劝说,陈红慢慢地理解他,也同丈夫共同承担起了禁毒宣传的重任。
由此,夫妇俩的禁毒路开始了。
他们以“禁毒宣传流动大篷车”为家,开始奔赴全国各地开展禁毒宣传工作。为了节省开支,他们带着生活用品吃、住在车上,开水泡面、咸菜、凉馍就是一顿饭,无论是酷暑寒冬,还是风霜雪雨,他们都毅然坚守在禁毒宣传的第一线。
2007年的秋天,一次宣传结束已是深夜,在返回途中,突遇大雨,行驶中的车子不慎滑入了泥坑。在这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黑灯瞎火的地方,他们想尽办法、费劲周折,无奈车子越陷越深。
2017年陈红在宿州市十一中向同学们展示毒品知识。本人供图
陈红一下坐在水泥地里地哭了,好像把这些年在禁毒路上遇到的困难、曲折攒在了一起,通通发泄出来。李彦摸了摸自己浑身上下被泥水湿透的衣服,又冷又累,眼眶也红了。直到第二天早上,在附近村民的帮助下,车子才被推出泥坑。
多年的风餐露宿、辛苦劳累,李彦有一次突发疾病,险些没了命。禁毒之路很难又遥远,但总有些圆满的结局,让夫妇俩不敢停下、也不能停下前进的脚步。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每一次出发,都有可能挽救一个被毒品击溃的家庭和人生。
小张是李彦夫妇帮扶的第一个吸毒女孩。年轻好奇的她自从沾染上毒瘾后,家里和近亲属都被她折腾得无法忍受,家人甚至要和她断决关系。夫妻俩得知情况后,不辞辛苦,无数次登门开导教育,就像对待亲生女儿一样关心她、帮助她。小张终于被他们的真诚所打动,下定决心戒除毒瘾,不久后还成了家,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至今已戒除毒瘾的小张再也没有碰过毒品。
2009年初冬的一天,在禁毒宣传中,一位老人站在禁毒展板前久久不肯离去,还不时地擦着眼泪。老乡悄悄告诉李彦,这位老人的儿子为了弄钱购买毒品拦路抢劫,被关进了看守所。放映结束的时候,那位老人为李彦端来一碗热气腾腾面条,“师傅,俺想你还没吃饭吧,吃碗热面暖暖身子吧。”接过这碗面,泪水模糊了李彦的双眼。在他心里,一碗面就是对禁毒志愿者最大的认可和鼓舞。
李彦夫妇荣获中国好人奖。本人供图
2015年6月25日,作为全国禁毒工作先进个人代表,李彦在人民大会堂作了《栉风沐雨十五载 无悔禁毒宣传路》主题事迹报告。他说,踏上禁毒宣传路,自己从来没有想到会得到这么高的荣誉。虽然志愿服务很辛苦,但很充实、很快乐。只要老百姓愿意看电影,能为群众服务好,公益宣传的电影之路他和妻子就会一直坚定地走下去。
如今,李彦在家里设置了一个“禁毒防艾志愿者工作站”,工作站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毒品仿真样品展厅、毒品危害宣传厅、禁毒历史回顾、国际贩毒集团金三角贩运路线图、青少年预防教育展厅、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展厅……走进工作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行大字:坚决打赢禁毒人民战争。
李彦夫妇的禁毒战已打响20年,并且仍要继续下去。(中国青年网记者 刘尚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