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没事找老郭” 退休老人12年调解矛盾500余件

2019-06-26 11:44:20    来源:魅力中国网

退休老人12年调解矛盾500余件见证“乱村”变身“平安村”

郭秀芳(左一)正在进行调解。 王维宁 摄

“有事没事找老郭”是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常张乡杜家庄村村民之间流传着的一句话。村民口中的“老郭”就是郭秀芳,今年72岁,退休后,他主动挑起村里调解矛盾纠纷的担子,12年间,已调解矛盾500余件,杜家庄村也从当地有名的“乱村”变身乡里的“平安村”。

郭秀芳曾在长子县史志办工作,2007年退休后,他回到杜家庄村,却不想在家颐养天年,“我觉得应该发挥自己的余热,为村里、为群众办点实事,退休生活才更有意义”。

郭秀芳(左三)在村民家中进行调解。 王维宁 摄

郭秀芳(左三)在村民家中进行调解。 王维宁 摄

当年,杜家庄村是常张乡出了名的“乱村”,村民与村民之间、村民与村干部之间时有矛盾发生。当时的村干部大都比较年轻,郭秀芳便主动为村务工作出谋划策,还挑起了村里调解矛盾纠纷的担子。

村民间发生矛盾纠纷,郭秀芳就主动前往化解。2012年,长子县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每个村都成立了民事管理委员会,郭秀芳被选举为民事主任,即“网格长”。为了更好地做好调解工作,他主动学习,将《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土地管理法》等与农村关联较紧的法律谙熟于心,后来还加入中国法学会,时常就与农村相关的法律知识与其他会员探讨。

郭秀芳告诉记者,长期的矛盾调解工作中,他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方法。首先,要有一颗为人民服务、为群众分忧解难的心,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要平易近人、态度和蔼。其次,是要对村情、乡情有充分了解,当村民反馈问题,马上能对事件相关背景情况有大致了解。

郭秀芳发现,农村商量解决问题,一般只达成口头协议,不形成书面协议,从而经常会有一方事后反悔不承认,另一方束手无策的情况发生。因此,在调解达成口头协议时,郭秀芳会要求双方签写书面协议。为此,他还自学了《合同法》。

郭秀芳正在伏案工作。 王维宁 摄

郭秀芳正在伏案工作。 王维宁 摄

矛盾调解前,郭秀芳总是先对调解对象做足功课,做好各种情况的预案,随后会分别登门了解情况,耐心听取双方对矛盾的讲述和诉求。认真梳理情况,找到矛盾突破点后,他再分别上门进行调解,提出双方都能接受的条件。最后,才促使双方坐在一起商谈,达成协议。协议达成一周后,郭秀芳还会登门回访查看协议履行情况。正是因为调解工作认真细致,他的矛盾调解满意度在长子县一直名列前茅。

2013年冬天,杜家庄村就读于县城一所学校的冀某被4名学生打伤,住院治疗花费4000多元,因4名学生家在不同乡镇,此事久久得不到解决,冀某的家长在村里集结10多人想去说理。郭秀芳闻讯后当即劝解回来,并将此事揽下。当时正值数九寒天,66岁的郭秀芳骑着自行车多次前往十几公里外的县城学校、肇事学生家住的村庄进行调解,每天要骑行几十公里,路上有冰雪,他还摔倒几次。他的真诚努力,最终感动了学校领导和肇事学生家长,冀某如愿得到了医疗费补偿。

如今,杜家庄村已成为乡里的“平安村”,村民们有大事小事都会请郭秀芳帮忙,甚至经常村民有事情没找到他,他就已经找上门。自2012年以来,郭秀芳连续7年被长子县政法委授予“优秀民事主任”称号;2015年,他被长治市政法委授予“百佳网格长”称号;今年,山西省政法委在全省开展“寻找最美网格员”网络投票活动,郭秀芳以307966票位居全省第二。

已经72岁的郭秀芳比退休前还要忙,他说:“我的付出得到了群众的认可,村民也比较信服我说的话,这就激励我不得不继续干下去。如果让我回答哪一天要休息,那就是我真正干不动的那一天。”

来自:中国新闻网 编辑:JF143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