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10岁男孩只能在“一个人的教室”上课 背后的故事让人心疼

2019-03-07 14:38:21    来源:魅力中国网

每周二上午8点40,是二七区辅读学校郭路老师的上课时间。

但和其他老师不同的是,郭路的讲台是孩子小小的卧室。

1993年,初入特教行业接触到的智力障碍学生开口说话了,郭路激动的掉眼泪;

1998年,学校第一位自闭症儿童被划到郭路的班级。为了让孩子敞开心扉与人交流,她和孩子捉迷藏,帮助孩子主动打招呼和沟通;

2003年,二七区辅读学校开展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实验,郭路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老师,她的实施经验从一个班,普及到全校;

2018年,作为学校的“首选”,郭路带着新手老师,踏出了为无法站立的学生送教上门的第一步。

从事特殊教育26年,郭路说:看到孩子一点点成长进步,有在社会上立足的本领,她就是幸福的。

一个人,一张床,两个老师,小小的卧室成了孩子求知的海洋

3月5日,周二,上午8点40分,二七区辅读学校郭路与王利敏两位老师开始了新一周的“校外教学”。

组成这场每周进行一次“校外教学”的,是两位特教老师,一名因病无法站立的学生,和临时化身为“课堂”的卧室……

“老师好,新年快乐!”刚一开门,迎着一声问好声,郭路看到了扶着墙,带着笑意等候着她和同事的学生——阳阳(化名)。

作为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看着阳阳的笑脸,郭路回想起去年刚接到“送课上门任务”时的情景。

2018年8月,因为孩子强烈的入校意愿,阳阳爸爸带着无法站立的阳阳,走进了二七区辅读学校的大门。

“孩子这么大没有上过学,看到孩子的眼神,我们觉得不管有多大的困难先把孩子给招收了,困难我们来克服。”在二七区辅读学校吉富珍校长的“拍板”下,拥有超过25年教龄的郭路带着新手老师王利敏开启了每周一次风雨无阻的“送课上门”。

“老师好,老师好,你们可算是来了,阳阳早上六点多就起来,就等你们来上课呢。”阳阳父亲的声音将郭路的思绪拉了回来。

上前两步,扶着孩子进入到专属于她们师生三人的“课堂”,打开自己带来的教具,郭路精神饱满的开始新一周的单独教学,“准备好了吗?我们今天要学……”

分清“日”和“目”,就花了老师大工夫

在“临时”课堂——阳阳的房间里,河南商报记者看到近20张奖状被叠粘在一起,挂在衣柜上。

书桌旁边的书架上整齐摆放着小学一年级到初三的课本及学习用品……

“这些课本和奖状都是他姐姐的,希望小阳阳有一天也能读懂课本、做三好学生。”

阳阳的爸爸告诉河南商报记者,阳阳自出生以后身体就有些问题,没有办法到学校进行正常的学习。“孩子今年10岁了,一直盼着能有一天走进校园和其他的孩子一样玩耍学习。”

为了找到适合阳阳的学习方法,郭路做了许多尝试。

郭路告诉河南商报记者,今年第一次来给阳阳“送课”的时候,她对上学期的内容进行测评,发现阳阳对“日”这个字没有掌握好。

“阳阳会把‘日’读成‘目’。”为了让阳阳分辨清楚“日”和“目”这两个形近字,郭路没少在细节上下功夫。

从拼写到认读,从组词再回到拼写。一遍遍重复,郭路用“异于常人”的耐心,修补着阳阳想要上学的“梦”。

除了学习,在观察阳阳的精细动作时,郭路发现阳阳夹不住东西。“我就去婴幼儿商店里转了转,给孩子买一双可以张开收紧的儿童练习筷。”

当被问起为阳阳上“专属课程”的感受时,郭路笑着说,她教过的每个孩子,只要有成长,她都是幸福的。

改变一个孩子,为他们塑造一个不同的未来

1993年,年仅19岁的郭路一毕业,就来到二七区辅读学校任教,而这一待,就是26年。

期间郭路接触到许多因各种病症而无法和同龄人一起进入正常学校就读的孩子,“当时辅读学校招进来的第一位自闭症儿童壮壮(化名),就在我的班上。”

那还是1998年,回忆起壮壮的情况,郭路脸上带着笑意。

对她来说,记忆中那个没人敢接手的学生,异常可爱。

“壮壮进入班级后情况比较严重,左右摇晃,不交流、不表达、不沟通,时不时还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为了接近壮壮的内心,郭路开始有针对性的购买书籍,学习知识,想要了解自闭症儿童的情绪问题、认知和心理状态。

因为病情特殊,壮壮不愿开口与人交流。而为帮助他“回归正轨”,郭路与时任教导主任的吉富珍制定了“作战方针”,跟壮壮打起了“游击战”。

“那时候一到午饭时间,我就把壮壮带在身边。”

郭路说,中午吃饭的时候她会问壮壮的需求,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吃没吃饱之类的。

之后学生们都午休了,郭路就会偷偷的把壮壮的鞋子藏起来。“你想啊,孩子睡醒以后找不到鞋,一着急他就会开口向老师寻求帮助。”

就这样,郭路“逼”壮壮开始表达自己的需求,并一句一句的教他。

眼看着壮壮从不会主动开口到主动开口再到可以跟人表达沟通,郭路的心里充斥着一种难以描述的情感。“现在想想,那种感觉应该叫做幸福……”

做老师,最大的成就,就是看到孩子在一点点成长进步

无论是自闭症学生开口说话,还是智力有障碍的学生学会了一个新的词汇,在郭路眼里,每一名学生的小小进步,都会被无限放大,使她欣喜,带给她幸福。

作为老师,郭路是特殊的。因为她的“孩子们”与普通学生有些许不同。

作为老师,郭路又是幸福的。因为她的“孩子们”会用最真挚的表现,回馈她的每一分用心。

采访接近尾声时,河南商报记者从二七区辅读学校校长吉富珍处得知,郭路老师公婆目前在医院,孩子在高考冲刺阶段。

但在被通知要去做送课上门的“第一人”时,郭路没有推辞,而是选择欣然接受。

26年的特教生涯赋予郭路的,是对特殊学生满满的爱,“但其实平时我们做的都是小事,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就是看到孩子的不足,努力去帮他们矫正,让他们也可以享受到应有的教育”。

面对河南商报记者,郭路笑称现在谁要让她转行,那可不行。

“看到这群孩子一点点成长进步,我打心里就有一种喜悦,幸福感爆棚!”

来自:河南商报 编辑:JF143