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银行董事长王天宇:纾困民企需破解信息不对称与成本控制“两难问题”

2019-03-14 11:44:39    来源:魅力中国网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实体经济困难较多,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尚未有效缓解,营商环境与市场主体期待还有差距。

“民营经济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由于公司治理不完善、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制约,其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融资难问题仍较为突出。”2019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郑州银行董事长王天宇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2018年民营企业暴露了一些风险,谈及这些是否会成为银行支持民企的顾虑时,王天宇认为,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与银行的资产质量并没有必然关系,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融资,一直以来最大的症结在于如何解决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和成本控制问题。

获取低成本真实数据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信贷模式

记者:您认为,就民营企业而言,目前在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哪些银行(金融机构)的帮助?

王天宇:民营经济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由于公司治理不完善、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制约,其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融资难问题仍较为突出。

当前,国内直接融资尚欠发达,还是一个传统大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信贷投放更偏向于国有企业、大型企业,解决民营企业发展遇到的融资问题,我认为,首先要充分发挥中小金融机构作用,借助地缘优势,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民营企业,更好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充分利用联合授信、债委会等机制,共同进退,发挥好稳定信贷、稳定预期的积极作用。此外,银行还能为民营小微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等非融资性服务。

其次要发展一批给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的金融机构,比如通过与消费金融公司、民营银行、互联网金融机构等新型业态主体的合作,开发场景化产品,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共享信息,优劣互补,助力企业融资“最后一公里”。

再次还应该切实发挥证券、保险等各类非银金融机构作用,协同推进、形成合力。例如鼓励保险机构与银行机构合作开展贷款保证保险业务,帮助民营企业增信;鼓励符合条件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联合发起设立民营企业发展支持基金,为民企提供股权融资支持等。

最近,中办、国办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各级政府积极为民营企业“代言”“发声”,预示着民营经济迎来了新的“春天”。郑州银行也坚持将民营领域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主战场”,主动压实服务民企责任,出台了《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行动方案》,25条举措是我们为民营企业定制的“大礼包”。

记者:您认为,银行机构如何在支持民企的同时平衡风险?

王天宇:我认为支持民营企业与风险控制的关系是“共生”而非“零和”。一是从外部环境来讲,民营企业发展的好坏,决定了整个经济环境的活力和冷暖,如果民营企业得不到足够的融资支持,出现大量的倒闭,就会造成经济热力的减退,在这样的环境中,银行是绝不可能“独善其身”的。二是从银行内部整体资产组合和资产配置的角度来说,民营企业同样也是银行机构的战略客户。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本身也是一种分散风险的措施,垒大户、过度融资等现象对于银行造成的伤害,很多机构也都曾有切肤之痛。

解决银行支持民营企业与风险控制的关键在于破解信息不对称与成本控制的“两难问题”。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与银行的资产质量并没有必然关系,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融资,一直以来最大的症结在于如何解决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和成本控制问题。

银行业之前的整体信贷管理体系和风险控制流程模式,以及前中后台的设计,主要是针对大中型和重资产型企业设计的,风险缓释手段主要依赖抵质押物或连带保证。如果按照这套模式去服务小微和民营企业,银行的审批、人力成本就会难以承受,所以破解这个两难问题的关键就是如何低成本地获取真实数据,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信贷业务模式。

记者:银行机构应怎样降低成本,同时又能兼顾风控?

王天宇:近几年,大数据的发展为我们带来了契机,为银行机构降低业务处理成本和风险成本,大批量地向小微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提供了抓手。

其一,要建立共享数据仓库,逐步建立集工商、税务、司法、国土、环保、水电等部门信息于一体的信用数据仓库,打破金融机构使用壁垒,使民企信用信息公开透明。

其二,要实现银企数据互联互通,通过企业级互联互通、与外部数据整合共享的数据基础,快速准确了解小微企业状况,对客户的识别、筛选、风险控制由人控变为数控和机控,大幅降低人力成本。

其三,要实施差异化、针对性措施,根据本地行业状况,实施差异化信贷政策,扶优限劣,决不搞简单化“一刀切”;同时客观对待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采取精细化、针对性的措施,帮助民营企业摆脱困境。

其四,要研发新型产品,针对民企担保能力弱的痛点,需要研发有针对性的产品。

其五,要创新服务机制,在这方面,郑州银行为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开通授信审批绿色通道,设置差异化的“限时服务”要求,缩短审批时间;加大科技投入,建立“信贷工厂”,标准化小微企业批量业务审批模式,实现当天申请当天办结。

最六,要打造业务特色,如“商贸金融”是郑州银行的主要特色。2018年,我们发起成立全国首家商贸物流银行联盟,已发展了31家金融和供应链企业会员;研发“五朵云”商贸物流平台,构建了“物理网点+PC端+移动端”的全渠道服务模式。

不过,仅靠银行自身还不能更好地做好发展与风险均衡,在不良贷款核销、考核、清收等方面还需要政府和监管机构进一步优化,出台相关风险抵补政策,进一步加强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民企增信机制,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

记者:有说法认为,资产质量及资本约束、负债压力是中小银行支持民企的主要压力,您怎样看?

