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天上飞”替代“肩上背”

2019-04-15 11:25:14    来源:魅力中国网

4月11日,正是麦苗孕穗期。安阳县韩陵镇的麦田里,一架架植保无人机正在喷洒农药。安阳全丰航空植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全丰航空”)董事长王志国欣喜地对记者说:“农民朋友再也不用肩背着沉重的喷雾器打药了。”

1997年,由于所在单位连年亏损,在工作中崭露头角的王志国被推向了前台。年仅24岁的他联合61名职工出资13.5万元,创建了安阳市北关区第一家股份合作企业——安阳全丰农药厂。

用新产品敲开市场大门,企业年销售额从300万元起步,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但他仍然不满足。

他熟悉农村,了解农民:“从春天到秋天,我看着农民背着30多斤重的喷雾器,在田里打药,心疼啊!”

因为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田里多为四五十岁的“娘子军”,还有60多岁的老汉。王志国陷入沉思:“将来谁来种地?谁来进行田间管理?粮食可是天大的事啊!”

王志国了解到,日本农业用的是无人机,缓解了劳动力短缺难题,他动了念头,“不妨生产无人机,用其植保飞防”。

自行研发生产无人机,企业内部质疑声一片:“缺人才、缺技术和资金,风险太大了!”

王志国不这样看,他带上企业骨干,拜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多方寻求技术支持。

2012年11月,王志国组建了国内最先从事农用植保无人机研发和生产的企业,并在12月试制成功了第一款载荷仅有5公斤的试验机。

第二年,企业先后从航空航天院校招聘了航空发动机、空气动力、材料学等50多名专业人才,投资1.5亿元,先后攻克了设计和飞控、遥感、遥测、智能监控等难题。

在全丰航空500平方米的展厅里,展示着20多架各式无人机,载重从最初的5公斤上升到40公斤。王志国自豪地说:“眼下,无人机成为种植户防治病虫害的‘必备工具’,一天就能喷洒三五百亩,将农民从打药中解放了出来。”

有了植保无人机,谁来操纵?2013年,王志国倡导兴办了安阳太行低空空间应用职业培训学校,陆续培养了近2万名“飞防手”,组建了中国第一个飞防大队。

去年5月,安阳小麦病虫害防治形势严峻,为了确保夏粮丰产丰收,全丰航空受命出动了“千人千机”,8天就完成了200万亩的防治任务。

王志国算了一笔账:“用植保无人机飞防,每亩地平均增产粮食20至40公斤,增收50至100元,节水90%,有效减少了农药面源污染。”

“6年多来,我们已累计生产5500多架无人机,产品销往全国10多个省市,飞防作业总面积超过5000万亩。”王志国说。

眼下的“全丰”,已经发展成为集农药、化肥、日化、航空植保于一体的专业化服务型企业,拥有十多项专利,产品出口欧盟、非洲、东南亚等地。

“公司已经成立县级服务中心150余个,乡镇服务站2000余家。”王志国说,“我们要在‘农’字上做精彩文章,让植保作业更精准。”

来自:河南日报 编辑:JF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