王天宇:这是从结果上来倒推的,也是当前中小银行面临的实际情况。

我国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根据公开资料,截至2017年,批发和零售业不良贷款率为4.7%,为全行业最高。在政策导向定点支持的基础上,较高的潜在风险,给中小金融机构带来了经营压力。

资本是资产扩张的生命线。近年,由于盈利能力下降,银行业内源性资本补充不足,中小银行更是如此。因此,提高资本运作能力,丰富资本补充渠道,建立差异化的资本要求,激活水源,可助力民企纾困。

相较于大行,中小银行负债基础薄弱,成本较高、稳定性差,资产定价被迫向企业转移,而无视负债成本的资产扩张,最终将以风险爆发而惨淡收场。因此,中小银行应及时拓展低成本的稳定负债来源、多渠道的融资方式,以及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再贷款、再贴现等适当的针对性调整,以缓解中小企业支持民企的负债压力。

中小银行转型关键强化人才、科技和制度支撑体系

2018年,“去杠杆”势头不减、资管新规落地、防风险力度增大,在种种变化下,您认为目前中小银行面临哪些压力?

王天宇: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要清醒看到我国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在金融方面,2016年开始的“金融去杠杆”工作,旨在规范、统一资管行业监管和发展,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2018年,随着资管新规、理财新政和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的相继出台,我国资管行业尤其是银行理财行业大变革出现。“严监管”“严问责”将是未来几年银行业监管的主基调;中小银行尤其是城商行发展进入分化期,呈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市场格局。

中小银行面临的压力具体包括四点:

其一是增长压力加大。过去十几年,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监管红利的持续释放,成就了银行业的“黄金十年”。而随着监管趋严、形势趋紧,同质化、粗放式的高速增长一去不返,当前正处于高速增长转向中低速发展的“换挡期”,高质量、特色化、可持续的中低速增长成为常态。同时,随着净息差收窄、不良反弹、同业业务缩表,对中小银行来讲,增长压力明显加大。

其二是信用风险反弹压力增大。过去几年,由于宏观环境,以及自身风控理念、风控能力跟不上发展等原因,中小银行集聚了大量的信用风险,成为侵蚀利润、影响健康发展的“头号敌人”。中西部地区经济尚未全面反弹,银行不良贷款反弹压力仍然较大。未来一段时间,中小银行重要任务是加快风险出清,做好控新降旧,把存量风险消化掉,尽早甩脱包袱、轻装上阵。

其三是资本补充压力增大。随着风险资产的增加,尤其是逾期贷款纳入不良贷款、非标等重资本资产回表等政策的落地,也必然带来中小银行资本补充压力不断增大。

其四是转型发展压力增强。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是当前中小银行的主要选择。这中间,精专人才、风险控制、科技开发和运营管理也是我国中小银行的短板,由粗放式发展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型过程中,就要求中小银行尽快制定更加清晰、明确、实际的转型路径。要有很强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有强大的人才、科技和制度支撑体系,否则即使有成绩,也会昙花一现,不可持续。

记者:您认为,面对上述您提到的压力,中小银行可以如何应对?

王天宇:只有打开视野,把握经济形势,才能找准发展方向。我认为,中小银行要做到四个转变。

首先是经营理念的转变。“资本节约、风险管理、质效考核”的精细化管理,应当取代规模思维成为核心经营理念。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发展思路与当前国家金融供给侧改革精神有效统一,应该用更长远的目光和规划来统领业务发展,忍受短期阵痛,不急功近利,“以人为本”,去除空转、套利的行为,以差异化的“客户、产品”战略定位,升级的“组合式、智能化”管理,提高市场黏性与盈利能力。

其次是管理模式的转变。要加大对于诸如人才梯队、运营体系、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建设一体化、全流程、多体系的现代风险管理架构,进而支撑业务的有序、稳健转型;

再次是营销逻辑的转变。中小银行应该尽快打破传统存款销售思维下的营销逻辑,一方面根据客户需求和自身特点,推出特色化、优势化、互补性的产品体系,另一方面积极转变销售人员思维,提升销售规范性和专业性,积极做好新产品的推广,要下大力度做好支撑。

最后是利用“科技支撑金融的转变”。当前,银行业务发展已经高度依赖于金融科技的进步和提高,中小银行业务转型更需要金融科技作为重要支撑。

来自: 编辑:JF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